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环境化学     
X1312(X户灯l3()l区域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的建立/胡泳涛…(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大气环境模拟分室)//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阅1,22(6)一l二6环图X一5 将中尺度气象模式MMS应用于估算VOC天然源排放的研究,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的估算方法。根据方法需要,确定了我国部分树木排放异戊二烯和枯烯的标准排放因子,各植被类型排放各种VOC的标准排放因子,以及各植被类型季节平均的叶生物量密度。应用该方法估算了华南地区满足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拟要求的高时空…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VOC排放行业的排放清单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收集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重点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行业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近年来VOC估算方面的研究成果及估算方法,建立了该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和分城市的VOC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VOC排放总量为416.9kt,其不确定性(95%置信区间)为302.5~689.6kt(-31%~58%);家具制造业、建筑涂料使用、制鞋业是珠江三角洲重点VOC排放行业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3.3%,21.2%和17.5%;东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VOC排放量贡献最大的城市,其次是深圳,两者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3.6%和21.9%,主要的排放亦来源于家具制造业、建筑涂料使用与制鞋业.缺乏本地排放因子和良好的活动水平数据是本研究VOC排放量估算中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  相似文献   

3.
大连地区生态植被所排放VOC的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测的太阳总辐射在全波段的辐射照度Q(Wm^-2)估算出光合有效辐射照度UPAR(μmolm^-2S^-1),利用各类植物的排放因子,估算出大连地区生态植被所排放的VOC,结果表明,生态植被所排放VOC的日变化规律即与植物本身有关又与气温和太阳辐射有关,区域内年排放VOC的总量为256.5t。  相似文献   

4.
宁波人为源VOC清单及重点工业行业贡献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李璇  王雪松  刘中  吴梁  翁燕波  胡杰 《环境科学》2014,35(7):2497-2502
宁波是我国华东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宁波工业活动的VOC排放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收集宁波市各类VOC人为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估算方法,建立了宁波地区2010年人为源VOC的排放清单,并进一步分析了宁波市排放VOC的重点工业行业及其贡献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2010年人为源的VOC排放总量为17.6万t,其中工业源、机动车排放源和居民源是宁波市人为排放VOC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62.0%、17.2%和15.5%.而在工业源中,合成材料制造业、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是宁波市两个重点VOC排放工业行业,其排放量分别占宁波VOC总量的18.6%和13.1%,反映出石油化工企业对宁波市VOC排放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天然源VOCs,BVOCs)对大气二次污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不同植被类型BVOCs排放特征,应用动态封闭式采样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技术对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的单萜烯排放进行定量观测,应用MEGAN 2.1排放模式建立2018年夏季我国高时空分辨率B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针叶树具有较高的单萜烯排放速率,其中以排放异松油烯、顺式-β-罗勒烯、柠檬烯、香桧烯为主;阔叶树种排放的单萜烯以α-蒎烯为主;农作物、草地、灌木中排放速率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异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和柠檬烯. 2018年夏季我国BVOCs排放总量为33.6×1012 g,异戊二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其他VOCs分别占64.13%、9.63%、2.11%和24.31%,其中阔叶树排放贡献率最高,为56.01%,灌木排放贡献率为14.16%.我国夏季BVOCs排放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和华中地区,6种植被类型的排放受植被分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显示:各类型植被单萜烯排放速率大小呈针叶树>阔叶树>草地>农作物&...  相似文献   

6.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天然源VOCs,BVOCs)对大气二次污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不同植被类型BVOCs排放特征,应用动态封闭式采样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技术对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的单萜烯排放进行定量观测,应用MEGAN 2.1排放模式建立2018年夏季我国高时空分辨率B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针叶树具有较高的单萜烯排放速率,其中以排放异松油烯、顺式-β-罗勒烯、柠檬烯、香桧烯为主;阔叶树种排放的单萜烯以α-蒎烯为主;农作物、草地、灌木中排放速率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异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和柠檬烯. 2018年夏季我国BVOCs排放总量为33.6×1012 g,异戊二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其他VOCs分别占64.13%、9.63%、2.11%和24.31%,其中阔叶树排放贡献率最高,为56.01%,灌木排放贡献率为14.16%.我国夏季BVOCs排放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和华中地区,6种植被类型的排放受植被分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显示:各类型植被单萜烯排放速率大小呈针叶树>阔叶树>草地>农作物&...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工业源重点VOC排放行业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13年为基准,采用排放系数法对成都市区域范围内工业源的VOC排放进行了核算,利用GIS工具构建成都市1 km×1 km网格化排放清单,分析了VOCs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成都市工业源VOC排放总量为(5.77±3.35)×10~4t,其中溶剂使用源排放(3.09±4.93)×10~4t,工艺过程源排放(2.35±3.82)×10~4t,化石燃料燃烧源排放(0.21±0.61)×10~4t,生物质燃烧源排放(0.12±0.48)×10~4t.从工业源VOC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上看,都江堰、郫县、温江和崇州是最主要的贡献区县,涉及的排污企业类型主要包括钢铁、化工和水泥行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为源VOC排放清单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魏巍  王书肖  郝吉明 《环境科学》2011,32(2):305-312
针对采用"排放因子法"构建的中国人为源VOC排放清单,开展了不确定性研究工作.基于排放清单输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构建了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不确定度评估系统,获得了清单输入信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利用Monte Carlo模型将输入信息的不确定度传递到清单的输出值,计算了2005年我国人为源VOC排放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9.
庞凯莉  张凯山  马帅  王帆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4268-4279
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巨大且其尾气排放不容忽视.了解其使用特征、分析其尾气排放的时空分布,对提高非道路机械尾气排放清单准确性、制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际调研获取我国农业机械的活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活动水平与机械类型、车龄、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以此量化其使用特征;使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我国2020—2025年农业机械保有量,结合调研的活动水平和收集的排放因子数据,估算我国2020—2025年农业机械尾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基于各省份农业机械保有量、活动水平的差异,探讨我国农业机械尾气排放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因机械类型、车龄、分布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变化性.农业机械的年均工作时间可在217~1721 h·a-1之间变化,单台机械年均耗油量可在0.2~10.5 t·a-1之间变化.②据本研究预测,2020年后,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将持续增长,受排放标准提升、老旧机械淘汰等减排措施的影响,其尾气排放呈下降趋势,到2025年,农业机械CO、HC、NOx和PM2.5排放将比2020年下降0.1%~26.2%.③与地区的农业机械保有量密切相关,河南、山东、安徽的农业机械尾气排放量最大.与春季相比,秋季各省份农业机械尾气排放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清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军飞  李延明 《环境科学》2013,34(12):4779-4786
根据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植物VOC排放清单的角度,对不同空间尺度下植物VOC排放模型的建立与排放清单量值的估算进行了归纳,其中,中国植被VOC年排放总量的估算值(以C计)在12.4~28.4 Tg·a-1之间,2000年北京市园林绿地植物VOC年总排放量约为3.85万t.另外,以北京城市为例,为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总体减排对策,还进一步对园林植物VOC排放清单量值对大气中O3与SOA形成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在同一时期内,相比园林植物,人为源排放的活性芳香烃类化合物和烯烃类对大气中O3的产生贡献最大,人为源排放的芳香烃还是北京SOA生成潜势的主要贡献源.最后建议重点控制城市人为源的VOC排放,这将对降低北京城市臭氧与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are very important to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mbient atmosphere. Ozone isformed through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of VOC of bothanthropogenic and biogenic origin with oxides of nitrogen(NOx), …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树种蓄积量的中国森林VOC排放估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张钢锋  谢绍东 《环境科学》2009,30(10):2816-2822
以中国森林优势树种为对象,应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提供的林分优势树种蓄积量资料和Guenther提出的光温影响模型,估算各优势树种的VOC排放量,建立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VOC排放清单,并探讨了森林源VOC在不同时空和不同龄级林分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中国森林VOC总排放量为8 565.76 Gg,其中异戊二烯5 689.38 Gg(66.42%),单萜烯1 343.95 Gg(15.69%),其他VOC 1 532.43 Gg(17.89%);不同树种的VOC排放量差异较大,栎类、云杉、马尾松等为主要贡献树种,贡献率分别为45.22%、6.34%和5.22%;西南和东北地区为中国森林VOC主要排放区域,云南、四川、黑龙江、吉林、陕西5省排放最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09%、12.58%、10.35%、7.49%和7.37%;森林VOC排放存在非常强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排放量最大,占全年的56.66%;不同龄级林分对VOC排放的贡献有所不同,中龄林贡献最多,占森林排放总量的38.84%.  相似文献   

13.
南京工业区挥发性有机物来源解析及其对臭氧贡献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工业区连续测量了2014年5月1日~7月31日和2015年6月1日~7月16日夏季两个高臭氧期的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结合正交矩阵分解(PMF)模型和箱模式(OBM)分析VOCs来源对局部O3生成的贡献.2014年和2015年夏季VOCs浓度平均分别为(36.47±33.44)×10-9和(34.69±34.08)×10-9.PMF模型确定了7种源类别,其中包括汽车尾气、液化石油气(LPG)排放、生物源排放、家具制造业、化工业、化学涂料行业、化学材料工业排放源.在OBM模拟中评估O3与前体物的关系.南京工业区是VOCs控制区,VOCs具有正RIR值,NO的RIR值为负值.烯烃(1.20~1.79)和芳香烃(1.42~1.48)呈现较高的RIR值,控制这两类物种是控制O3浓度最有效的途径.烯烃排放量减少80%时烯烃RIR值达到最高.汽车尾气(1.01~1.11)、液化石油气(0.74~0.82)、生物源排放量(0.34~0.42)和家具制造业(0.32~0.49)是O3形成贡献最大的四大类VOCs来源;减少汽车尾气,生物排放,LPG和家具制造业排放应成为减少局地O3生成最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资料的中国东部地区植被VOCs排放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充分基于遥感资料获取中国东部地区叶面积指数和叶生物量的最新信息,并广泛调研了植被VOCs排放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以2008—2010年的植被和气象的平均状态为背景,基于MEGAN排放模型,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植被VOCs(BVOCs)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BVOCs年排放总量为11.3×106t(以C计,下同),其中异戊二烯(ISOP)、单萜烯(MON)和其它VOC(OVOC)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4.9%、31.5%、23.6%.BVOCs排放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占全年的11.2%、71.8%、14.1%和3.0%.空间分布上,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秦岭大巴山脉、东南丘陵、海南等植被茂密的区域,年均排放强度一般在1500~6000kg·km-·2a-1之间,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份BVOCs的排放总量与平均排放强度均较高.本研究所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的BVOCs排放清单,可以为区域环境与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天然源VOCs排放量估算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际观测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资料,运用GloBEIS模型,对珠江三角洲2006年度天然源VOCs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源VOCs的年度排放总量达29.6万t,其中异戊二烯7.30万t,占24.7%,单萜10.2万t,占34.4%.其排放量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典型特征,夏季占全年排放量的40.5%,冬季占11.1%.其空间特征与土地利用和植被分布密切相关,天然源VOCs排放主要集中在城镇化程度较低和林区较密集的区域.此外,对天然源VOCs排放估算过程中可能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红外掩日通量遥感监测(SOF)技术分别在2014年5月~2015年12月和2021年10月监测了我国7座大型炼油厂(其中6座原油年加工量均超过1000万t)非甲烷烷烃排放通量(kg/h)及分布.每座炼油厂监测3~8d,测量18~73次,总计获得328个排放通量测量数据,根据国内炼油厂VOCs排放烟羽中非甲烷烷烃质量分数估算了VOCs排放量,结合监测期间实际原油加工量计算了非甲烷烷烃和VOCs排放系数.结果显示:7座炼油厂2014~2015年的非甲烷烷烃排放系数测定值为0.016%~0.11%,平均为0.081%;VOCs排放系数估算为0.020%~0.14%,平均为0.10%.无组织排放约占炼油厂非甲烷烷烃排放总量的70%以上,其中轻油贮罐排放占比过半.国内7座炼油厂2014~2015年非甲烷烷烃排放系数的最好水平与美国南加州6座炼油厂同期SOF监测的最好水平相当,但非甲烷烷烃排放系数的平均水平约为其平均水平的3.9倍,国内炼油厂的VOCs排放控制水平更加参差不齐.国内1座千万吨级炼油厂2021年监测的非甲烷烷烃排放通量和排放系数分别较2015年削减72.4%和74.2%.SOF可为石化VOCs无组织排放监测、量化和排放清单修订提供最佳实用技术,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国内石化行业VOCs综合整治初期典型炼油厂非甲烷烷烃和VOCs的基线排放实测数据,以及1座千万t级炼油厂6a后治理攻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大气面源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估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大气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并利用2006年珠江三角洲人口分布栅格数据作为代用空间分配权重因子,建立了该地区大气面源3km′3km的SO2、NOx、PM10和VOC网格化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6年珠江三角洲大气面源排放的SO2为1.12′105 t, NOx为5.25′104 t, PM10为1.6′105 t, VOC为3.14′105 t.SO2、NOx和PM10排放量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广州市区、佛山、东莞和中山,而VOC排放量较大的区域位于广州市区、东莞和深圳.  相似文献   

18.
民用生物质燃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李兴华  王书肖  郝吉明 《环境科学》2011,32(12):3515-3521
民用生物质燃烧是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采用罐采样-GC/MS和DNPH衍生-HPLC这2种方法联用采集和分析了5种主要民用生物质燃烧排放烟气中的VOCs组分,并利用碳平衡法确定其排放系数.研究表明,秸秆和木柴等民用生物质燃烧总的VOCs排放系数分别为(4.37±2.23)g·kg-1和(2.12±0.77)g·kg-1,秸秆燃烧排放高于木柴燃烧排放;民用生物质燃烧排放VOCs中,最为丰富的物种为芳香烃和醛类,含量均在25%以上;秸秆和木柴燃烧除卤代烃和腈类含量差异较大外,其余物种分布比较类似;秸秆和木柴燃烧VOCs排放总的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6.9±8.2)g·kg-1和(10.8±4.9)g·kg-1;臭氧生成潜势比较高的物种依次为:醛类、芳香烃和烯烃/炔烃,其中醛类贡献基本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