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改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MSBR)处理污水主要是一个好氧过程,需氧量与有机物的降解有关。反应池内溶解氧(DO)的变化取决于进水的浓度、曝气量、污泥浓度等因素。试验研究表明,进水浓度高,需氧量大,反应时间长;供气量大,有机物降解快,反应时间短。而以上污水处理过程的特征都可以由反应池中DO的变化来反映,采用DO的在线检测来作为MSBR的污水处理过程和终点控制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一、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特征当今,污水处理改进的方向是:1.节能、省资;2.减少污泥产量;3.设备紧凑;4.简化操作管理。厌氧生物法正是实现上述要求的良好办法。压氧生物法污水处理,是在缺氧环境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使有机物降解,最后生成甲烷和 CO_2。图1所示为有机物厌氧降解过程。在产酸过程中,高分子有机物加水降解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站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恶臭污染物的特点,针对某化工企业9 600 t/d污水处理站计算实例,分析了均质池、厌氧池、好氧生化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等典型构筑物的排放面源和有机物浓度,结合排放系数及处理废水量估算了VOCs源强。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污水处理的伴生产物污泥的处理现状,提出了使用蚯蚓与土地处理结合的方法处理活性污泥,并对蚯蚓处理污泥中有机物及重金属等物质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简要说明了使用蚯蚓处理活性污泥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在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其他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迁移转化的研究(甲苯)/薛连海…(吉林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重庆环境科学/重庆市环保局一2(X)1,23(5)一43一46 环图X一70 讨论了城市污水分别经过混凝沉降和刀O工艺处理时,污水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所采用的方法是将原水、处理后的出水及污泥用甲苯萃取,萃取相经过真空浓缩后,采用GC/MS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对两种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灯0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污泥的吸附作用实现的,而污泥的催化作用和降解作用是次要的。图5表3X799 .3032(X…  相似文献   

6.
市政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于探讨影响市政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的工艺因素,提出可行的调控措施。通过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2年的运行结果分析表明,有机物和悬浮物(SS)受水质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出水一般可以达标;NH3-N、TN去除效率偏低的原因除生物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HRT)过短、有机负荷率偏高、好氧段曝气不均匀外,还与污泥消化上清液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等有关;同样,TP和PO43--P的去除效率受污泥消化上清液和剩余污泥回流的影响也较大。研究认为,污水厂的二沉池富磷剩余污泥不宜直接回到初沉池浓缩处理,污泥消化和脱水上清液应除磷后再回到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在污水处理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有机物的高浓度污泥。对这种污泥,应进行稳定性处理。即,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之变成稳定的无机物或不易被微生物代谢的有机物,以适应最终处置。这可称为生物稳定。  相似文献   

8.
污泥厌氧消化研究动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污泥与其它有机物混合消化及污泥消化新工艺的研究和探讨,得出结论认为:将污泥消化与现有成熟污水处理工艺整合,进行综合处理,有利于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处置,并可降低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鼓泡塔反应器开展污泥臭氧化研究,考察了臭氧浓度、污泥浓度、臭氧投加量对污泥溶胞和有机物释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泥臭氧化在实现较高溶胞速率的同时对释出COD的矿化作用明显,造成臭氧化效率下降.基于响应面分析,发现各影响因素对污泥溶胞速率和COD释放速率的显著性排序分别为:臭氧浓度污泥浓度臭氧投加量,臭氧浓度臭氧投加量污泥浓度,且存在交互作用效应;建立了相关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获得了各影响因素之于污泥臭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SBR工艺处理高含盐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水利用产生的高含盐生活污水,试验采SBR工艺分别研究了不同海水比例的污水中低浓度和中浓度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规律、污泥沉降性能以及温度对含20%海水的污水中有机物降解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盐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污泥的驯化是关键的一步.海水盐度降低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和去除率,但两种浓度污水的出水CODcr浓度均在30~70mg/L之间,远远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GB8978-1996).海水盐度使污泥体积指数降低,污泥沉降速度加快.污水处理有机物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PACT工艺系统中的吸附和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研究生物活性炭法(PACT)中各作用相对实际废水和模拟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性能,以及活性炭用量和污泥量对PACT降解污染物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了PACT系统对废水处理的特征和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PACT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优于纯活性炭吸附和活性污泥法,且对污染物具有更好的持续去除效果. 活性炭用量越大,PACT工艺的处理效果越好,最佳污泥量〔以ρ(MLSS)计〕在1 500 mg/L以上. 动力学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精确拟合PACT工艺降解有机物的过程,表明PACT工艺中吸附过程并非系统的控制步骤,生物降解性能至关重要. PACT系统污泥中活性炭的扫描电镜照片证明了活性炭作为微生物载体进行生物作用的事实,固定化载体作用是PACT系统主要的强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的组分及含量是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测定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EPS的基础上,分析水质情况与运行条件对EPS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为EPS的主要组分,约占25%~63%;腐殖酸次之,占21%~50%;DNA和多糖的含量较少.同是A~2O工艺的2个污水厂的污泥沉降性能和粒径分布差异较大.根据Pearson分析结果,在污泥微膨胀和正常状态下,EPS总量与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及粒径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腐殖酸和DNA均与SVI呈正相关.处理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与EPS总量负相关,但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对EPS的含量及组分没有影响.EPS中多糖含量与脱氮除磷过程显著相关,多糖可以作为脱氮除磷过程的有机碳源.污泥龄影响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因此,污水水质、工艺类型及运行条件不同程度的影响EPS的组分及含量,进而影响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响水化工园区爆炸事故污水具有成分复杂、高有机物、高氨氮、高毒性等特点.本文针对该爆炸事故污水难处理的特点,选择了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PAC-AS)、活性炭吸附、水解酸化-A2O 3种工艺开展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PAC-AS工艺可显著去除事故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总有机碳去除率达到96.50%,比另外两种工艺分别高77.68%和11.41%;而氨氮去除率为65.03%,比另外两种工艺分别高51.37%和3.92%.PAC-AS工艺成功应用于事故污水处理工程,实现了全部20580.00 m3事故污水的妥善预处理,累计削减COD 21260.71 kg、氨氮209.41 kg,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4.
剩余污泥共厌氧消化改善脱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脱水性能,减少后续处理费用,研究了剩余污泥添加废物酒精糟液在高温(55℃)下共厌氧消化后污泥脱水性能,并对影响脱水性能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共厌氧消化提高了剩余污泥的碳氮比、有机负荷和产气率,减少了胞外聚合物中有机成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颗粒尺寸,明显提高厌氧污泥脱水性能。当进样总体积为450mL、剩余污泥与酒精糟液二者体积比为2:1、污泥停留时间为11.1d时,厌氧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毛细吸收时间为127s;当有机负荷继续提高时会出现酸化现象,可导致厌氧污泥脱水性能变差。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影响明显的因素是污泥颗粒尺寸、紧密粘附胞外聚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不同Pb2+浓度(3、5、10 mg/L)下,SBR活性污泥系统对模拟含铅废水中Pb2+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活性污泥去除Pb2+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动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及X射线能谱对活性污泥吸附Pb2+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Pb2+浓度分别为3和5 mg/L时,SBR活性污泥系统对模拟含铅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均在98%以上,该系统中活性污泥的Pb2+吸附量为6.2 mg/g;Pb2+浓度为10 mg/L时,SBR活性污泥系统运行后期Pb2+的去除率有所下降,这与该系统Pb2+累积量(351.6 mg)过高有关. ②在Pb2+长期作用下,SBR活性污泥系统各试验阶段的MLSS均会经历先下降再恢复的过程,且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可逐渐筛选出对Pb2+耐受性较强的微生物. ③SBR活性污泥系统去除Pb2+的适宜pH范围为6~7,最佳温度为25 ℃. ④活性污泥对Pb2+的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化学吸附作用,包含表面有机络合、离子交换等过程. 研究显示,SBR活性污泥系统更适用于处理低浓度(3、5 mg/L)的含Pb2+废水.   相似文献   

16.
考察中温(35℃~40℃)条件下微氧厌氧处理糖蜜酒精废水中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组成元素、泥沉淀性能、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污泥的颗粒化率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运行至120 d,颗粒污泥的组分主要是K、Na、Ca、Fe、O、P、S这些生物体有机物组成所必须的元素。且随着微氧的稳定运行,粒径主要集中在0.9 mm~1.2 mm,直径大于1.5 mm的颗粒污泥所占比例增长最快,约占15%,与接种时相比,提高了3倍。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进一步提高,沉降速度在20~86 m/h。颗粒污泥表面的微生物以杆菌、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对水中硫化物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城市污水厂污泥对水中硫化物的吸附特性,从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采集回流污泥,考察了硫化物浓度、温度、pH值和其他离子对污泥吸附硫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厂回流污泥对硫化物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描述,其最大硫化物吸附量为15~27mg/g-干污泥.在温度为5~35℃条件下,吸附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表明该吸附为吸热过程.pH值在2~7范围内,pH值对污泥吸附硫化物的影响不大,当pH值低于2时,污泥对硫化物的吸附量随pH降低显著减小.硫化物可能以离子形式被污泥吸附,该过程为化学吸附过程.水中存在0~25mg/L Cl-或0~12mg/L SO2- 4不影响污泥对硫化物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8.
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初期吸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静态、序批的方法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初期吸附特性及环境条件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好氧活性污泥相似,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初期吸附速度很快,在10min左右就能达到假定的吸附平衡.初期吸附作用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物理吸附,占总吸附去除COD的70%左右,其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型拟合得较好(R2=0.9702).pH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pH值为5~9的范围内,吸附量较大.平均为131.19mg·g-1.,当pH值大于9或小于5时,吸附量逐渐下降;温度对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深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城市污水地下回灌为回用目的,研究了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并着重研究了去除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后再经土壤渗滤回灌,可大大改善水质,水中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可降至3mg/L以下,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选出了适于处理二级出水的粒状活性炭,并运用ADSA软件对有机物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进行分析.将活性炭的动态实验同混凝、过滤结合起来,研究不同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了适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地下回灌的预处理工艺,其出水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低达3~4.5mg/L以下.  相似文献   

20.
Function of anaerobic portion in a conventional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erformance of SBRs treating two kinds of wastewater(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polyvinyl alcohol and effluent from a coke-plant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xact function of anaerobic portion in a conventional SBR.The set up of 4-or 8-hour anaerobic mixing period in a SBR's cycle did not benefit for PVA degradation.While an anaerobic reactor seeded with anaerobic sludge could partly hydrolyse and acidify PVA into readily-degradable intermediates.During the anaerobic fill period of an SBR treating the effluent from a coke-plant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the organic concentration was reduced to certain extent due to the adsorp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dilution of the mixed liquor from the previous cycle.Parts of readily-degradable organics in the influent were utilised by denitrifiers as carbon source.The biomass in a conventional SBR was alternatively imposed to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in its operating cycle,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needed for anaerobic hydrolization and acidification of refractory organics could not occur in such an SB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