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水回用工艺作为我国减排水资源回用技术技术,为我国水资源利用工作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本文将针对中水回用工艺内涵以及中水回用工艺应用创新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中水回用工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水回用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中水回用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了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并指出MBR工艺和CASS工艺因其独特的优点在中水回用领域中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中水回用实践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指出在中水回用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生态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水回用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中水回用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了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并指出MBR工艺和CASS工艺因其独特的优点在中水回用领域中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中水回用实践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指出在中水回用过程中尤其需注意其生态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秦皇岛市中水回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是良好的中水水源.秦皇岛市中水回用适合采用直接回用的方式.目前,中水回用技术比较成熟,确定中水回用方向和标准,解决好水源质量、技术保障、融资等问题,有计划地实施中水回用,有利于中水更好地服务于秦皇岛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两种中水回用工艺原理及内容,为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艺的现实应用提供了现实参考,并提出了当前中水回用的技术展望,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南部地区干旱突显出我国水资源的供求矛盾。中水回用可以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但从全国看,推行的阻力很大。建议通过立法,强制推行中水回用政策,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之下,中水回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分析了佛山市目前供水存在的问题和中水回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中水回用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中水回用在世界各国的应用;讨论市政污水、厂内工业废水的回用处理工艺及其特点;对膜法在中水回用中的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展望中了水回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泰安市水资源和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现状,以泰安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中水回用项目的工艺设计以及应用,探讨了实施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并对中水回用提出了几点措施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实现中水利用是节约水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中水水源、MBR处理技术及中水用途,结合一个高校实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对建设中水回用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经计算可得效益费用比达到2.38,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中水回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城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控制船舶压载水传播外来生物的立法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硕慧 《交通环保》1999,20(5):10-13
控制船舶压载水传播外来生物是目前国际海事组织立法热点之一。外来生物作为船舶污染物与以往认定的船舶污染物无论从性质还是控制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给立法和管理都提出了新问题。文中从这一立法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48—2008年的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四川地区大气中的可降水量、水汽含量相对变率、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分析了四川空中水资源的稳定性与可开发性。结果表明:水汽含量的稳定性特征与水汽含量有密切关系,水汽含量高的东南部,水汽含量稳定;水汽含量相对低的西北地区,水汽含量不稳定。盆地月水汽含量的平均年际变化特点为:夏季小、冬季大,东部小、西部大,1948—2008年以来,区域平均的年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趋势。大部分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下层,主要来自印度季风区孟加拉湾和南海,而对流层中上层,则以中纬度西风带输送为主。春、秋、冬季四川东南地区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结合大气环流和大气湿度分布揭示了区域上空水汽汇聚,可以较好地指导云雨作业。  相似文献   

13.
研究出一套适合于四川地区钻井废水处理的移动式工艺流程及装置。整套工艺以搅拌、混凝、沉降、氧化为主,通过对废水的预处理使水质达到除COD外其它污染指标都可以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目的,然后再通过氧化罐降低COD,达到相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环境污染治理最棘手的难题之一。通过分析无机化肥与面源污染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法制状况,提出我国应在法律制度层面规范化肥的使用,出台一部化肥综合性立法及完善现有的水资源立法,对缓解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局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四川省2001-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1-2009年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率在逐步提高;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四川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均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情况较好。四川省水资源存在严重分布不均的现象,经济较为落后,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西部高原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经济较为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的东部盆地地区水资源量小,生态盈余较低,在绵阳、遂宁、内江、自贡等地出现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呈现不安全状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该充分考虑四川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四川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In Australia’s Murray-Darling Basin water reform has been contentious as government attempts to reconcile historical over allocation of water to irrigation with the use of water for environmental outcomes. However, in many aspects,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 is either imperfect, incomplete or environmental responses are unpredictable, with this uncertainty preventing definitive policy and closure of political arguments. In response to uncertainty and knowledge gaps, adaptive management has been written into the legislation, along with provisions for periodic evaluation.This research ascertains how adaptive management is understood by policy makers, with this indicative of future implementation of adaptive management. The way in which adaptive management is constructed by policy makers is determined through legislation, public speeches, government report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adaptive management has been subsumed by evaluation. The loss of adaptive management as a distinct concept is seen as a loss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 from the policy process, with the dominance of evaluation discussed as limiting innovation and reinforcing a ‘muddling through’ of policy.  相似文献   

17.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法律,而法律保障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就是立法,因此通过立法来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必然的趋势.选取江苏这一地区,从地方法治的角度出发,分析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在立法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特殊省情,从立法的重点内容、立法程序以及立法监督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地方水生态文明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单季稻水分盈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利用四川稻区109 个气象台站1961-2010 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6 个农业气象站 1981-2010 年的单季稻生育期资料,计算了研究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并探讨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内的缺水量和缺水率。结果表明,1961-2010 年四川水稻年均缺水率在孕穗到开花期最高,移栽到孕穗期次之,开花到成熟期最低。近50 a 来,水稻全生育期年有效降水量、需水量和缺水量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而缺水率在稻区中、西部总体呈升高趋势; 有效降水量在移栽到孕穗期和开花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而在孕穗到开花期总体呈升高趋势; 需水量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总体均表现为减小趋势;缺水量和缺水率在孕穗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而在移栽到孕穗期稻区中、西部地区呈升高趋势。研究可为四川稻区的农业用水及合理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析四川省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与农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目前四川拥有较丰富的饮用水源,保护实施较好,但其所暴露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从水源污染现状、现阶段保护情况以及污染防治对策三方面,列举10条水源污染问题,对四川农村集中式饮用水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从国家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层面上提出保护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问题,提高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