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部,地处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地形以丘陵为主。面积1379平方公里。人口7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2.85%。年均气温18℃。无霜期324天,年降水量1049.3毫米,境内有小安溪河、淮远河等河流,水资源条件较好。物产和矿藏也较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我国四川省北部的若尔盖草原,平均海拔约3468米,年均气温0-2℃,年降水量约600-700毫米,是典型的高海拔高寒草甸草原区,拥有天然草场资源面积达88万公顷,是我国第二大草原牧区,也是亚洲最好的天然牧场之一,并兼具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这里的山脉、草原、湖泊、河流,景色独特、环境秀美。  相似文献   

3.
杨高 《环境》2001,(6):12-12
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的诸多影响中,海平面上升是最为确定的结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最近20年(1972-1992)世界环境状况》白皮书指出:“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升高了约0.5℃,海平面平均上升14厘米。下个世纪全球将升温2℃-5℃,海平面将上升65厘米-100厘米。”世界沿海地区下面临遭受“灭顶之灾”的严峻局面,中国的情形也不例外,国家海洋局从1990年起每年发表的《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近百年来,全国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为每年1.4毫米,广东岸段为每年2.2毫米。珠江三角洲位于构造沉降带,沉降速度达每年2毫米-7毫米,因此海平面上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广州地理研究所李平日等专家研究,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速度平均为每年2.3毫米,近17年来平均为4.8毫米,近4年来平均为8.8毫米,可见,本区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在明显加快,已由毫米级增至接近厘米级。  相似文献   

4.
杨绮薇 《环境》2003,(8):34-35
最近以来,广东省艳阳普照,热浪烤人。全省有26个站气温高达35-35.9℃,有18个站气温达到34-34.9℃,有24个站气温达33-33.9℃,最高气温出现在三水市,达37.2℃。高温似虎,酷暑难耐。温度一直居高不下,对市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连日来,高温酷暑使我省用电量飙升,截至7月9日下午4时,全省用电负荷超过2300万千瓦,达2323.9万千瓦,增长15.7%。广州市用电量也比去年最大日用电量增长9.03%。由于高温,自来水用量也上升,7月8日,广州市7间水厂总供水量达到383.5万立方米,创广州供水史最高日供水量纪录。市民难抵高温酷暑的肆虐,纷纷购买空调降温,一时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锡林河和巴拉格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气候倾向法、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综合遥感信息解译,辨析近55a不同高原内陆河流域气温-降水-径流突变与生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锡林河流域干旱程度较巴拉格尔河流域剧烈,气温总体偏高,降水量、径流深偏枯,降水、径流天数偏少,且径流系数偏低;锡林河流域气温增温趋势较显著,气温突变较早,两地增温速率均大于0.2℃/10a;在年尺度,两地径流系数、降水量、径流量的突变时间、顺序、驱动因素和突变前后变化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季节尺度,两地降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两地NDVI最大值与冬季降水分布特征趋同,均分布于上游河谷区.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沿岸港湾众多,海上交通较为发达,沿海有大量的滩涂资源,是海水养殖和盐业生产的重要基地。随着沿海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尤其是莺歌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海上运输日趋繁忙,石油化学工业将蓬劲发展,这势必对海南岛沿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及时了解海南岛周围海域的污染状况,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区的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样品采集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槪述气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35℃作为高温天气的标准,"高温热浪"通常指持续多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热浪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对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农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2018年7月,京津冀大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等地最高气温均超过了35℃,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出现大范围38℃以上天气,北京局地甚至突破了40℃,天津也达到40.1℃。北京不仅刷  相似文献   

8.
采用1964—2013年廊坊市9个气象站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廊坊市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Morlet小波变化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廊坊市日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进行周期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高温极值变暖趋势显著,年际增长率分别为0.38℃/10a、0.28℃/10a、0.38℃/10a、0.36℃/10a;(2)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高温极值、低温极值和高温日数均具有4~6a的短周期、9a的较长周期和一个年代际的长周期;(3)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高温极值、低温极值和高温日数均存在一个显著突变;(4)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高温极值、低温极值和高温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南高北低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高温年年有,今年尤其多。进入6月以来,世界各地频频遭遇罕见高温。在欧洲,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日最高气温超过40℃,局地最高气温达到45℃;英国刷新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不久之后又发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极端高温红色警报。在北美,美国中部和东部高温警报影响人口约1.25亿,  相似文献   

10.
葛红 《沿海环境》2000,(11):20-21
高温、高湿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威胁.据测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当气温高于32℃时,人便感到暑热难耐,温度再升高,人体便要靠大量出汗来调节.若高温持续,则人体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脉搏加快、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死亡. 湿度大小也能影响热感,如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水气压)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人如果在45℃饱和湿空气中呆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故我国高温灾害天气的标准为:长城以南最高气温≥38℃,绝对湿度≥34百帕;长城以北最高气温≥36℃或最高气温≥33℃,绝对湿度≥32百帕.如今,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硫酸生产中酸洗净化的除尘要求,南化公司研究院研究了具有新型电晕电极和沉淀电极的卧式单室三电场板式电除尘器。该除尘器实际操作条件为:气量1800标米~3/时,炉气中氧含量小于1%,进口气温400℃,出口气温300℃,进口压力150毫米水柱,出口压力160毫米水柱,气体流速0.5米/秒,在电场中的有效停留时间,三个电场为7.5秒,二个电场为5秒。电除尘器进口含尘量  相似文献   

12.
气温与湿度的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显示,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呈现近似U型的非线性关系,其作用临界点为12℃,当平均气温低于12℃时,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减少2.26%(95%CI-2.43,-2.09);当气温高于12℃时,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增加0.92%(95%CI 0.72, 1.11).相对湿度与呼吸系统疾病的效应也呈现U型的分布特征,作用阈值为51%,当相对湿度≤51%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0%,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减少3.43%(95%CI -3.47%,-3.38%);当相对湿度>51%时,其每增加10%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增加1.80%(95%CI 1.76%,1.85%).平均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受相对湿度水平的调节.在低温环境下,相对湿度越小,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越显著,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减少2.71%(95%CI -2.88,-2.53);;而高温环境下,当相对湿度较大时气温健康效应较强,即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增加1.37%(95%CI 1.13, 1.61).  相似文献   

13.
挪威王国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 ,西濒挪威海 ,总面积约32 4万km2,人口约四百余万 ,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也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挪威的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挪威是一个狭长的沿海国家 ,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年降水量一般在600~1000毫米之间 ,河流、湖泊均属山溪性雨源型 ,可利用的水利资源约为1300万千瓦。政府在许多河流和湖泊上投资建立大型的水力发电站 ,按人均计算的水利发电量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电是不可储存的能源 ,因此 ,挪威人把发出的…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1951-2009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一驰  吴凯  于静洁  夏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30-1941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 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该区59 a间年气温上升了1.5 ℃,年气温序列存在显著上升趋势,年气温序列在1993年前后有一个突变点,年气温距平以1989年为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分界线,年气温平均每10 a增长2.2%;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亦无显著跳跃趋势,年降水距平大致以1976年为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分界线,年降水平均每10 a增长-1.3%。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规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如何减缓北京热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北京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1961-2017年北京市的气温显著上升,上升速率为每10年升高0.45℃(图1)。北京不仅气温在升高,高温日数也在明显上升,平均每10年上升0.84天,2017年北京市的高温日数达到22天。与此同时北京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显著。一、北京市城市热岛现状及其危害那什么是"城市热岛"呢?是指由于大量的人为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近10a变化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2013年对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进行长期定点监测,对近10 a来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海草种类、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常监测到的种类为2科3亚科6属8种海草,分别为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莱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齿叶海神草(Cymodocea serrulata)、二药藻(Halodule uninervis)、针叶藻(Syringodium isoetifolium)、小喜盐草(Halophila minor)、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海草床整体平均覆盖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58.60%下降到2013年21.12%;平均密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1756株/m2下降到2013年223株/m2;平均生物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为植株高大,个体平均生物量较高的海菖蒲分布稳定,而植株矮小,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种类随着人类活动、陆源污染、海洋工程以及台风影响分布面积逐渐减少,生境退化。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近10 a来海草床变化趋势探讨,掌握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基本情况,并提高公众对海草保护意识,为海南岛海草床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气温和PM_(2.5)协同作用对不同种类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s)中的不分层模型、非参数二元响应模型和温度分层模型,在控制了时间序列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和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PM_(2.5)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对相关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选取的气温分层临界值升高,PM_(2.5)在高温条件下的效应逐渐增强,当临界值为28℃时,高温条件下的效应最显著,此时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全急诊人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超额增加百分比分别为0.15%(95%CI:0.11%,0.19%),0.35%(95%CI:0.26%,0.44%)和0.34%(95%CI:0.09%,0.59%),而28℃的条件下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高温与PM_(2.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存在协同加强效应.  相似文献   

18.
气温变化对华东居住建筑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华东446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和RegCM3模式预估的2010-2039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分别以10 ℃和22 ℃作为取暖和降温度日的基础温度,采用度日法分析了气温变化对华东居住建筑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7年间,整个华东取暖度日、取暖和降温总度日基本都呈减少趋势,且北部减少多于南部;降温度日在华东多数地区都呈增加趋势,以长江三角洲、浙江东部和福建东部沿海增加较多。2010-2039年间,整个华东取暖度日都将继续减少,且北部减少多于东南部;降温度日都将继续增加,且南部增加多于北部和沿海;取暖和降温总度日在华东北部呈减少趋势,而在南部呈增加趋势。过去47 a间,华东取暖度日的减少远超过降温度日的增加,气温变化总体上有利于居住建筑耗能的减少。未来30 a间,华东取暖和降温度日的变化幅度接近,气温变化对居住建筑耗能的正负影响基本相抵消。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鸟类特有种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我国鸟类特有种中,分布区狭窄的有63种,分布区广泛的有8种,其中呈不连续分布的有38种,连续分布的有33种,留鸟有67种,候鸟有4种;大部分地区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低,但在青海东南部、四川中部和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区的丰富度较高;在93°E~121°E或26°N~39°N范围内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高. 我国鸟类特有种分布受气候因素限制,年均气温过高或过低、年降水量过高或过低、过于干燥、辐照日数过长或过短等都将使鸟类特有种减少. 鸟类特有种的适宜气候可分为低温干燥、较高温湿度、高温高湿和中等温湿度等类型,但以低温干燥和中等温湿度型为主. 鸟类特有种丰富度与各气候要素相关系数较低,气候要素下丰富度变化呈抛物线型趋势,其中在年均气温为1~18 ℃,年降水量为500~1 300 mm的范围内丰富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1961—2014年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52个气象站1961—2014年月气温和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4年来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4年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31℃?10a~(-1)(P0.01),在1991年前后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四季均温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增速最大,达0.44℃?10a~(-1)。气温年代际变化呈现明显的变暖趋势,1991年以后变暖加速,其中冬季均温增速最大。年均气温增速较大的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黄土高原南部地区气温增速较小,变暖速率的空间分布随纬度升高而变大。1961—2014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整体呈波动式下降,线性趋势为-7.51 mm?10a~(-1)(P0.05);其中1961—1970年属于降水偏多的年代,而1991—2000年属于降水偏少的年代。季节降水量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和强度,其中秋季、夏季和春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减少速率最大,为-3.56 mm?10a~(-1);而冬季呈弱增加趋势,为0.43 mm?10a~(-1)。年降水量减少速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东南部,而黄土高原西北部降水变化不明显。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存在4 a和7~9 a变化周期,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存在5~7 a和12~14 a变化周期。通过以上分析,近54年黄土高原气候总体呈现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