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列举了国内部分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和后果,以及造成这些后果的根本原因,指出在我国实行依法管理有毒化学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日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日本土壤污染的环境质量标准以及日本市区、农用地土壤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预处理技术,重点评述了我国水体沉积物中主要有毒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监测研究现状,认为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研究领域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广泛开展国内主要河流、湖泊、海洋的监测研究和其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及转化机理、生殖毒性以及污染消减与修复技术研究;加强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其与大型仪器联用技术的研究;尽早建立水体沉积物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标准及污染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全省1045种化学品基础数据,国内外有毒化学品名单,法规,毒理等资料源的调查收集,在此基础上研究运用了粗选--粗选--复审三步法筛选程序,优选出了38种有毒化学品作为甘肃省优先控制名单,作为管理部门优先管理,控制污染制定法规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市12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常规项目监测的基础上,采用GC-MS定性分析了样品中的有毒有机物。同时还对5个排污口进行了遗传毒性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某些排污口常规污染指标均符合排放标准但同时又分析鉴定出大量有毒有机物存在的现象。文章对监测结果加以细致分析和评价研究,提出在排污口监测中应当引入有毒有机污染物和遗传毒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种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环境作为工农业废物的最终排放点,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水环境中有毒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分为无机有毒物和有机有毒物。无机有毒物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生物毒性,他们排入天然水体,常会影响水中生物,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这类污染物都具有明显的累积性,可使污染影响持久和扩大。水体有毒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水环境藏匿有毒污染物値得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美国环保局的排放物的环境目标值(DMEG)及点源分析模式(SAM/IA)并以此评价,比较了电镀废水中五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分析了污染治理设施的环境效益,从毒理学角度评述了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危害级数和单位排放率,并排出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危害级数的秩序,评价结构为环境管理和选择最佳治疗治理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气常规污染物治理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治理相互叠加的阶段,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显著增加,大多城市环境赋存严重,而污染形势有待摸清。基于美国33种城市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日本23种大气优先控制污染物以及其他国家相关管控,根据我国企业化学品生产排放数据,综述了22种在我国东部经济带普遍存在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赋存情况,对其在我国的环境检出、生产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苯、重金属等污染物检出浓度较高,多数污染物的最大检出浓度高于国外;国家管控有所不足,建议联合多种管理制度协同加强其风险管理,深度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
室内空气污染概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燃料燃烧、烹饪、人类活动、不合格建材和装饰材料的使用,房屋的密闭性结构等诸多因素,使室内空气污染远高于室外,从而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文章较全面地概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类型,对人体的危害情况、目前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标准样样品状况。  相似文献   

10.
对污染事件,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调查监测评判方法,所以在部分地区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为仲裁部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仍然存在着困难。为此,根据我站几年来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提出以下见解,供讨论。 调查监测方法 常用的调查监测方法是:“回顾性调查”。“回顾性调查”的实质是从果推因,综合可能导致事件的污染要素,排除次要因素,找出主要污染原因。它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有关工厂污染状况的调查;二是社会调查;三是监测分析。有关工厂污染状况调查就是分别比较各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及对环境的毒理反应;社会调查就  相似文献   

11.
开展优先监测研究 发展有机污染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我国对水污染的控制限于常规指标,有机污染用COD指标进行控制;对大气污染主要是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几种气体。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在指标体系上还不完善,还没有真正把对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控制,特别是对为数众多的有毒有机物污染的控制提到日程上来,这是我们在环境保护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水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来源、浓度水平及限定标准,以及亚硝胺类物质(NAs)的生成机制、分析检测技术、控制与去除方法。指出,随着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消毒的重视和污水消毒的推广,应增加大范围水中NAs污染水平的调查工作,以及对复杂污水体系中NAs生成前体物的研究,优化和改进消毒工艺,减少NAs的生成,针对复杂水样建立准确可靠的NAs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体有毒有机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有毒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实际的检出水平,健康影响评价、污染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连云港市降水监测资料和有关环境资料,分析了该市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的年变化情况,以及酸雨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市酸雨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SO2是影响降水酸度的主要因素,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指出近年来该市酸雨污染趋势缓和,但随着经济发展,SO2的排放量加大,酸雨污染有扩大趋势,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甘肃省饮用水中Cd,Pb,Cr^+6,Be,As,Hg,U等元素含量的分析调查,表明全省饮用水除个别项目超标外,基本没有受到有毒,有害元素的污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6.
岷江成都段有机物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岷江成都段有机物污染进行了调查。共设置7个监测断面,共定性检出431种有机物:经过筛选确定苯系物、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挥发性卤代烃为主要污染物。对这5类有机污染物定量分析,并对其时空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有机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机化合物的数目增加的很快,我国目前对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评价标准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建议在严格控制现有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多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加强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郭晓茆(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10013)环境污染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或其它突发性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使有毒有害物质大量、突然地外逸、泄漏,对环境和人群造成危害的事件。环境监测部门应在环保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下,快速准确查明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
于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分别采集某石化化工行业聚集城市中心城区室内外PM_(2.5)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PM_(2.5)上载带的16种PAHs,对其分布特征、来源以及室外PAHs污染对室内污染的贡献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室外PM_(2.5)中ΣPAHs浓度日均值分别为36.3、294 ng/m~3,室内PM_(2.5)中ΣPAHs浓度分别为14.8、84.6 ng/m~3,均以4、5环PAHs为主;室内PAHs主要来自室外渗透污染,但同时明显存在室内排放源贡献;PAHs来源分析进一步证实研究区域PAHs主要来自煤炭、石油等不完全燃烧,采暖季煤炭燃烧源贡献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宣威市和富源县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北部,是全世界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在不通风的房间内燃烧烟煤做饭或取暖造成了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燃煤造成的污染物中是导致两地居民肺癌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多环芳烃是最可疑的致病因子之一。2008年1月,分别用聚胺脂泡沫和玻璃纤维滤膜采集了当地9个点位室内、室外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物相中的多环芳烃,同时采集了对应点位的土壤样品。通过对样品的分析,考察了当地空气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特征以及来源。结果证明,当地空气和土壤中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污染,室内污染显著高于室外,然而随着当地工业的发展室外污染同样不可忽视,主成分分析结合比值法证明,当地室内外多环芳烃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煤炭的燃烧。对空气颗粒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进行了比较,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郊安宁渠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慧玲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2):117-119,122
对乌鲁木齐产莱区安宁渠区的表层土壤及地表下40cm土壤中重金屑Cd、Hg、As、Pb、Cr进行了分析和测定,并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安宁渠区土壤大部分为轻污染,但个别点已达重度污染,地表的污染较地表下40cm土壤为重。污染为外源性污染,与垃圾肥料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