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絮凝机理及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列举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实例。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安全、高效、不污染环境等特点。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多,生长快,易于实现产业化,因而微生物絮凝剂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全面介绍了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包括固定CO2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固定CO2的机理、微生物固定CO2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在CO2吸收与资源化中的应用.提高微生物的固定CO2能力、简化固定CO2环境要求、拓展微生物固定CO2的应用领域是微生物固定CO2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中水回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系统的微生物进行试验检测与分析,发现循环水进行前期处理后水中大肠菌群、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分别为5个/ml、110个/ml和0.7个/ml以下,均在安全限度之内。对循环水中的异养菌检测分析发现其值在105~106个/mL范围内波动,形成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主要危害,提出影响火电厂循环冷却系统的主要影响菌类为异养菌的结论,对循环冷却水系统微生物的控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生物-微米零价铁(m ZVI)工艺脱除水中氮。与单独微生物或m ZVI工艺相比,微生物-m ZVI工艺的脱氮效果最好。在废水p H为7.0、初始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25.00 mg/L、mZVI投加量为0.20 g/L的条件下,加入驯化好的复合微生物BP350菌液50 mL/L室温下反应5 d,硝酸盐氮去除率达100%,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总生成率为5.00%。ESEM表征结果显示,m ZVI在水中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附着基质,增大了微生物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了微生物流失。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甲基娇养杆菌属(Methylotenera sp.)作为脱氮优势菌属在微生物-m ZVI工艺体系中相对丰度最高,达41.81%,远高于单独微生物工艺体系。m ZVI能够协同微生物提升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5.
兼氧技术应用于有机污泥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茵 《化工环保》2002,22(1):12-15
应用兼氧技术处理有机污泥,对处理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N元素的变化、兼氧微生物的种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机污泥经过24h兼氧反应后,污泥中的有机物得到降解,酸化反应生成了质量浓度的2531mg/L的乙酸;系统中NH3-N含量略有上升;兼氧反应过程中的微生物以异养型的产酸细菌为优势菌种。污泥被水解酸化后回流到废水处理系统,系统基本无剩余污泥排放。  相似文献   

6.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杨  李凡修 《化工环保》2017,37(6):605-610
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概述了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固定化微生物、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以及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技术原理,分析了现阶段土壤修复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预测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指出优化微生物的环境条件、培育新型高效的基因工程菌和开发经济高效的新型修复技术等将是未来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重点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和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在废水净化中的应用,并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微生物菌种种类、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在废水净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硫酸盐还原厌氧氨氧化(SRAO)是一种在厌氧条件下将氨氮氧化与硫酸盐还原耦合在一起的微生物过程,能够同时实现脱氮除硫且无需额外的电子受体,在废水处理领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SRAO的反应机理、SRAO功能微生物及其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目前SRAO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可以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深入探讨SRAO体系中功能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SRAO体系内N和S的循环途径、解析SRAO体系的内部机理,为SRAO工艺改进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近10年报道的不同构造人工湿地(CW)的污水处理性能及CW中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CW构造优缺点、CW与其他技术的结合、CW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影响因素和研究手段、CW植物与动物对CW处理性能的贡献及作用机制.提出今后应重点研究:复合人工湿地(ICW)工艺优化;CW强化技术及其参数;CW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柳焜  王黎  胡宁  陈小进  廖梦根 《化工环保》2012,40(2):169-174
采用微生物电合成系统(MES)还原CO2合成有机物,从微生物菌群、有机物积累量、库伦效率、电化学分析等多个角度研究了阴极电势对MES还原CO2合成有机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极电势为-0.70 V时,甲酸和乙酸的积累量均最大(分别为1.554 mmol/L和2.754 mmol/L),系统的总库伦效率最大(为81.42%);在MES中,醋杆菌(Acetobacterium sp.)、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 S)、地杆菌(Geobacter sp.)为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1.
将小麦秸秆改性后制备改性秸秆固定化微生物,用于处理钻井泥浆。考察了改性时间、改性剂浓度、改性剂配比对秸秆吸附微生物效果的影响,以及改性秸秆固定化微生物对钻井泥浆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改性时间为60 min、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1 mol/L、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为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体积比为3∶1的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秸秆的BET比表面积增大了36.27%,Langmuir比表面积增加了37.63%,微生物吸附量增加了200.77%;在钻井泥浆处理量为1 000 g、改性秸秆固定化微生物加入量为2 g、土壤加入量为1 000 g、处理时间为15 d的条件下,钻井泥浆COD、可溶性盐、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84.9%,71.6%,90.1%。  相似文献   

12.
<正>Chem Eng,2014,121(10):12美国Honeywell公司及其子公司UOP LLC公司开发了一种用于去除工业废水中有机及无机污染物的生物反应器,并已实现商业化生产。该项目是UOP LLC公司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进入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众多举措中的一部分。该项称为XCeed的生物反应器技术的独特性在于使用了一种混合介质的微生物固定载体。与包括使用搅拌釜分散微生物的膜生物反应器在内的其他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相比,XCeed反应器采用固定的  相似文献   

13.
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用作电厂冷却水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TSE)用作电厂开式循环冷却水时,由于城市污水中氨氮、微生物及菌类含量较高,可能给循环水系统带来的危害,并探讨了危害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土壤农药污染问题,介绍了微生物菌剂的概念、类型及有效微生物菌株,总结了液体菌剂和固体菌剂的主要制备方法,阐述了微生物菌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研发出针对多种目标污染物、高耐受、长保质期的微生物菌剂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总结了微生物矿化技术对再生骨料堆积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3个方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微生物矿化技术处理后的再生骨料物理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与微生物活性和处理时间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工业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庆源 《化工环保》1991,11(6):333-339
本文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及发展情况;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作为新型废水处理剂的特点及处理废水的有关技术,并与传统生化法作了比较;指出开发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关键;分析了这项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港油田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程苦咸再生水反渗透工艺仪表配置及自动控制方式,介绍了苦咸再生水反渗透系统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着重论述了仪表设置、余氯控制、结垢污堵控制、微生物污堵控制的实际运行方式,探讨了苦咸再生水反渗透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检索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中国的发明专利文献,综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与现有技术中其他水处理技术耦合的专利进展,并对其实际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龙建  孙文全  吴伟  李金鑫  周敏 《化工环保》2014,34(2):105-109
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考察了UASB反应器内甲苯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20~70 mg/L)的甲苯对微生物有刺激作用,使得污泥增殖速率变小,SM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系统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和94%以上,下降趋势较小;较高质量浓度(70~200 mg/L)的甲苯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污泥活性下降,反应器运行状况开始恶化,SM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系统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81%和83%以上;当甲苯质量浓度超过200 mg/L时,表现为污泥活性严重下降,对COD的去除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20.
国外动态     
Miles Laboratories公司采用Bacardi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式厌气处理技术,处理柠檬酸和工业酶生产废水。这种技术优于混合床厌气系统,具有耐毒性冲击的特点。微生物是固定在聚乙烯薄板上,生物膜的厚度为1—8英寸,万一发生有毒物物质冲击,仅最外层200微未内的微生物被杀死或被抑制,下层的微生物不会受到损害,可以继续处理废水。而混合床系统,毒物冲击常常会杀死或抑制所有的细菌,系统必须停止运转重新接种。这种新方法利用的是假单胞菌属或其它厌气菌。这些细菌将有机物转化成脂肪酸,产甲烷菌再将这些酸转化成50—60%甲烷(其余大部分为二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