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宏京  陈涛  刘伟安 《安全》2014,35(1):28-29
正海上石油钻井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系统工程。在海上石油钻井作业过程中,由于钻井作业环境恶劣,以及设备、人员、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等众多危险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海上钻井是一个相对高危的行业,钻井作业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某海上钻井服务公司2012年共发生8起事故,其中6起事故发  相似文献   

2.
海洋石油作业被认为是风险系数较高、风险较大的行业,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海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海上设施空间小、人员集中、远离陆地和逃生困难等特点,易发生群体伤亡事故,且事故救援困难,易造成重大事故灾害。历史上发生的海洋石油作业事故屡见不鲜,如1988年7月英国北海Piper Alpha平台爆炸着火事故,1979年11月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2010年4月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井喷爆炸着火溢油事故等,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海上钻井平台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和2011年我国蓬莱钻井平台井涌事故,引发社会各界对海上钻井平台安全问题的关注.介绍了海洋钻井平台的组成结构,对海洋钻井平台的危险源进行了系统辨识,试图通过对海上钻井平台作业现场危险因素加以观察,诊断、分析警源、警情,警兆,警级,结合专家意见,从人员、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工程地质、海上环境等几个方面建立海上钻井平台安全风险预警体系,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权重,构建海洋钻井平台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得到量化的预警结果.并通过对某钻井平台的实例分析,提出安全风险的预控对策,以期本模型对海上钻井平台的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钻井是高危险行业,钻井工伤事故可能发生在井场的任何地方,可能涉及到任何钻机设备、任何钻井作业和所有的现场员工。该文从工种、受伤部位、类型、致害物、工况、地点、工龄、时间和月份八个方面运用IADCASP程序对近四年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出越是简单的操作越容易发生事故,要加强新员工的操作培训,选择合适作业的工具,养成良好工作习惯,保持健康的工作氛围等,以保证生产安全,促使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上钻完井作业面临海洋环境恶劣、浅层地质灾害等复杂工况,极易发生油气泄漏、井喷等事故。为有效预防海上钻完井作业事故,提出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安全屏障模型。采用事故树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作业过程风险。该模型根据挪威标准D-010,建立完井作业关井阶段的物理安全屏障和安全屏障控制原理图,在此基础上构建油气泄漏事故树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表,找出关井阶段可能的油气泄漏途径。通过对重要度计算和风险优先度值排序确定作业过程中最薄弱的安全屏障和关键故障模式。结果表明,作业过程中最薄弱的安全屏障是采油树、油管和地面控制井下安全阀(SCSSV),采油树腐蚀、密封失效、油管接头密封失效和SCSSV开关故障是影响作业过程的关键故障模式。  相似文献   

6.
石油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风险具有严重性、突发性、隐蔽性、随机性的特点,是石油石化行业中最主要的事故频发区之一.震惊世界的“12.23”事故以后,在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与监督下,事故较以前明显减少,但钻井作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因素不会被消除,只能通过人的因素去预防事故发生.安全葡萄图从人的因素考虑,结合了人体生物节律与葡萄图两者的优点,除了具有葡萄图的特点外,还具有预测性、记录性和选拔性,是安全管理方面的一种新方法.安全葡萄图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加强人员安全管理来减少和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于钻井等高风险行业使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攀钢(集团)机制公司金工车间近23年来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并利用统计分析图对金工车间人身伤害事故的月度变化趋势、时段分布、伤害部位及事故原因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金工车间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规律,并提出安全管理建议,希望为机制公司及金工车间预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起重伤害事故,是指由起重设备或起重作业所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起重作业过程,是一个由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吊物及其他有关因素(如环境影响等)组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系统。这个系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无论哪一部分受到阻碍,出现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就会构成事故。本文将就起重伤害事故发生后,怎样进行分析与处理的问题作出阐述。 一、起重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理及报告程序 发生了起重伤害事故,应首先进行现场处理。事故单位必须尽一切可能抢救受伤人员和国家财产,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要认真保护事故现场,一切可能与事故有…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水泥厂贮存生料和熟料的直筒库作业中常常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提出了预防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水泥厂贮存生料和熟料的直筒库清库作业中常常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提出了预防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洋油气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勘探、海底管线铺设、油气处理等多种作业。海上生产设施通常包括固定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人工岛和陆岸终端等。海洋石油生产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海上石油作业存在职业紧张的问题,有可能导致作业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不断成熟和深远海开发步伐的加快,参与油气开采作业的人员数量逐年增多,海洋石油生产职业病防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工作场所一起起重伤害事故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的重视,切实加强此类作业的职业安全监管,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对55万余起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严重伤害事故、轻微伤害事故和非伤害事故发生的比例关系是1:29:300。其中,发生频次最高的非伤害事故,也被称为未遂事故。大量的未遂事故是构成作业现场危险的真实写照.也是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诱因之一.许多事故就是在这一起起未遂事故的容忍和忽视中发生的。因此,要杜绝安全事故,必须避免未遂事故的发生,必须高度重视对未遂事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铁路车辆伤害事故是惯性伤害事故之首,严重危及上道作业人员和道口的路外人员安全。开发研制控制区间机车车辆伤害的安全预警装置,可控制此类伤害事故的发生。800 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为铁路安全预警系统填补了一项空白,为行车安全预防二次事故和监护道口增加了一道高科技防护屏障。  相似文献   

15.
建筑安全是建筑企业永恒的主题,从已经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事故的对策,尽最大努力避免各类伤害事故发生,是建筑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共同的责任。笔者从搜集和整理的七类事故案例入手,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介绍半潜式钻井平台遭遇台风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旨在提升海上油气勘探作业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企业资产安全,确保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洋石油工业是世界上公认的安全风险最大的行业之一。海洋石油作业具有环境恶劣、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危险因素多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海上施救十分困难,极易酿成重大恶性事故。这些因素决定了海洋石油工业的安全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家大型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  相似文献   

18.
钟宏京  王锐  王勇勇 《安全》2014,(6):40-41
海洋石油作业是高风险作业,涉及钻井、高处、动火和限制空间作业等,其标准作业程序能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往往由于作业程序缺失、隐患排查不足、应急响应不力等原因,导致事故的发生和扩大。本文对2013年某石油公司在两起作业异常情况处理时导致的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为类似事故的防止提供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四面八方     
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中编办15号文件,设立了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承担起海上石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海洋石油作业办公室于今年3月与原机构进行了工作交接,成立了海油、石化和中油3个分部,明确了各分部日常监督检查、作业许可审查、“三同时”审查等7项职责,并进行了海洋石油作业设施、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等基本情况调查。今年以来,海洋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据统计,截至10月底,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共发生事故45起,…  相似文献   

20.
在防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常规措施基础上,探讨一种新的思维理念,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原因而弓I发的产生安全事故进行了案例分析.同时,从人的身体健康角度提出了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应进行健康认定的必要性,其中包括如何开展从事特种设备及高空作业等危险特殊工种人员健康状况评估和身体健康体检,扼要介绍了预防发生这类安全生产事故的有效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