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论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德成  倪玉乐 《山东环境》1998,(3):24-25,31
生态环境补偿费是一种为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功能,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经济管理手段,本文在阐述生态环境补偿费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政策依据和实践依据等,同对对实施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机制和条件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04,自引:0,他引:10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环境价值理论研究和生态补偿费征收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自然要素所固有的生态环境价值是生态环境补偿的理论依据,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是对环境破坏导致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的一种补偿。但是,在我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标准应当建立在我国国情所容许的基础之上,既要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累一定的的资金,又不能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大的影响。同时,在资金的征收和管理上,应当与国家现有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相适应,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补偿费是一项重要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政策,是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必要手段,在我国还处于控制和完善阶段,未全面推广,本文介绍了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基本概念、征收意义及建议,以期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补偿收费政策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补偿费是一种为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功能,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经济管理手段。本文在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政策依据和实践依据的基础上,对实施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机制和条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补偿费试点工作(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补偿费试点工作(上)杨朝飞一、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产生、发展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也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决定的,而是应强化生态环境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必...  相似文献   

6.
杨朝飞 《环境保护》1995,(8):16-18,15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补偿费试点工作(中)国家环境保护局杨朝飞三、进一步深化对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认识生态环境补偿费是一件新生事物,人们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还不深刻、不统一。我们要不断地深化认识,把感性认识逐步升华到理性认识上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下面对几...  相似文献   

7.
X一01 9601913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立法思考/范志承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所)//中国环境管理/吉林省环保局一1995,(6)一40一43环信X一76 分析了生态环境补偿费立法问题提出的背景。阐述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立法的理论依据,即,环境资源有价,环境行为的经济实质,产品价格瑕疵。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是边际生产成本、边际耗竭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之和。有效配置生态环境资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该种资源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机会成本。还提出了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立法原则和立法框架。(同翔)新概念,从而不断采用和开发新技术,推动技术进…  相似文献   

8.
环境墙报     
《环境》1995,(10)
当前,不少地方正在进行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试点工作,对此,有些人认为,环保部门现在已经收取排污费,再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是变相的重复收费。生态环境补偿费是指对开发或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征收的、同时用予补偿或恢复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费用。其征收的范围是指现行排污收费没有覆盖到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各项行为和活动,包括各种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料、石油等)开采、森林砍伐、草原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对物价水平影响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在我国尚未全面展开,为了对征收的效果进行全面分析,保证征收的顺利进行。本文探讨了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可能对物价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模型计算及理论探讨,征收生态补偿费对物价推动的作用很小,加之以宏观上的财经管理,预期不会产生较大的物价波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上海市浦东新区是国家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试点之一。探讨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已迫眉睫。文章首先分析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背景。然后提出了有关的收费政策,最后简要简明了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若于建议。生态环境补偿费是涉及非非常广的新课题,已引起许多国家和组织一重关注,对实行生态环境补偿收费的可行性,建立收费标准体系,形成一套管理办法等,都需要进行研究,探索,完善,同时也需加强宣传,解释,使公众较快地理  相似文献   

11.
胡广早  刘元胜 《环境科技》2006,19(Z2):102-103
根据废黄河徐州市区段水文、水质状况,论述生态补水的必要性,并回顾多年来补水实施情况与取得的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建立补水预测模型,对今后补水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环境监理工作中,由于法制不健全、缺乏补偿依据及各行政部门间关系协调不够等原因,常造成监理执法困难。建议通过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生态破坏进行限期恢复与治理、探索补偿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解决监理执法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选择北京大城市生态系统中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气象环境因子,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状态指标、大气质量指标、气象致害指标和人体健康气象指标等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相应的18个二级评价指标在内的大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方法,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值的计算与评价。应用上述方法对北京地区近9 a生态安全气象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排名前4位的是延庆、怀柔、密云和门头沟,排在后4位的是城区、丰台、海淀和朝阳,这符合北京城市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分布,说明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景洪市目前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为此,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外,应建设生态示范区,发展生态旅游,加强生态环境监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郑州市水生态环境、水资源的现状的调查,了解到郑州市淡水资源匮乏,水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郑州市地上水,地下水水质污染、地下水超采、地下漏斗的形成和湿地的减少等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成波  李怀恩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2):2055-2064
针对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流域非汛期农业需水和生态基流间的矛盾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计算方法。从生态基流得到保障后农业灌溉用水受到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作物需水系数建立河道生态基流保障造成的农业用水短缺量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定量计算农业生态补偿量。以宝鸡峡灌区为实例,计算了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确定宝鸡峡灌区不同情形下的补偿上、下限,分别为5.25 亿元和0.37 亿元。生态补偿对象为宝鸡峡灌区因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导致产量受损的农户,补偿的主体为流域的相关管理部门,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也不应只局限于现金发放,也可以用投资建设等形式进行补偿,以提高宝鸡峡灌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珠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但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渐显,其生态保护与建设,应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城市与农村并重、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的方针,围绕流域内重点地区和重点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是城市形成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章从水环境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出发,提出亲水生态城市的概念以及亲水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煤炭基地的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绝大多数煤炭基地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研究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主要煤炭基地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和类型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煤炭生产基地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其中陕北和神东基地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黑东、鲁西的生态环境较好.根据不同基地各生态要素对生态脆弱性总体得分的贡献率,判断不同基地的主要生态约束因素与约束程度,可以将我国煤炭基地分为水土因素交互作用型、地质不稳定和地面塌陷约束型以及生态功能约束型三种类型.最后针对不同的生态约束类型区,提出未来我国煤炭基地的生态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绿洲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受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疆绿洲经济发展普遍具有封闭性、局限性和不平衡性特征,经济规模小而内向,生态约束性强,市场化动力不足,制约了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基于非连续封闭流域的绿洲经济,提出应采取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开放和流通解决市场问题,采取“相对集中发展战略”,建设大城市、大基地和大通道,克服市场化结构和布局矛盾,发展流域生态经济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