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江月 《化工环保》2011,31(1):61-65
分别采用单独臭氧氧化、单频超声协同臭氧氧化、双频超声协同臭氧氧化处理含对硝基苯胺和硝基苯的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双频超声协同臭氧氧化处理废水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频超声协同臭氧氧化和单独臭氧氧化.在废水初始 pH 为 11、臭氧流量为 30 mg/min、反应时间为 50 min、HT-50 型超声波发生器功率为 50 W、N...  相似文献   

2.
探索催化双氧水氧化去除间甲酚对开发炼油厂碱渣废水处理新技术意义重大。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双氧水氧化水中间甲酚,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双氧水加入量、催化剂加入量和初始溶液pH对间甲酚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钛硅分子筛对双氧水氧化间甲酚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反应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为80 ℃、n(H2O2)∶n(间甲酚)为4、催化剂加入量为1.5 g/L、初始溶液pH为1.0~11.0的条件下,间甲酚去除率约为94%,间甲酚溶液的BOD5/COD从氧化前的0.26提高到氧化后的0.38,可生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模拟废水pH、活性炭加入量、臭氧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臭氧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并可提高臭氧的利用率;在高pH条件下,OH-能促进臭氧分解生成·OH,·OH氧化性强且反应速率快,有利于氨氮的去除;增大臭氧流量可减小气液传质过程中的阻力,使氨氮去除率增加;在初始氨氮质量浓度为35 mg/L、活性炭加入量为10.0 g/L、臭氧流量为30 mg/min、模拟废水pH为11.0的条件下,反应90 min后,氨氮去除率可达97.6%,相对于单独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氧化过程,氨氮去除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臭氧氧化法处理腈纶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朝成  王志伟 《化工环保》2004,24(Z1):56-59
选用腈纶废水作为试验用水,对比了单独臭氧、臭氧-活性炭、臭氧-二氧化锰3种方法的氧化效果;考察了初始pH、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碱性条件下时,处理效果都较好,臭氧-二氧化锰在酸性条件下处理效果也较好;随着时间的延长,臭氧-二氧化锰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另外,还对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比较,发现氧化不能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最后,对臭氧氧化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吸附-Fenton氧化-絮凝法处理对硝基苯胺生产废水(简称废水),研究了吸附剂、脱附温度、絮凝剂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经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DM301大孔树脂加入量5.0 g/L,吸附时间20 h,Fenton氧化pH 3.0,H_20_2加入量0.3 moL/L,m(Fe):m(H_20_2)=6,絮凝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加入量20 mg/L.在此条件下对COD为2 780 mg/L、色度为185倍和pH为12.2的废水进行处理,出水的COD、色度和pH分别为169 mg/L、10倍和6.5,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3.9%和94.5%.DM301树脂在10~25次重复使用后对硝基苯胺的平均总去除率为47.7%,对硝基苯胺的平均回收率为37.9%.  相似文献   

6.
采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用处理实际生产中排放的含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过程可破坏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苯环结构,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单独采用臭氧氧化法,在臭氧氧化柱进水pH为9、臭氧加入量为200m g/L的条件下,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去除率可达98%;采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用处理含高浓度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后废水COD稳定在50m g/L以下。  相似文献   

7.
孟冠华  邱菲  方玲  司晨浩 《化工环保》2017,37(3):315-319
采用连续通入废水和臭氧的方式,利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为151~183 mg/L、pH约为8),并通过添加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探究了臭氧氧化的机理。在不调节废水pH、臭氧投加量12.15mg/L、废水流量2 mL/min的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达54.5%,出水COD达到GB 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稳定运行时,降解1 kg COD需投加臭氧741.1 mg。臭氧氧化过程中,臭氧自身氧化和羟基自由基氧化同时存在,且以羟基自由基氧化为主。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1 min~(-1)。  相似文献   

8.
将二硝基甲苯废水(简称废水)酸析后进行超声波-超重力-臭氧氧化处理,考察了酸的种类及废水pH对酸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98%的H2SO4溶液调节废水pH为1.0时,酸析效果较好,酸析后废水COD去除率为38.50%,硝基化合物的去除率为45.26%,酸析析出物为一硝基甲苯磺酸;酸析后废水经超声波-超重...  相似文献   

9.
纪荣昌 《化工环保》2015,35(6):588-592
通过掺杂Si提高FeOOH的机械强度,制备无定型Si-FeOOH,并用于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胺。考察了n(Si)∶n(Fe)、Si-FeOOH加入量、溶液p H、初始苯胺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苯胺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SiFeOOH的重复利用效果与铁离子的溶出情况。实验结果表明:Si-FeOOH对臭氧氧化降解苯胺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Si-FeOOH催化臭氧氧化对苯胺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FeOOH催化臭氧氧化;在溶液p H为11、Si-FeOOH加入量为1.0 g/L、n(Si)∶n(Fe)=0.55的最佳降解条件下处理初始苯胺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苯胺溶液,降解10 min后,苯胺去除率可达100%;Si-FeOOH催化剂经5次重复使用后,苯胺的去除率仍高达97.8%,且铁离子的溶出量明显低于FeOOH。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臭氧氧化、微电解—Fenton氧化和电化学降解的方法处理COD为6 000~8 000 mg/L、BOD5/ COD为 0.12~0.17的光引发剂生产废水,比较了3种方法对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反应2 h时废水COD去除率达35.9%,BOD5/COD 为0.20;微电解反应4 h再Fenton氧化4 h后,废水COD去除率为38.2%,BOD5/COD 为0.28;电化学降解2 h后废水COD去除率达83.9%,BOD5/COD 为0.46,降解反应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2.6 kg/(m3·h)。3种方法对光引发剂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顺序为:电化学降解>微电解—Fenton氧化>臭氧氧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页岩气钻井废水经混凝沉淀后的出水(COD=759.63 mg/L),重点研究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与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11.2、臭氧通入量为8 mg/min、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42.51%;羟基自由基抑制剂CO_3~(2-)、HCO_3~-和叔丁醇的引入抑制了废水COD的臭氧氧化去除,尤其是叔丁醇的加入使COD去除率显著下降,说明废水中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去除过程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臭氧氧化法对钻井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去除过程符合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难生物降解废水的深度处理。本文介绍了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反应体系pH、载体种类、活性金属种类和负载量、臭氧投加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对比了臭氧和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对不同废水的处理效果;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指出:影响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工业应用的主要问题是臭氧产生效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碳黑-聚四氟乙烯(C-PTFE)为阴极的电化学氧化-臭氧氧化联合方法处理罗丹明B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初始pH、电解质浓度、电流和臭氧流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联合体系可高效处理罗丹明B废水,在初始pH为6、Na2SO4浓度为0.050 mol/L、电流为300 mA、臭氧流量为873 mg/h的条件下,反应3 min时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9.64%,120 min时废水COD去除率为83.17%,分别是同条件下单一臭氧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的9.7倍和21.7倍;COD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臭氧通过破坏发色基团实现罗丹明B的降解,然后由体系产生的·OH实现废水的深度氧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的腐植酸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模拟水样中的腐植酸,采用静态实验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腐植酸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均可去除水中的腐植酸,且后者的去除效果更佳。在水样pH为中性、反应时间为30m in的条件下,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对腐植酸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4.9%和40.8%,比单独臭氧氧化的处理效果分别高出34.2%和26.1%。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反应均受水样pH的影响,碱性条件时,腐植酸去除效果最好,中性条件时次之,酸性条件时最差。  相似文献   

15.
以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废水中含量较高的3种有机物(聚乙烯醇、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作为目标物,考察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和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3种废水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臭氧投加量分别为:聚乙烯醇25 min,136 mg/L;异辛醇60min,312 mg/L;α-甲基苯乙烯60 min,32 mg/L。在此条件下,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8%、85%和95%。此外,碱性条件有助于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聚乙烯醇断链后进一步反应生成了草酸单乙酯,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分别生成了和苯乙酮。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奥里油加工废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曲险峰  郑经堂 《化工环保》2006,26(3):222-225
用活性炭作催化剂,对奥里油脱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研究了活性炭加入量、pH和空气进气流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所处理的200mL废水,在活性炭加入量为10g、pH为9、进气流量为0.12m^3/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30min时,COD去除率可从单独臭氧氧化的不到10%提高到60%左右。降解的效率依赖于溶液的pH;初始COD越高,对臭氧的利用率越高。重复使用7次后,活性炭对COD的去除率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位氧化沉淀法制备出仿酶型磁性Fe0-Fe_3O_4复合催化剂,并将其作为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用于溶液中对硝基苯酚的降解;采用SEM和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Fe_3O_4与Fe0结合牢固,有利于Fe0的分散。实验结果表明:Fe0-Fe_3O_4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为拟一级反应;在Fe0与Fe_3O_4的质量比为0.75、Fe0-Fe_3O_4投加量为1.2 g/L、初始H_2O_2浓度为10 mmol/L、初始溶液p H为3、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反应90min,反应速率常数为0.067 min-1,COD去除率为77.28%,Fe溶出量为2.12 mg/L;在对硝基苯酚的降解过程中,pH先增大后减小,Fe溶出量先降低后升高;Fe0-Fe_3O_4是一种稳定的催化剂,可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远  郭子毅  王栋 《化工环保》2022,(4):471-478
采用水热—高温煅烧法制备了不同钴负载量的钴、氮、硼掺杂氧化石墨烯催化剂,并以布洛芬、对氯苯甲酸和草酸作为模型污染物进行了催化臭氧氧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钴负载量8%、焙烧温度500 ℃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323 K、pH为6.8、催化剂加入量为0.25 g/L、布洛芬质量浓度为50 mg/L、反应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布洛芬去除率可达99%。该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布洛芬的过程符合表面自由基参与的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催化臭氧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约为单独臭氧体系的5倍。经高温再生的催化剂第5次使用时,催化活性仍能达到初次使用的92.1%。  相似文献   

19.
化学沉淀-臭氧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焦化废水(简称废水)进行处理,考察臭氧质量流量和废水pH对废水COD和NH3-N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臭氧质量流量为3.6g/h、废水pH为12、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废水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3.74%和74.28%。直接采用臭氧氧化法不能使NH3-N得到较好的去除,采用化学沉淀-臭氧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后,废水COD、NH3-N、挥发酚和色度的去除率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催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反渗透(RO)浓水,比较了4种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的性能,优化了初始RO浓水pH、臭氧氧化时间、生物活性炭柱空床停留时间(EBRT)等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WP-01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RO浓水时无需调节废水pH;臭氧氧化反应5 min时RO浓水的BOD5/COD达0.28,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改善;WP-01催化剂重复使用30次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生物活性炭吸附单元的EBRT控制在30 min左右,可确保出水COD稳定在50 mg/L以下,符合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催化臭氧单元处理每吨RO浓水的电费约为1.22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