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 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发生6.2级地震,其余震活动逐渐衰减,并似有倍九日期的特点。主震发生后,在24小时内发生了3.8级和3.7级二次较大余震,直到5月30日,即主震后第一个九天,发生了3.7级余震,以后每逢倍九日期都发生了较大余震,直至主震后第七个九天,即7月24日凌晨,发生了一次最大的强余震,震级为4.9级(见表)。在南黄海6.2级地震后,第一、第二个倍九日期发生了较大余震,当时我们观测到余震活动可能存在着倍九特征,运用这个特点并在尔后的监视余震活动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处理了部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从发震断层旋性、历史地震类比、地震活动图像变化和地震序列特征等多方面对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余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本次 8.1级地震的最大余震震级可能为 6级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韦布尔(Weibull)分布λ_(t)=λ_0t~(P-1)出发,推导了表示地震时间序列特征的W参数,并对华北地区1966年邢台(Ms)6.8级,1975年海城(Ms)7.3级和1976年唐山(Ms)7.8级地震的序列资料进行了处理:当W值低于平均水平时可认为是强余震前兆信息的开始;当W值接近或低于警界线σ_时,很可能有强余震发生。W-t曲线与强余震对应结果较好。邢台、海城及唐山强余震的对应结果监定评分分别为:R=0.680,R=0.517及R=0.532,表明用W参数预测华北几次大震的强余震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1985年9月19日,在格雷罗州与米却肯州交界处的马尔萨斯河流人太平洋的入口处、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400公里的海域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21日又发生了7.5级强余震。这两次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2月1日1时29分(当地时间2018年11月30日8时29分),在美国阿拉斯加(北纬61.35度,西经150.0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距最近城市安克雷奇约18千米。截至12月1日10时,共记录到余震78次,其中4.0-4.9级地震9次,5.0-5.9级地震3次,最大余震为5.8级。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是一次正断型地震。此次地震发生于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的俯冲带的阿留申弧东段。  相似文献   

6.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隆尧县发生6.8级地震,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6.8级地震北部又连续发生了4次6级以上强烈地震.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7.2级,其能量相当于4个6.8级地震.邢台地震序列中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高达34次.5级以上破坏性强余震区分布范围约2000多平方公里,涉及6个县40个乡镇.其中3月8日的隆...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1日—6月15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发生在海域或人口密度较小地方的地震,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受到关注反响比较大的是新疆6.8级地震、阿尔及利亚6.7级地震和日本近海的7级地震。 2月24日上午10时03分,新疆伽师-巴楚之间发生6.8级强烈地震,主震发生后又发生了近两千次余震,喀什地区的几个县及喀什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这次地震共造成268人死亡,4000余人受伤。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和附近地区于当地时间5月21日晚7时44分发生6.7级地震,地震持续近50秒,西班牙  相似文献   

8.
<正> 1990年2月10日凌晨,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县之间发生了Ms5.1级地震。这次地震具有前震少,余震小而少的特点,而且又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江苏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一室编目组对全省31个区域台网和传输台网资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1999,14(4)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9年9月21日01时47分(北京时间),在台湾省花莲西南(震中位于北纬23.7°,东径121.1°)发生7.6级地震。5时46分,该地附近又发生了7.0级地震。地震波及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西省的部分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震感影响。据台湾有关部门初步统计,“九二一”地震造成各项损失累计近1000亿元台币。据台湾地震测报中心统计,9月21日发生大地震后,至10月8日,台湾发生大小余震共11790次,其中有感余震109次。据统计,至10月6日止,在地震中共有2295人死亡…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007年11月14日晚23时40分,智利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7级(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为7.9级)强烈地震。智利国家紧急情况办公室当天公布说,地震震中位于托科皮亚以东35公里,即南纬22度,西经69度,震源距离地面59公里,地震大约持续了50秒。15日早晨又发生了7.1级的余震。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曾向夏威夷和智利西海岸发出了海啸警报,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地震     
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处(北纬26.2度,东经101.9度)发生了6.1级地震。仁和区大龙潭乡拉□村是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地震波及云南省的永仁、元谋、武定、大姚等县。地震后余震不断,8月31日下午又发生了一次比较强的余震,震级达到5.6级,使得地震灾情加重。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主震及5月份发生在陕西省M≥2.5级、四川省M≥4.0级余震共60个,利用"十五"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处理的地震定位结果与四川台网定位结果比较,并参照陕西数字地震台网"九五"与"十五"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对所选取30个地震定位结果的对比情况,对陕西数字地震台网"十五"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定位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基本特点.从震源应力场、区域应力场、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岩体裂隙的发生、发展与滑动过程,井孔水位记录到的水位微动态的周期及重锤、爆破实验的结果,详细分析了井孔水位对应地震率与预报率强烈反差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井网进一步优化的六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3日早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按照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预案的要求,后勤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在第一时间内赶赴地震现场,并围绕现场应急救援、余震观测、灾害评估、科学考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全球共发生 7级以上地震 2 1次 ,最大地震为 6月 4日苏门答腊 7 9级、 6月 1 8日印度洋7 8级和 1 1月 1 6日所罗门群岛 7 8级地震。 2 0 0 0年全球 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两岸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 ,尤其是南太平洋的苏门答腊、所罗门群岛等地区。2 0 0 0年我国共发生 5级以上地震 48次 ,最大地震为青海省玛多 6 6级。内陆地区 5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 ,主要在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 ,东部地区仅发生 1次 5 1级地震 (即 1月 1 2日辽宁岫岩 5 1级余震 )。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发生的地震各有其特点 ,认真总结 ,可从中得…  相似文献   

16.
按地震在空间上的相似活动过程排列的华北与闽粤沿海及银川地震区 (带 )地震活动周期表 ,以华北地震活动为主线 ,将公元前 2 80年咸阳 5 级地震至 1 988年 2月 2 5日彰武 4 8级地震间 2 2 6 7年的华北地震活动划分为 4个时间层次。其组合关系是 ,一个超长地震周期由初、前、主、余震期 4个地震期组成 ;除前震期只有一个地震周期外 ,初、主、余震期都包含前弱后强两个地震周期 ;每个地震周期多分为初、前、主、余震段 4个地震段。闽粤沿海地震区和银川地震带的主震段分别与华北初、余震段同期活动。地震周期是介于前人划分的地震幕与地震活动期之间一个新的更为重要的时间层次。华北 7个地震周期的起止时间是 :-2 80 .5 0~ 8.2 2~ 880 .1 2~ 1 337.6 9~ 1 5 6 8.37~ 1 730 .75~ 1 85 5 .95~ 1 988.1 5年。并从时空强 3方面阐述了华北地震周期性活动规律 ,分析了 3个地震区、带地震周期的相互关系。华北地震周期可作为标准地震周期与不同地区地震周期相对比 ,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1986年10月2日江苏阜宁M_L3.9级震群具有低b值、高u值、震源机制一致性和逼近地震的特点,并且构成一次余震爆发B图象。由于它的发生,苏北地震“窗口”的小震频度出现峰值。该震群与1987年2月17日射阳M_S5.1级地震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7秒,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发生里氏7.7级特大地震。地震中心位于通海县高大乡五里村,东经102.35度、北纬24.06度,震源深度仅134米。主震后发生5—5.9级余震12次,引起严重滑坡、山崩等破坏,受灾面积达4500多平方公里,造成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引言 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唐山发生了震级为7.8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板内地震,也不是发生在深大断裂上。地震前没有明显的前震活动。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对于没有明显前震活动的大震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可能存在的异常。所选用的资料取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库存目录。二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 (一) 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图象 1.条带唐山地震是一次没有直接前震的主余震型大震。为寻找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异常,我们选  相似文献   

20.
一个特殊的地震空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11 0 1,山西省大同市发生了M5 6地震 ,此前 10个月在其震源附近曾发生一群震源定位结果较好的小震。从小震在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看 ,在垂直剖面上存在一个NWW向的特殊空区 ,且似乎存在围空地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发生的现象。采用层状介质点源位错模型 ,由理论地震图拟合观测的垂直向记录 P、 S最大振幅的比值反演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方法 ,使用大同地震台网和其他地震台网部分台站的记录资料 ,求得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些震源机制解在 4个象限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性质 ,且每两个相对象限中震源机制解的性质相近。5 .6级地震发生在该空区的边缘 ,而余震序列将其填充 ,余震区的长轴方向和空区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