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打破了传统的污染治理模式,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一项重大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政策文件.目前上海已在七大领域对第三方治理进行试点,在对金山区的调研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市环境治理现状,从治理模式以及治理绩效等角度对上海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进行探讨,分析发现了污染企业治污积极性不高,环保企业生存压力大等问题,并从政府,污染企业和环保企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江  王鹏 《自然资源学报》2023,(5):1334-1348
府际协同治理是推进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其优于传统属地治理模式的证成逻辑并不明晰,这使得地方政府对生态协同治理效能的信心不足,流域府际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的实行面临法制规范缺失、治理主体缺位和内生动力缺乏的问题。以成本—收益为驱动分析框架,分别构建生态属地治理模式与府际生态协同治理模式的博弈模型,可厘清地方政府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行为逻辑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央政府是推动流域府际生态协同治理模式实施的有效领导力量;府际协同创造的生态治理加成效益证明了生态协同治理模式能够提升流域整体生态质量水平;生态治理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与公平化分配应当并重,以此作为流域生态治理的二元目标。  相似文献   

3.
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模式区域集中治理模式区域集中治理模式通常是政府通过一定的行政措施将一定区域范围的单位、个人排放的生活及工业污染物(一般以生活污染物为主)收集到政府投资建设的大型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水污染问题变得愈发的严重,虽然说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强大的水污染治理产业,但是现阶段水污染治理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水污染治理产业的运营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真正实现企业与政府的联手治理。因此,本文将针对政府与企业联手,在关于水污染治理行业的运营模式方面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涌现了不少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包括:解决环境基础设施增量和存量的PPP模式及TOT模式,激发社会资本进入第三方市场的国企改革试点创新模式,保障农村治水成效的农村污水设施第三方运维模式,咨询领域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工业园区第三方治理模式,破解城市难题的专业化规范化的运维模式,以及企业第三方治理模式等.这八个典型案例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对象,在借鉴和推广时应当根据不同责任主体、不同领域与行业特点,开展差异性、竞争性的第三方治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社会协同治理分析视角,提出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社会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并分析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的三种模式。从三个代表性案例入手,总结出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协同治理的三种创新模式,即信息公开模式、互动协商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归纳了三种协同治理创新模式的核心特征,论述了不同协同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并从技术平台、民主范式发展和社会改革三个层面论述了协同模式之间的演进关系。最后,讨论了不同治理情境下协同模式的选择问题,并阐释了互联网技术平台在协同模式构建过程中所起作用及其选择的基本考虑。  相似文献   

7.
广西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历史及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传统的政府治污模式己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加上生态环境部的"三定方案"的提出及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的不断加强,基于此背景,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其模式及优点,并汇总广西典型成功案例,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是三个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改革内容。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现代"治理"理念下具有独特的中国语境,要从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公民治理的整体关系中把握政府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构念、特征及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概念及治理要素,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体自身缺陷、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形成网络化治理的模式。政府不应再被视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唯一主体,应发挥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政府、村民、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提高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认知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实现垃圾妥善处理、污水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的良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能源结构由传统集中式逐步走向社区分散式,公民由被动接受能源决策向主动参与能源治理实践转变。德国、美国、日本在地方能源转型中根据地区特点衍生出能源合作社、地方型能源公司、公民电厂等发展模式,充分强调公民的参与权利,因地制宜地发挥地方政府的能源治理作用,实现了公民与地方政府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三国地方政府享有充分的土地利用规划权、成熟的公民参与能源治理途径及多样化的跨域能源合作等经验,对我国地方推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应用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杪  杨亮  王世汶 《环境保护》2014,(20):20-22
随着我国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近年来工业污染第三治理再次受到热议。本文通过梳理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深入探讨发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对我国环境管理模式转型的影响与意义,提出我国应明确划分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加强政府监管部门执法能力、完善第三方治理主体的评价体系,积极引导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治理效果有限.文章基于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针对自然禀赋、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及生态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提出了纳管模式、生态治理模式、资源化利用模式及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村镇污水治理属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单靠政府财政补助很难进行。因此,建立村镇污水治理市场,引入投融资机制,就成为政府的必然选择。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把村镇污水治理分为供给与生产两个过程,政府通过公共决策和监管保障供给,生产则实行市场化,以解决村镇污水治理的资金来源,提升运营和资金使用效率。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探讨了适宜于中国村镇污水治理的供排水一体化、管理合同和DBO三种市场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伴随人类的开发和使用,生态环境消耗已经超出其自身恢复能力,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改变,探索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路径十分必要。本文从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出发,阐述了以市场为中心和以政府为中心两种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模式,探析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风险的土壤地下水污染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炼钢  武晓峰 《环境保护》2005,40(10):52-55
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壤地下水污染,传统的基于刚性环境标准的治理模式因为耗资巨大并且对治理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往往难以成功。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发展出基于环境风险的治理模式,在众多具体子模式中,又以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RBCA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和成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对环境治理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多。在新互动模式下,环境质量问题已经不单单是"谁污染,谁治理"的传统治理模式,而是有着第三方参与的互动模式。本文将在互动模式背景下对第三方治理模式进行深刻分析,展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棕地治理耗资巨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求各种方法拓宽棕地治理资金的来源渠道。该文在对棕地治理传统融资模式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棕地治理PIPP融资模式,从其构成主体的参与驱动力、参与形式及盈利能力探讨棕地治理PIPP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棕地治理PIPP融资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案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际上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当前政府控制型治理模式下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多方共治模式的构想,阐述了采取这种多方共治模式的深层理论依据,针对共治机构、共治各方权利义务等具体内容对这种多方共治模式提出了初步设计,是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转型的一次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BOT模式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污染治理是政府的职责,但并不必然要求政府直接“生产”,其投资渠道应多元化,BOT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但其与现行环境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衔接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罗丽  赵新 《环境保护》2023,(8):42-45
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协同是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得以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区别于“权力+干预”的权威型模式以及“主导+单向”的激励型模式,以“领导+主导+参与”为主要导向的生态环境合作型治理模式已成为制度协同运行过程中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环节;由“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构成的协同性生态环境责任制度保障机制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中制度协同存在的制度体系目标与制度体系效能客观相悖、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主体职能重叠与信息缺位、责任保障机制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有待加强等不足,提出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协同创新的路径:注重用最严格的法律规范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科学明确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在制度协同运行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参与机制,逐步实现智慧型治理模式;合理衔接生态环境公法与私法责任制度,实行终身追究制,有效回应适度法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