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餐厨垃圾综合资源化处理技术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淼  刘阳  卢海威  李娟  肖娟 《环境工程》2012,(Z2):321-322,423
在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工艺,采用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收运系统、粉碎分选预处理、厌氧发酵生物处理、沼气热电联供、有机堆肥、废水处理、除臭系统多个环节,分离出油脂进行回收,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发电,沼渣进行堆肥,以期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解决"垃圾猪"、"地沟油"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7,(7)
<正>"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它从哪里来?又销往何处?制售能有多少利润可图?食用它会有什么危害?它变废为宝的道路还有多远?……如何治理"地沟油"一直是个难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构建"地沟油"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作出安排部署。这让人们看到解困"地沟油"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旅游期间,免不了要去品尝各种美味小吃。有天,我和表哥来到一家料理店吃日本料理,没吃一点,我就放下筷子,表哥问道:“怎么不吃了?”我苦笑道:“在外面还是少吃点为妙,地沟油不是好东西!”听我这么说,表哥笑了:“你是不是给地沟油吓怕了?这样,我带你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对付地沟油的!”  相似文献   

4.
餐厨垃圾规范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餐厨垃圾的规范管理不仅仅是环境保护或市容环境卫生问题,泔水猪、地沟油等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为此,从处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两个层面出发,研究如何规范管理餐厨垃圾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2017,(7)
<正>早在2010年,国家就给地沟油定了"去向",地沟油应作为废弃物处置,其中的废油脂可回收再利用变成环保型燃料油。"回收地沟油的最佳出路是开发工业利用途径,通过制作工业产品把它消化掉。地沟油的性能并不比原动植物油脂逊色。"业内人士指出,动植物油脂是一种最大宗的工业原辅料,我国每年工业用油数量达数百万吨之巨,很多工业产品均需以油脂为原辅料来制作。  相似文献   

6.
跟外国朋友聊国内热议的“地沟油”问题是件麻烦事,因为彼此都会觉得对方不可理喻.你抱怨“那些厨余垃圾被重新加工成油了”,对方却会欣然应和“这是对资源的正当利用”;当你批评它“危害了人类健康”,对方竟会辩解它“有利于生态环境”. 原来,大家连定义都不一样.汉语里,“地沟油”明显是个贬义词,说的是从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饭店的泔水里面简单加工、提炼出区的油.这些油往往被黑心商贩当做食用油出售,回到餐桌供人食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和再利用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科研、法律、教育以及政策等方面加强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8.
林登 《环境》2011,(11):1-1
创航空史新纪录的“地沟油航班”,近日成功完成了由英国伯明翰飞往西班牙兰萨洛特的首航。据悉,这架飞机在燃料中加入了5070的“氢酯和脂肪酸”,也就是俗称的“地沟油”。事实上,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也曾出现过地沟油横行的情况。不法商贩把地沟油再加工后悄悄卖给餐馆去“二次使用”。追根溯源,正是微观个体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才导致了地沟油的使用乱象。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地沟油"到"饲料油",一系列的黑心油事件被曝光,引起当地民众恐慌,同时也让台湾"美食王国"的声誉受到严峻的考验。那么,饲料油又是何方神圣?台湾食品安全风波一浪接一浪,继9月4日强冠公司在食用油中掺入地沟油事件曝光后,又再曝出知名企业顶新集团以饲料油混制食用油的丑闻,旗下知名品牌如康师傅、味全等纷纷躺枪,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地沟油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饲  相似文献   

10.
地沟油的综合利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沟油是家庭或饭店、宾馆等洗刷餐具过程中随水流入下水道中的各种油脂、食品残渣以及木筷等组成复杂的混合物。这些物质经过生物发酵,形成一种褐色、粘稠、具有恶臭的粥状体。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在一些发达国家,地沟油已经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我国对地沟油的综合利用技术也进行了很多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地沟油”的概念、来源及危害性,梳理了国外“地沟油”防控和治理经验,总结了近年来国家与相关省市取得的包括政策文件、相关环境基础设施情况等工作成效,发现我国“地沟油”防治仍存在收运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待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行业标准规范缺失等问题,分析了我国“地沟油”资源化发展的潜力,并重点围绕“规范收运体系、绿色生物柴油产业链、加大技术研发、完善政策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宣传教育引导”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碧云天 《环境》2012,(1):37-39
提起"地沟油",人们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恶心的感觉,它不仅肮脏,还含有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据权威部门透露,我国每年约有300万吨地沟油流回餐桌,给社会留下了极大隐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一令人头痛的问题?合肥女孩孙楠找到了妙招:把地沟油变成"生物柴油".不仅价格便宜,还能使汽车尾气的碳排放比矿物柴油降低50%以上!更令人震惊的是,她的这种绿色能源还可以让飞机上天,日前,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一次就与她签订了500万欧元的购货合同!  相似文献   

13.
杨伟利 《环境》2007,(12):72-74
不久前,记者从中山大学举行的项目投资会上获悉,东莞市正在酝酿出台有关政策,对全市的餐厨垃圾进行统一回收,打击私炼"地沟油"等利用餐厨垃圾牟利的非法行为.东莞市的做法不失为根治非法炼油活动的捷径.  相似文献   

14.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处置管理起步较早,体系成熟。本文详述了日本生活垃圾管理现状,认为日本在垃圾分类管理和回收、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开展二噁英风险源识别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建议我国在垃圾焚烧综合管理方面应推进生态设计、促进源头减量,统一回收体系、严控收运企业资质,强制诚信管理、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置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建设资金缺口大、农村环保教育不足、垃圾处理设施处置能力不足、垃圾污染防治和处理技术支撑薄弱、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缺乏等。通过深入浙江、湖南等地农村调研,总结梳理了几种典型的农村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置经验模式,这些模式既有利用乡贤影响力和"熟人社会"的特征号召村民、建立职业化的保洁队伍、采用"政府兜底+村民自筹"的资金筹集模式等共性特点,也有因地制宜的个性做法,可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地沟油及地沟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现状,综述了地沟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包括传统化学催化法、超声波辅助法、生物酶法、超临界法。阐述了地沟油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针对地沟油制备生物柴的影响因素,包括酸值、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温度等的分析,提出地沟油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意见及优化工艺方法。研究表明:油脂转化率为93.3%~94.6%的两步酸碱催化是最适合工业生产,油脂转化率为95%~99.3%的超临界法是最有前景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相似文献   

17.
防渗材料在日本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四法  杨杨 《环境工程》2006,24(6):68-70
介绍了日本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的构造和防渗材料的分类,以及近年日本各种防渗材料的使用情况。同时作者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构造。  相似文献   

18.
城市固态垃圾是由居民、商业及工业垃圾中那些不含有害物和液体的部分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已成为危害城市环境的~大公害,如何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保护城市环境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各经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走在了我们前面并积累了木少可资借鉴的好经验。在国外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是一种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如日本有97%的垃圾采用焚烧供热发电,并且有一套先进的成套设计制造及运行技术;在新加坡则100%采用焚烧式供热发电;在美国则有37%的垃圾采用焚烧供热发电。1995年美国FOS…  相似文献   

19.
辛花 《沿海环境》2001,(2):31-31
日本按1943年制定的都道府县行政区分, 首都东京不叫东京市而称东京都,东京都内辖有23个区,此外周围还管辖着26市、7町、8村。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这里集聚着全日本1/10的人口,都内昼夜人口差高达200多万。这样一个大城市一般垃圾成堆是难题,而现在东京环卫工厂却为垃圾不足而烦恼。 日本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是燃烧,因此素有“焚烧大国”的称谓。在泡沫经济的时代,东京的垃圾量也像泡沫一样膨胀起来,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如泡沫经济高峰的1989年,东京年垃圾总量达49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于…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及上海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发展历程、现状及目标,进而对"两网融合"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路径进行思考。探究了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情况,总结了国家相关部委对"两网融合"的具体行动和要求。针对上海市"两网融合"的现状及进展,提出了对后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