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2年9月1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表南极上空臭氧剧减的信息后,9月21日,日本气象厅根据昭和基地的观察结果,又发表南极上空连续4年发生臭氧洞的消息,预计臭氧洞发展最盛的10月,将和历史上最大的去年一样,而去年10月,南极的臭氧洞面积达1700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46倍。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和部分欧洲上空臭氧大量减少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报告,1995年1月、2月在西伯利亚和部分欧洲地区上空观察到不寻常的平流层低臭氧浓度。西伯利亚上空降低得特别厉害,其臭氧浓度比创记录的1993年1月、2月还要低。WMO秘书长特别顾问Rum...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和联合国机构科学家们的一个国际研究结果报告,北美和欧洲地区城市上空对流层的臭氧浓度已下降了3%。此外,还观测到阿拉斯加和斯堪的纳维亚上空的对流层臭氧浓度在冬季月份下降6%以上。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气象厅调查,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迅速扩大,已达到南极大陆面积的1.8倍。据卫星观测,臭氧空洞面积2490km~2,创历史最大记录。据日本的南极昭和基地观测,臭氧浓度呈减少趋势,比70年代末发现臭氧空洞时减少了45%~75%。据气象厅推算,1996年减少的臭氧量为7950万吨。  相似文献   

5.
据发现在美国上空的同温层中臭氧也变得稀落,其问题比以前要严重得多。从东南部佛罗里达州到加拿大中部地带的上空,臭氧层在夏季减少了2.9%~3.3%;在冬天变薄的速度较过去估计的快了一倍。由于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沿,使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强,南冰洋浮游植物的生产率已下降了12%。科学家们担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伊利诺大学Kenneth Bowman的研究,在1979年~1988年间,平流层内的臭氧浓度平均下降5%。在两极上空,臭氧浓度下降为30%~40%。当Antarctica上空出现季节性的臭氧空洞时,则下降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范围内民航运输飞机及所配装的发动机的型号和有关设计工作参数等的基础上,借鉴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对飞机与发动机的运行过程进行简化和建模,并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等公布的航空发动机在海平面静态的排放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油流量算法,对1997年中国上空民航飞机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各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程度有很大不同,大部分城市上空的大气目前已处于轻度污染,个别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992年初的排放水平,其严重性亟待引起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西太平洋上空气溶胶的来源及其化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西太平洋海域上空气溶胶的变化情况.尘土粒子的输入量控制着海洋上空气溶胶中元素Al、Fe、Sc、Mn、Co、La、Ce、Eu、Hf、Ta及Th的浓度.相对于海洋和地壳来源的异常富集元素在西太平洋上空气溶胶中富集程度很高.在开阔海域大气中的海盐元素浓度受海盐气溶胶粒子的量所控制,而其它元素则受来自陆地的地壳风化物影响.由于环境污染物的输入.使开阔海域大气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绿色短讯     
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破坏严重青藏高原上空夏季形成的臭氧低谷现象已引起世界关注。国际臭氧保护专家警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世界屋脊上空将继南北两极之后,出现世界第三个臭氧层空洞,并将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环保专家认为,除工业国家排放的废气破坏了臭氧层外,热力和动力作用也是导致高原上空出现臭氧低谷的主要原因。西藏最近的一份环境调查报告说,西藏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气温升高现象表明,臭氧层稀薄造成高比例的紫外线照射量增大,加之积雪和岩石对紫外线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使西藏地区白内障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全国…  相似文献   

10.
崔平  姚亨  齐立文 《环境科学》1996,17(2):26-28
通过对北京地区稻田种植上空甲烷浓度持续2a的观测发现,该地区大气中1992和1993年甲烷的年平均浓度1.16,1.17μg/L,且季节性变化规律以及年际变化规律有比较的趋势,一年中当地上空甲烷的浓度呈明显的冬春低夏秋高的趋势,且夏季甲烷浓度的变化幅度比较大。该地区甲烷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不明显。在水稻期内的7、8月莘,稻上空甲烷浓度和水稻甲烷排放速率有密切的关系,动态分析表明,该地区大气中甲烷浓度年  相似文献   

11.
以绿化三维量分析植物群降解SO2的宏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和降低城市上空SO2的环境浓度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上海市绿化三维量分布模型、与SO2浓度分布模型的相关分析入手,以季节变化作为对比因子,讨论了城市绿化植物群的数量及分布对城市上空SO2浓度分布的宏观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可有效地控制城市上空SO2浓度的绿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荷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认为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北移,这一变化对地球表面所造成的危害现已影响到智利的中部和北部。最近一段时间,透过北移的臭氧层空洞危害智利中部和北部的强紫外线辐射有增无减,增加了当地居民在长期遭到烈日暴晒后使其皮肤受伤或患上皮肤癌的危险。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正在北移  相似文献   

13.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2):48-48
1995~1999年间,参与大型国际合作科研计划Indian Oeean Experiment(INDOEX)的科学家在印度洋上空发现厚约3km、面积约900万km^2的棕色污染尘霾笼罩在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部上空,形象地称为亚洲棕色云。监测发现霾层是由高浓度的细颗粒物组成,成分主要是碳黑、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和矿物颗粒,霾层中还含有浓度较高的SO2、CO和各种有机气体化合物等。后来的研究表明,棕色云现象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初步的评估研究表明,大气棕色云将对大气辐射通量产生显著影响,从而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气候、水循环等,进而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笼罩在亚洲上空的棕色阴霾表明,亚洲地区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据新华社电 最新观测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目前为 1700万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少 250万平方公里。   俄联邦高空气象中央观测台台长切尔尼科夫介绍说,南极上空今年开始形成臭氧层空洞的时间比 1999年提前了 12天,这种情况是由于地球大气同温层高度上出现的低温造成的。其结果是今年 9月南极上空出现了迄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创记录的 2830万平方公里。   俄通社-塔斯社援引切尔尼科夫的话说,自 9月份以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已开始缩小,到 10月 11日已减小到 2300~ 2400万平方公里,近日又进一步缩小到 17…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监测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30 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钟湧  江洪 《环境科学》2010,31(11):2569-2574
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自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总量还在持续下降,而且下降速度高于全球和北半球平均水平,青藏高原、全球和北半球每年大约平均减少0.23%、0.19%、0.12%.但是自2000年后,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1979~1989、1990~1999和2000~2008年3个时期每年减少大约分别为0.51%、0.49%、0.31%.30a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低于240DU的天数有34d.在2005年后,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臭氧总量低值区(低于240DU);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3和10月,平均值分别大约为304.59和265.45DU.但是每年的极小值常出现在11月或12月.臭氧总量波动最大和最小分别出现在2月和9月,标准差为17.28和5.88DU;臭氧总量与海拔高度呈反相关,低值区出现在高海拔的上空,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区,与同纬度圈的平均值相比,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大约低了19DU,形成臭氧低谷.  相似文献   

16.
国外动态     
·欧洲上空臭氧层减少一到二成·欧洲臭氧层联合调查小组自1991年11月起,对欧洲、格陵兰和北极圈进行了臭氧量和破坏臭氧层物质氧氟烃等浓度调查。今年4月7日,发表了欧洲北极圈同温层试验报告,指出欧洲上空的臭氧层比往年减少10%~20%,是历年来最低的。据观测,去年12月,德国部分地区上空的臭氧减少10%,今年1月,比利时上空的臭氧减少18%,许多地区也出现历史最低值。曹信孚译自日《朝日新闻》1992年4月8日·墨西哥市发出大气污染紧急警报·最近,墨西哥市因大气污染已达非常危险的程度,3月16日起,市政府当局发出二级警告,命令工厂紧急停产,并呼吁学校停课,市民不要外出。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1997-2017年华东地区不同土地覆盖上空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变化特征,并评价中国环保"十二五"规划NOx减排政策在华东地区的实施效果,文章利用GOME、SCIAMACHY和GOME2A卫星遥感监测融合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华东地区和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上空NO_2柱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北部和南部对流层NO_2柱浓度差异显著,北部高南部低,NO_2柱浓度的高值主要分布在山东和长三角等区域。对流层NO_2柱浓度存在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和季节性差异,冬季>秋季>春季>夏季。1997-2011年NO_2柱浓度呈增高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768×10~(15)molec/(cm~2·a),2012-2017年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率为1.08×10~(15)molec/(cm~2·a)。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上空对流层NO_2柱浓度分布差异显著,其中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NO_2柱浓度较高,建设用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林地上空NO_2柱浓度最低。1997-2011年各种土地覆盖类型上空NO_2柱浓度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增速最快,为1.24×10~(15)molec/(cm~2·a),林地增速最慢,为0.31×10~(15)molec/(cm~2·a)。中国NOx减排政策在华东地区的实施效果良好,在环保政策的影响下能够实现低NO_x排放下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世界环境》2004,(5):1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类头顶上的天空被捅了一个“洞”;90年代,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2000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宣布,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上空SO2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州市上空SO2垂直分布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广州市上空SO2垂直分布特征及垂直扩散规律。国内目前低空(1000m以下)污染物垂直分布观测较少,该文可作为一个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20.
太湖上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高精度的太阳光度计(CE-318)得到太湖上空气溶胶长期观测数据,获得了太湖上空从2005年9月~2010年10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T)以及相应的ngstrm参数α.5 a的观测资料表明,太湖上空AOT的高值区出现在夏季的6~7月,低值区出现在秋冬季节的10月~次年1月;α的低值区和高值区分别出现在春季的3~4月和秋季的9~11月,AOT及对应的α的变化主要与该地区的天气形势有关.从频率分布来看,AOT(500 nm)只有一个峰值,最高频率值为0.4~0.6,约占总样本的26%,年均值为0.80.按照平均AOT(500 nm)计算,气溶胶造成的太阳直射辐射的透过率衰减至少为50%,致使太湖地区的大气较为混浊,形成严重的雾霾天气;ngstrm波长指数α有2个峰值,最高频率区间为1.1~1.3和1.3~1.5,分别占总样本的30%,年平均值为1.17.结果还表明AOT(500 nm)和α的日均值变化范围均较大,表明太湖上空有不同类型的气溶胶粒子共存;当α增大时,AOT(500 nm)的均值呈递减趋势.总体结果分析表明,太湖上空的AOT值随时间变化较大,属于城市-工业型气溶胶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