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各时代地层和花岗质岩石及所估算的地壳各结构层的K、U、Th含量,研究了岩石的热产生率及其变化、以及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温度分布,揭示了兴安、松嫩地块热产生率与老性及时代的关系。兴安、松嫩地块均以高热流为特征,特别是松嫩地块为明显的高热异常区。岩石圈内的温度分布结合地球物理信息的分析表明,两地块深部地壳可能存在低速高导的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上地幔岩石的REE地球化学 地幔约占整个地球质量的2/3,在估价整个地球的成分和地壳—地幔—地核体系的成分演化时,必须了解地幔的成分。了解地幔成分的直接途径只能是研究那些由地质作用过程暴露在地壳内的地幔岩石样品。这些岩石为几种  相似文献   

3.
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陆壳岩石馆融形成花岗岩浆主要出现在加热期和伸展抬升期,是碰任后岩石田热状态调整引起陆壳物质化学分界的结果。陆壳碰撞前的构造历史、大陆岩石国的热参数和地幔过程、造山带的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性质等制约了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发育,尤其是与各种造成地慢高热流叠加于下部地壳的岩石圈调整过程关系密切。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可能就是华北、扬子陆块碰撞后,底侵和垂向分离过程作用于造山带伸展抬升期,引起下部地壳岩石相继发生两次馆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 引言为更好地了解地壳演化过程,人们对许多地区的太古代和显生宙岩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元古代地壳则研究很少,至今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确定年轻的地壳增生与古老的地壳再造在元古代大陆壳演化中的相对重要性。有些作者提出,现代陆壳约有70%是从太古代末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但是世界主要河流的沉  相似文献   

5.
<正> 作者对基本上不活动的构造体系中发生过岩浆增厚的大陆壳的热演化提出了一度传导松驰模式。岩浆的持续增加及其伴生的热量,对于硅铝壳的传导松驰有着深刻的影响。增生机制,连续低(不足增生)或连续高(过量增生)及原先增加的物质,都强烈影响中深地壳中岩石所维持的压力-温度-时间历史的类型。在这种构造热体系中处于平衡的矿物组合可能记  相似文献   

6.
对高压捕虏体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大陆地区下面,镁铁质岩石不仅在下部地壳中占优势,而且在地幔顶部也非常丰富。根据捕虏体资料,我们就可以建立地热和地层剖面,并得出能对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具体解释的岩石学限制条件和物理参数。在具有高热流的大陆地区,象地震折射资料所确定的那样,莫霍面所处的深度可能比地壳-地幔界面还深。克拉通地区的与“热”地区的下部地壳-上地幔剖面的地震差异,可单用温度变化来解释,而不需要岩性有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高温(>800℃)麻粒岩区中,在变质作用高峰期间会发育特征的水平构造,随后还会发生等压冷却作用。等压冷却的绝对幅度(一般>300℃),指的是大陆岩石圈的热时间常数的数量级的冷却间隔(~100Ma)。这种长期的等压冷却作用意味着,继水平构造发育之后未发生过显著的侵蚀性剥蚀作用,因而排除了地壳的显著加厚是由前进变形作用造成的可能性。相反,前进变形作用很可能记录了先前加厚地壳的张性崩塌期间的总地壳减薄作用,这种地壳加厚作用可能是由于岩石因底部加厚的热边界层的分离而直接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正> 在过去的四、五年中,对地壳演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组成地壳和地幔的岩石也有了比较仔细的研究。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取得了进展;二是由于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应用于地质构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曾新元 《环境科学》1982,(5):79-81,67
一、氡的来源、性质 自然界的氡是由镭衰变形成,镭又是铀的衰变产物.铀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地壳中平均含铀量为2.8ppm.铀和镭在地壳中处于放射平衡,土壤和岩石中镭含量平均约为1微微居里/克.一居里镭每秒约产生2微  相似文献   

10.
年轻俯冲大洋板块在太古宙条件下的热演化模式表明,俯冲湿地壳内的拉斑玄武岩在浅部(50~80km深处)熔融,生成了太古宙英云闪长岩。由于融熔潜热被地壳消耗,使上覆橄榄岩地幔楔体在低于橄榄岩熔融温度的条件下得以保存下来。这可阻止地幔楔体内的熔融和在现代俯冲带中所观测到的岩石类似的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们认为,矿床中的硫至少来自下列来源之一,即: 1.直接由地壳初始岩浆冷却而沉积的初生硫; 2.在地壳最上部带的沉积或结晶岩层中形成的沉积硫; 3.沉积岩层变质或熔融时分离出的再生硫。 下面我们将根据矿床的硫同位素成分来讨论上述来源的某些特征。 初生硫 产在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岩石可能是初生硫的来源。组成这些岩石的矿物成分从未参与沉  相似文献   

12.
<正> 地壳背景与成矿作用 从地壳整体看,矿床是一种异常岩石,因为它们含有一种或多种含量远高于地壳平均值的金属。成矿事件就其出现的时空关系而言,必然是稀有事件。从广义上讲,沉积、成岩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用大量的资料,论述了元素(包括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在两相(不混溶的两熔体相、熔体/溶液相、矿物/熔体相和矿物/溶液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探讨了影响元素在两相间分配的因素——两相的成分、性质,平衡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氧逸度)以及元素本身的性质(价态、半径)等;指出了进行元素分配实验研究的意义——元素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有助于地质学家定量模拟岩石的形成、演化过程,准确了解岩石、矿床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元素的富集、成矿机理等;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活动冲断层带的热构造,我们建立了一个在变形过程中冲掩岩片之间传导热传递的数值模式。我们采用的差分法使小增量的瞬间位移和等温线平移与受扰等温线的传导热衰减交替进行。在每一数值模拟步骤中,传导热传递都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等于位移增量除以冲掩速度。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表明:1)变形过程中的传导热传递显著;2)在距离冲断层面达10km的范围内,上盘岩石温度下降,而下盘岩石温度上升。当内热的影响也都加以考虑时,下盘岩石的加热作用超过上盘岩石的冷却作用。位于两个冲掩岩片之间的岩石,经历了早期加热作用和随后的冷却作用的一段复合的温度-时间轨迹。这些模式有助于解释在最新沉积物沉积之后不久在新英格兰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部的塔科尼冲断层带发生的岩石快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研究来自地幔的岩浆和溶液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时的同位素交换过程,是同位素地质学的现实问题之一。地幔岩浆作用的产物在地壳条件下的同位素混染,以及地幔岩浆和热液对地壳围岩同位素平衡的影响,是解决许多岩石学概念的关键。它们也是同位素地球化学中目  相似文献   

16.
在地质科学领域中,对地质体形成过程的温度、压力、成矿溶液的性质及成分等成岩成矿条件的了解,一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直接牵涉到矿床、岩石的成因和工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许多学者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对现代火山和温泉的温度、压力及介质性质的测定,矿物的共生组合及标型特征的研究,气液包裹体的研究以及矿物的人工模拟合成实  相似文献   

17.
<正>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是当今地学研究中的几个重大课题之一。目前普遍接受的地球年龄是45亿年左右,太古代与元古代的时限在25亿年左右。太古代是地球的最早历史阶段,研究这个阶段形成的各类岩石是了解地壳起源与演化的直接途径。太古代花岗岩类包括英云闪长  相似文献   

18.
为使读者对利用沉积物示踪地壳成分的方法有充分的了解,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研究地壳成分的三种主要方法,即典型岩石类型的加权法、广泛采样法(含对混合作研究)和沉积物示踪法,并且简单介绍了各类方法的特点,重点阐明了沉积物示踪地壳成分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可利用的沉积物的特点,将沉积物示踪法分为4类,即冰碛物方法、风积物方法、陆相沉积物方法和海相沉积物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点、局限、应用现状和前景。最后指出.沉积过程中.环境对沉积物成分的影响程度不明,是沉积物示踪地壳成分的最大问题,必须加强研究;同时提出,由于沉积物成分受环境的影响,故可根据沉积物成分示踪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利用热发光(TL)进行矿床勘探的研究虽然二十年前就已开始了,但这种技术在印度并未真正得到应用。鉴于此,对辛格布姆剪切带朱布拉托拉地段有代表性的钻孔系统地采集了一批全岩样品,并作了天然热发光研究,其目的在于:1)了解热发光法是否有可能作为铀矿勘探的一种手段;2)利用这种方法区分钻孔中不同标高的各种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侵入体中元素同位素组成的天然变化对于估计岩浆源深度,确定岩石及矿石的生成次序以及了解岩浆作用与成矿过程的联系等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最有前景的是基性与超基性侵入岩及在成因及空间上与之有关的岩浆矿床,因为它们侵入迅速以及在地壳中受混染最少,所以这类岩石及矿石的元素同位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