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煤沉陷区灾害链按照灾害类型划分通常包括采空区灾害链、煤矸石灾害链和不稳定边坡灾害链,在对其诱发因素、发育阶段、致灾机理和灾害环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采煤沉陷区的断链减灾模式。目前大多数采煤沉陷区灾害链的发育阶段处于潜存阶段或诱发阶段,均已错失孕源断链的时机。在致灾环节上,进行人为断链是目前阶段采煤沉陷区最佳的断链模式。将提出的断链减灾模式应用于山西榆次北山煤矿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方案中,该综合治理方案能及时有效地切断灾害链的发展,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来消除区内地质灾害的威胁,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煤矿区采煤沉陷问题,目前已引起世界各产煤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因农村人口稠密,所以采煤沉陷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采煤沉陷在地表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并以减轻危害程度为目标,提出了开采前和开采过程中的预防措施,以及采后地面沉陷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按照协同试验要求,对4个煤粉试样(半焦)和3个秸秆试样进行了试验,根据碳、 氢、氮测定数据,从平均偏差、极差、标准偏差、允许差法、置信率几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试验的精密度和结果的准确度符合要求,可为“DL/T 568 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标准修订的精密度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26日上午,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静安小区鼓乐喧天,鞭炮声声,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石嘴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惠农静安小区入住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首批采煤沉陷区居民终于告别危房,喜迁新居。自治区党委及区、市、相关部门领导亲临仪式,并为首批入住居民代表颁发爱民钥匙。自治区地震局局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5.
采煤发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护矿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由采煤诱发的地面裂隙,水资源枯竭、水环境污染、干旱、水上流失等灾害性的矿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 各种灾害的防治提出了综合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智能断路器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采样值的可实现对故障点的快速检测的配电网智能断路器保护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FFT算法,该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无须同步采样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对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且承担多任务的单CPU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煤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保护矿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由采煤诱发的地面裂陷、水资源枯竭、水环境污染、干旱、水土流失等灾害性的矿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并就各种灾害的防治提出了综合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是变压器内部故障诊断的重要手段,准确、快速的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油样是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关键步骤,为了进一步提高绝缘油采样技术水平,设计、制造了一种超、特高压变压器绝缘油现场快速采样器,对该采样器进行了密封性、保持性等功能特性研究,开展了与绝缘油传统取样工具(玻璃注射器)的比对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采样器密封性、保持性均符合国标要求,且优于绝缘油传统取样工具,采样密封性技术指标为2.34 %(每周损失氢气含量)、样品保持性指标不少于7天,较绝缘油传统取样工具人员成本节省50 %、采样工期缩短60 %。  相似文献   

9.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霍州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量地裂缝,破坏了许多房屋和耕地,并且改变了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由于该地区地裂缝的成因尚不清楚,防治措施难以制订,其影响范围内的人群、房屋、耕地、水资源仍然受着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威胁。基于此种状况,在调查霍州地区采空塌陷地裂缝时空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条件,分析了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认为,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和采煤排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雨水的冲蚀加速了地裂缝的扩展,确定了该地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