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寇龙斌  赵晗萍  薛莹 《灾害学》2023,(4):204-210
灾害事件发生后,区域内应急物资运转能力易受打击,各城市应急物资保障性能出现波动甚至失效,严重阻碍应急救助与灾后恢复。有效评估区域内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需要充分考虑受灾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物资动态调配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物资调配网络韧性的区域应急物资保障评估模型,用于分析灾害打击后城市应急物资保障的时间—性能动态变化过程;针对西藏地区的物资和交通现状,构建区域协同与自上而下两种物资救助模式下的应急物资调配网络,对不同网络结构下西藏地区物资保障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最适合西藏地区的应急物资救助模式,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应急物资的合理储备和运输分配是应急管理中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重大风险处置过程中,应急物资调配极易因拥挤而发生时间延迟,故考虑其拥挤情景的约束极为必要。然而,当前考虑拥挤约束以及结合区域加以实证的应急物资调配研究成果偏少,其研究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因此,该文提出了拥挤约束型城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网络功能优化问题。基于排队理论设计拥挤约束条件,并从覆盖半径内需求满意距离递减、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通达程度复杂化等视角,对传统应急物资储备库功能优化模型加以改进,构建了拥挤型单目标无容量限制设施选址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的启发式算法。把所构建模型应用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网络优化,并从城市群、多影响以及等级优化视角提出拓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鉴于我国应急物资的多部门分散管理与分散储备的特点,研究了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构建中的应急物资储备级库协同选址问题。为了实现应急物资在不同级库间的协同储备管理与分散优化调拨,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级库选址的协同优化模型。用启发式算法通过MATLAB编程来实现,并用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行动是拯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是决定应急救援行动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依据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需求和根本目标,构建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值和风险区划图;以北京市风雹灾为例,提出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的数理模型和集成优化策略。从理论上,为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震灾后应急物流的响应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小群  马宗晋  孙其政 《灾害学》2009,24(3):124-127
对震灾后应急物流响应的流程进行了分析,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将整个应急物资的运送流程划分为由物资储备库到集运中心的短途集货、由集运中心到分拨中心的干线运输和由分拨中心到需求灾区的物资分拨等3个部分.从提高应急物资的出库效率和改善从物资储备库到集货中心的运送效率两个方面分析了改进集货运输效率的措施.在分析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不同阶段不同应急物资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以提高干线运输的响应.通过全面掌握灾区应急物资需求的动态信息,有效组织,克服分拨运输困难,快速向灾区分拨物资以提高应急物资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9,(1)
为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结合震后灾民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的特征,及包含中转设施的应急物资两级调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满意度函数来衡量灾民心理。以灾民感知的满意度最大和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并结合两级配送网路中应急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建立考虑多物资、多级配送、多模式运输的应急物资配送方案优化模型。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汶川地震中的有关数据为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应对重大灾害的应急物资需求的特点和我国现有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现状和不足,基于轴辐网络优势,构建了轴辐式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分析了应急轴辐网络储备体系运行的四个阶段,同时提出了建立轴辐式应急物资储备网络相关具体措施建议,实现中央和地方应急储备库物资、各职能部门储备物资、军队物资、各社会团体储备物资、国内外捐助物资以及企业物资生产能力储备等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和社会应急物资储备的有效整合,以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积聚大量应急物资,扩大应急物资的服务辐射范围,提高应急物资调度效率,以有效应对各类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16,(2)
"小城镇,大战略"背景下,加强小城镇应急管理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针对我国小城镇应急设施选址定量分析文献较少的现实,结合小城镇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与物资调度实际,对等级设施选址理论中的最大覆盖模型加以改进,构建了考虑覆盖半径内需求满意差异性,具有单流、嵌套性、同调性特征的小城镇应急物资储备库等级选址模型,并利用蚁群算法进行求解。以北京房山区为例进行实证,以整体应急服务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实现了房山区8个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25个乡镇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等级优化配置,并绘出配置图,给出房山区应急物资储备库优化配置的相关建议,为我国小城镇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涛  吴丽萍 《灾害学》2011,26(3):139-144
在界定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内涵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识别出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的9个主要影响因素,即应急联动组织机构、应急联动法律法规、应急物资协同调配、应急队伍协同调配、应急预案动态协同、应急信息实时沟通、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灾害特征和区域合作基础。同时,运用ISM技术,确定区域应急联动9个影响因素的关联性,计算和分解可达性矩阵,绘制4级递阶有向图,得出区域应急联动影响因素的内在层次性,即划分出"基础层"、"过渡层"和"直接层",为有效构建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6,(2)
地震发生后的应急物资配送是地震救援工作开展的关键。震后应急物资配送往往需要建立多级应急物流中心和规划物流中心间的配送路径,而且应急物资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基于这些特点,以总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应急物流中心的容量限制以及应急物资配送的多级性和多样性,建立了震后多品种应急物资多级配送选址-路径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选择由供应点、物资集散地、配送中心和需求点构成的多级配送网络,将帐篷、食物和药物作为应急救援物资。最后,采用一个汶川地震中物资配送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灾害应急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的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缺乏直接管理空间数据的成熟的通用方案。借助于空间数据库引擎(SDE)技术,扩展了关系数据库功能,使关系数据库成为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eodatabase模型的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数据库,对系统数据整体结构进行研究设计,解决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关联问题,实现了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无缝集成和一体化存储。该方法已在省级应急管理信息示范平台上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受各种灾害影响的主要群体,灾前储备应急物资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灾害的不利影响。综合性、标准化备灾能指导家庭应对多类型灾害,有效利用物资资源。选取《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基础版)》的发布时间、发布单位、适用场景及物资的分类和名称、物品的分类及数量等指标,利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家庭应急物资进行综合性和标准化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是应急管理改革时代背景下,适应综合减灾、大应急的理念发展的灾害管理环节;(2)提出“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概念,明确这种“综合”是综合减灾的综合、是全灾种应对的综合、是专常兼备的综合;(3)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标准化具有可行性,并给出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标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永领 《灾害学》2012,(1):130-134
对品种繁多的应急物资进行分类是科学储备应急物资的前提和基础。以应急物资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需求为基础,从应急物资的有效使用期限、用途、生产周期、价格、市场流通量、社会集中拥有量、突发事件的预计需求量和需求层次8个方面建立应急物资的分类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并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确定应急物资的最佳分类数量;最后探讨了每一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模式,为应急物资的科学储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政府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政府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评估对于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质量、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物资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应急物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性的政府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估目标;指出需要评估的应急物资主要是政府部门以实物和合同方式储备的应急物资;界定了应急物资的保障时间;以应急物资的储备特征为基础,建立了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模型,并举例说明该模型的可行性;最后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宁波市应急救援物资信息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宏谋  邹逸江 《灾害学》2010,25(2):49-53,107
分析了全国应急救援物资情况,然后基于宁波市只有纸质记载的这种现状,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整理,抽象出概念模型。同时运用GIS的基本理论设计出宁波市应急救援物资信息系统框架,并就框架的各个子系统进行详细的深化,为系统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振华  姜大立  张立 《灾害学》2014,(1):177-181
将寄售式储备引入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针对这一模式下的物资轮换更新问题,根据物资的特点构造了物资相对性能函数,分析了供应商实施轮换更新的条件,建立了轮换与不轮换两种情况下供应商的期望收益模型。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国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部门在不同时段的策略建议,解决了传统储备模式下"死储"的问题,为寄售模式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合理规划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将极大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考虑到应急管理更关注救援的有效性,本研究构建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设施选址模型(EFLP),即拓展的P-center问题,该模型考虑了地区人口分布、经济条件、交通状况和多重覆盖关键地区等综合因素,并利用变邻域(VNS)算法完成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布局应急物资储备设施,能够保证应急物资及时送达灾区;同时,实验计算结果显示了变邻域算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夏电力调度应急通信系统的现状与问题,结合电力调度应急通信的功能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便于调度通信信息集成与功能扩展的电力调度应急通信的实现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卫星的电力调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了现有应急通信系统的瓶颈问题,同时为调度信息自动化处理及统一的应急通信信息平台的形成提供通信支撑。  相似文献   

19.
《灾害学》2016,(1)
鉴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为保证救援的有效性,需要及时确定应急救援路径,以最短的时间将足量的救援物资送到事故点。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不同,需要不同数量的救援物资。由于救援点的救援物资数量有限,当非常规突发事件灾害性强时,一个救援点无法满足事故点的物资需求,则要求多个临近救援点同时参与输送救援物资的任务。该文主要研究在实时/时变的复杂道路状况下,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后多救援点实施的应急救援物资输送的路径优化问题,通过改进遗传算法实现动态路径调整达到求解最短路的目的,实现了应急救援物资路径动态优化,为救援团队提供准确、及时、可视化的救援方案,提升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永领 《灾害学》2011,26(3):120-125
科学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在综合考虑影响应急物资储备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将应急物资分5类;界定了3类应急物资储备方式;采用层次分析对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有较大差别,食品药品类物资应以合同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为主;应急救援类物资应以实物储备为主;灾民安置类物资应以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为主;基础保障类物资应以实物储备和合同储备为主;大型设备类物资主要采用合同储备;从总体上来说,应急物资储备需要采用全面综合储备的方式,而不能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