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某电厂偶合器-给水泵联轴器螺栓断裂事故,对断裂螺栓进行了断口分析、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维氏硬度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螺栓机加工质量不良是造成螺栓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另外,螺栓表面脱碳层导致了螺栓表面弱化,加速了疲劳裂纹源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电力线路上一起球头挂环断裂事故,通过外观检查、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组织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金属检测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受力异常是球头挂环失效的外因,显微组织异常是球头挂环失效的内因,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球头挂环断裂。  相似文献   

3.
针对10 kV输电线路运行中发生的抱箍断裂事故,采取宏观检查、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检测方法,分析造成断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抱箍母材中存在网状的三次渗碳体,易发生脆性断裂,抱箍加劲板焊缝处又存在未焊透缺陷,运行中在弯曲应力的作用下形成应力集中,导致未焊透处开裂,最终发生了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4.
采用宏观检查、几何尺寸测量、化学成份分析、拉伸性能试验、金相组织分析、非金属夹杂分析、硬度试验及碳化物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某发电厂锅炉末级过热器管开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开裂处管内壁有较深的原始裂纹,在炉内高应力的作用下,管子靠外壁处产生了蠕变孔洞及蠕变裂纹,最终导致开裂。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电厂一起高压缸接管焊缝发生的泄漏事故,采用宏观检查、金相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力学性能试验、扫描电镜观察等分析手段,查明了焊缝失效原因并提出解决和预防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热处理工艺不当导致焊接处应力松弛,该处应力集中的粗晶区域的晶界塑性变形量超过该部位塑性变形的能力,从而产生再热裂纹。复杂的应力-应变因素影响,加.速了焊缝裂纹的扩展和开裂,最终导致焊缝泄漏。  相似文献   

6.
利用宏观检查、金相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检测、化学成分分析以及断口扫描电镜分析等对失效管段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某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管的爆管原因。结果表明:安装人员将原设计的柔性连接改为刚性焊接连接,同时,施工质量较差,连接焊缝中存在未熔合缺陷导致严重的应力集中;顶棚过热器管与水冷壁管膨胀量及膨胀方向不一致,且反复变化,使水冷壁管与加强筋的搭接焊缝在锅炉运行过程中长期承受疲劳载荷,是导致本次水冷壁管开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某电厂一起水冷壁管泄漏事故,采用了外观、宏观金相、微观金相、化学成分分析,硬度和拉伸试验等检测手段,对事故样管进行检测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水冷壁管在换管焊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范,致使焊口处产生热裂纹和气孔等缺陷,是造成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变电站断路器合闸储能弹簧断裂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变电站 231 断路器合闸储能弹簧断裂,引发断路器拒绝合闸故障问题,通过金相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断路器拒绝合闸故障的原因是合闸弹簧材质不符合要求,质量不合格,引发合闸弹簧折断,造成合闸不成功,断路器辅助节点未切换,合闸线圈长时间带电而烧毁。  相似文献   

9.
根据混凝土四点剪切加载和两端切口半边对称加载这2种Ⅱ型混凝土试件断裂试验的结果,计算分析了它们的断裂韧度KⅡC及其相互关系。采用有限元方法,基于数值模拟,利用ANSYS软件计算分析了2种Ⅱ型混凝土试件断裂试验加载阶段各荷载步的应力场和应变场,用位移外推法分别计算了四点剪切加载和两端切口半边对称加载Ⅱ型断裂数值模拟试验的断裂韧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由于两端切口半边对称加载条件下试件受力均匀,容易保证整个试验过程中试件断裂过程区切应力占据主导地位,而四点剪切加载条件下则不可避免出现张拉和扭转等现象,从而导致试件断裂破坏过程中并不总是纯剪切的Ⅱ型断裂,这可能是这2种Ⅱ型混凝土试件断裂韧度KⅡC值有所不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锈胀对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快速锈蚀试验得到了不同锈胀程度的钢筋混凝土梁,讨论了初始锈胀裂缝的宽度及分布情况。开展了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力及疲劳试验,研究了不同疲劳循环次数后梁的荷载-挠度关系、混凝土疲劳裂缝发展、疲劳寿命及失效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静载水平下梁的跨中挠度随疲劳循环的增加而增大,经历相同疲劳循环后梁的刚度退化对锈胀程度敏感性大;锈胀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裂缝数量减少、裂缝平均间距增大,锈胀程度较低梁的混凝土疲劳裂缝发展具有明显的"三阶段"特征;疲劳试验梁均发生了以纵向主筋疲劳断裂为主要标志的脆性失效形式;锈胀降低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锈胀引起混凝土剥离梁的疲劳寿命下降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起220 kV隔离开关支柱绝缘子断裂的事故,进行绝缘子现场试验和分析,从提高瓷绝缘子质量和加强运行维护管理2方面提出了预防支柱绝缘子断裂事故的建议。分析结果表明:绝缘子的断裂是由于其抗弯强度不足和未按照工艺要求涂抹沥青层等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汶川地震中小鱼洞大桥的变形破坏现象,总结了变形破坏的特点,分析了发生变形破坏的机理。小鱼洞大桥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形破坏现象,包括梁体塌落,引线段断裂、形成断坎,边坡坍塌,路面纵向拉裂,盖梁与桥台之间右行错动,伸缩缝拉开并发生左行错动和桥台搭板移位等。小鱼洞大桥变形破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挤压与拉张现象并存、左行与右行现象并存和水平向振动与竖向振动并存。地震时小鱼洞大桥受到了复杂的力学作用,不仅有水平挤压作用,而且有竖向和水平向的振动作用以及水平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2年4月22日胶东站换相失败问题。通过对直流系统建模,并将换相失败过程的系统参数代入模型中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提出预防逆变站换相失败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逆变站发生换相失败故障,将导致银川东换流站直流电流增大,直流输电输送功率减少,并对整流侧交流系统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风电场机组布置分散、机舱位置高等原因导致风电机组安全检查不到位,早期故障难以发现的问题,应用现代振动分析诊断技术,基于Windows系统平台,开发了在线远程风机故障诊断系统。应用结果表明:在线远程诊断风机故障系统可在风机发生故障早期发现隐患,为评价设备状态、判断设备故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了风电场的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PEC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了1榀两层单跨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抗震试验。根据实测数据整理,得到了试验滞回特征曲线,并结合试验过程现象记录,分析了试件滞回特性、抗侧刚度退化规律、节点连接性能、耗能与延性和试件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大的抗侧刚度;采取梁端截面削弱方式可实现梁端塑性铰位置远离节点区,且端板对穿螺栓连接能有效将梁端受拉翼缘拉力转化为对应边对节点区的压力,使得节点区形成了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模式,提高了节点区抗震性能;试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在梁翼缘与端板连接焊缝存在施工缺陷情况下,其整体侧移、延性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比分别达到3.50%(推)/4.50%(拉)、2.92(推)/3.21(拉)和0.306,且承载力仍未下降至其极限承载力的85%,即试件结构具有良好的变形、抗震延性与耗能能力;该试件在循环往复荷载下呈现的破坏模式为梁削弱截面部位和PEC柱脚相继形成塑性铰的塑性机构。  相似文献   

16.
为模拟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Direct Driv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windpower Generator,DDPMG)与传统同步发电机故障振动的共性,实现对风力发电机故障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DDPMG模拟研究方法,借助变速调频装置改变同步发电机的转速,模拟DDPMG的振动,可有效区分3种不同类型的机械故障,并有效定位故障点。实验结果表明:ZonicBook618E振动测试仪对DDPMG故障类型的模拟是真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灰砂砖砌体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揭示了其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 ,取得了有关数据 ,并与文献 [1]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阐明灰砂砖可用于抗震设计的砌体房屋。  相似文献   

18.
针对SF6气体密度继电器检验工作中常见的气体泄漏、误动作以及因阀门问题导致难以校验等问题,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结果表明:SF6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涉及诸多因素,应遵守相关的规程、规定,准确分析故障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步骤加以解决,以确保校验工作的正确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5· 12汶川大地震中简支梁桥落梁震害及主要影响因素,发现除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外,断层地表破裂、近断层地震动效应、桥台胸墙冲切破坏、防落梁构造措施单一及桥梁体型复杂等因素都是引起简支梁桥落粱震害的重要原因.提出了简支梁桥防落梁设计的基本理念及相关技术方案要点为允许墩梁间发生滑移,以降低桥墩承受的地震惯性力,以...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起水轮发电机横差保护动作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7号、8号磁极间连片烧断,导致绕组发生匝间短路,引起横差保护动作;更换7号、8号磁极后,机组运行正常,再未发生横差保护动作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