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电网调度系统(D5000 系统)缺乏对二次保护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的问题,基于IEC 61850标准和国网103规约开发了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模块,实现对二次设备的故障录波数据的实时召唤和分析处理。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块可有效辅助调度、保护等专业人员快速、准确判断故障过程和保护动作行为,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智能变电站光纤通讯回路的通讯状态直接影响着智能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分析目前智能变电站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 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 GOOSE )和采样值(sampledvalue,SV)通讯中断的原理,提出了4种不同原理的模拟GOOSE和SV通讯中断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模拟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为智能变电站通讯中断测试及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智能变电站网络风暴直接影响着智能二次设备的正常通讯。通过分析智能变电站网络风暴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对网络风暴对站控层设备和系统、过程层设备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发现了网络流量、字节、报文类型等是网络风暴影响各类二次设备通讯的原因之一。针对网络风暴的影响,提出了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抑制网络风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智能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优化合理选择成为重要问题。结合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不同需求,通过对站控层、过程层以及对时网络的各种实现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出智能变电站站内通信网络选择的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充分考虑网络可靠性及经济性,合理实现不同结构和规模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建设,对智能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材料的管道易于变形,因此对其在安装和运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是一项新型的分布式光电传感应变监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结构物的变形监测中。本文基于该项技术,设计了一套聚乙烯管道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试验方案,对聚乙烯管道纯弯曲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取了管道表面光纤沿线的应变分布,据此分析了管道的变形方位,并推算出纯弯曲状态下的管道转角,验证了该技术在聚乙烯管道分布式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地下管道的一站式在线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河滨智能变电站220 kV部分二次侧调试为对象,对全站二次回路和保护装置进行分析,通过调试,解决了变电站中户外智能组件柜相关回路和户内保护装置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户外2套智能终端的正确配合,是保证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和信号回路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浅埋隧道下穿既有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上覆层变形难以实现分布式监测这一问题,基于脉冲预泵浦光时域分析(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云南某浅埋隧道连续下穿二级公路和钢筋加工车间场地为例,提出分布式光纤的布设方案,对隧道上覆层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分析上覆层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上覆层中光纤应变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掌子面推进过程、初衬支护作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掌子面前方和后方上覆层分别处于拉应力和压应力控制区,掌子面的位置对应着拉—压应变过渡带。同时,将分布式光纤和地表水准仪沉降监测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测得沉降结果趋势一致,验证了分布式光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上覆岩土体纵向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分布式光纤监测由于能够获取覆岩的整体变形时空演化特征,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变压器呼吸器状态在线监测,提出了1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变压器呼吸器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呼吸器的结构特点,采用湿度传感器对呼吸器工作状态在线监测。所设计的系统分为湿度传感终端以及数据处理终端,湿度传感终端负责状态信息的提取,数据处理终端负责逻辑判断以及呼吸器在线工作状态的实时显示及告警。分析了呼吸器内硅胶的状态与其湿度值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呼吸器状态的在线监测,同时进行了相关实验,证明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力企业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对其现状进行分析,采用数据分析及采集技术开发了电力企业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监视平台,并成功应用于宁东电网。应用结果表明:电力企业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监视平台提高了二次防护系统对安全防护设备的兼容性,实现了安全防护设备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功能,由于不需改变现有调度数据网的结构,大大减少了厂站接入层的建设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和空气发生器等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系统介绍,对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运维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对空气发生器式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测量误差和测量重复性进行了验证,对进行气源改造的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空气发生器式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测量误差符合技术规范的A级要求,测量重复性低于技术规范要求的5%;进行气源改造的2台装置的测量误差符合技术规范的A级要求,1年内,平均故障次数为1.125次/季度,明显低于未改造的装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运行体系建设下集中监控业务对变电站监控信息优化的需求,根据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的特点,提出了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在接入远方监控系统前信息优化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智能变电站监控信息通过该方法优化后,不仅能够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能够大幅减轻各级调度监控人员以及现场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宁夏地区新建的河滨 220 kV 智能变电站中顺序控制功能的特点,按照 Q/GWD 383-2009标准中对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功能的要求,分析比较了变电站顺序控制的实现方式,介绍了河滨220 kV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逻辑及方案,对未来宁夏地区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发展应用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河滨220 kV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方案充分考虑了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特点,为 220 kV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风电场监控与运行维护需求,对风电场智能维护技术的现状、发展和应用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一个具有电网接入控制功能,集风电场电气量监控和风电机组智能维护于一体的监控平台架构,在使风电场与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数据信息共享和融合的同时,实现对风电机组状态的多维度监测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兼顾风电场接入控制和电网调度控制,实现了对风电场电气量监控和对风电机组的智能维护,从而在保障风电场可靠运行的同时,使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得到提升,电网与风电场的效益获得双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智能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河滨220 kV智能变电站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现场解决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及时总结数字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变电站时间同步装置的实时监测管理问题,对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进行分析,采用时间监测单元进行实时监测,开发了基于调度数据网的变电站时间监测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厂站时间同步装置的实时准确监测,提高了现场自动化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贺兰山750 kV变电站在线运行间隔远程遥控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分析了调度远程遥控原理及遥控执行流程,提出贺兰山750 kV变电站在线运行间隔远程遥控测试的试验方法和步骤,并对站内运行的断路器全部进行了调度遥控试验。结果表明:测控装置的网络通信链路及测控装置遥控命令正确、可靠,实现了调度中心对远方断路器遥控测试,有效保证了运行间隔断路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