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2018年与2019年春节期间常规空气污染物数据、2019年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离子和OC/EC的化学组分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海口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海口市初一的空气质量影响较大,主要影响污染物为PM10、PM2.5和SO2,对NO2、CO和O3影响相对较小;实施烟花爆竹严格管控后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除夕夜PM10、PM2.5和SO2质量浓度峰值较2018年分别下降67.4%、68.5%和66.7%;烟花爆竹集中燃放主要造成K+、Cl-、Mg2+和SO42-快速上升,其中K+影响最为显著,K+短时上升了16.21 μg/m3,增加17.01倍;对于NO2-、Na+、F-、NO3-、Ca2+、NH4+等6种离子和OC/EC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分别于2013年10月和2014年2月、5月、7月在贵阳市城区3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位(南明区市监测站、云岩区黔灵公园马鞍山和观山湖区贵阳一中)进行PM10、PM2.5样品采集,并对10种水溶性离子(SO42-、NO2-、NO3-、NH4+、Cl-、F-、Na+、K+、Mg2+、Ca2+)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贵阳市3个点位PM10、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4.8±25.5)、(46.6±21.2)μg/m3。其中,云岩区黔灵公园马鞍山点位的颗粒物浓度最低,南明区市监测站点位最高。3个点位PM2.5平均浓度与PM10平均浓度的比值为0.719,表明贵阳市城区PM10中,PM2.5占主导地位。水溶性离子分析显示,SO42-、NO2-、NO3-、NH4+、Cl-、F-、Na+、K+主要分布在PM2.5中,Mg2+、Ca2+主要分布在PM10中。3个点位PM10和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均表现为SO42-、NH4+、Ca2+浓度较大,F-、NO2-较小,表明3个点位的污染源总体相同,且水溶性离子占PM10、PM2.5含量的比例达33.6%~48.1%。贵阳市城区大气中的SO2转化率在5月、7月、10月较高,2月最低,主要是由于5月、7月、10月的高温、高湿、强辐射环境条件促进了SO2向SO42-的转化。阴阳离子平衡分析表明,贵阳市城区PM10、PM2.5呈现出偏碱性的特征。水溶性离子主成分分析表明,贵阳市城区PM10中的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城市扬尘、生物质燃烧尘、煤烟尘、建筑尘以及二次粒子,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与PM10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大幅改善,但重污染过程仍有发生。对2018—2021年徐州市3种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演变趋势、PM2.5组分特征和相关性及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重污染过程中,二次无机离子NO3-、SO42-、NH4+在PM2.5中的占比均是最高。在累积型重污染期间,NO3-、SO42-、NH4+分别增长144%、142%、183%,二次无机离子对PM2.5的增长贡献较大。结合相关性分析及SOR、NOR值发现,硝酸盐和硫酸盐的二次生成作用显著。在沙尘型重污染期间,结合雷达监测结果及后向轨迹图可以看出,沙尘沉降至高空与近地面污染物叠加造成颗粒物高值。化学组分中Ca2+、Mg2+浓度对PM2.5浓度的影响最大,二次生成和转化对其影响较小。在烟花燃放型重污染期间,和烟花爆竹有关的K+、Mg2+、Cl-离子较污染前分别上升1 112%、2 058%、和239%,对污染过程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州市6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PM2.5、PM10、SO2、NO2、CO和水溶性离子数据,结合后向轨迹、激光雷达探空资料、气象资料等,分析了2018年1月29日—2月2日长三角区域一次持续重污染过程。结果表明,重度污染时次高达94 h,PM2.5最高值达235 μg/m3,由外来输送污染物与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叠加而成,在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污染物在长三角区域长时间滞留;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日变化规律显示,PM2.5受外来源影响更显著,而SO2、NO2受本地污染源影响更显著,水溶性粒子组分与常州市本地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NO3-、NH4+、K+、Mg2+和SO42-值增加最为明显,较污染前分别增加了9.1,5.9,4.3,4.2和4.1倍;K+值升高较快,说明污染期间也受到了生物质燃烧的影响。此外,NO3-和SO42-在空气质量较好时,在水溶性离子中的占比日变化幅度较大,而在重污染期间,NO3-和SO42-日变化幅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组分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南京城区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组分的污染特征,在国控点草场门进行了连续一年的PM2.5采样与分析。6种离子日均浓度为5.29~67.6 μg/m3,其中SO42-、NH4+、NO3-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6 种离子约占PM2.5总质量的31%,SO42-、NO3-和NH4+相关性较好,NH4+是PM2.5中硫酸盐和硝酸盐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离子。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8年1、4、7月和10月在天津大气层边界站,利用中流量采样器对大气中的细粒子进行了滤膜样品采集,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分析了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4+、K+、Mg2+、Ca2+、SO42-、NO3-和Cl-)的含量。结果表明,天津市大气PM2.5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浓度为47.3 μg/m3,其中,SO42-、NO3-、NH4+和Cl-是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占总离子质量分数共计87.3%,表明了天津市细粒子中的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特征。/2 平均比值接近1.0,显示硫酸氨是细粒子中硫酸盐的主要存在形式。NO3-/SO42-浓度比的平均值为0.65,反映了燃煤污染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存的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并通过对PM2.5中8个水溶性离子成分的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其来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2021年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和前期非集中燃放时段的PM2.5浓度及特征组分浓度,分析了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陕西省PM2.5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关中和陕南地区PM2.5浓度增幅大且高值持续时间长,陕北地区PM2.5浓度增幅小且高值持续时间短。陕北和陕南地区PM2.5小时浓度峰值出现在2月12日(初一)00:00前后,关中地区略晚。西安市PM2.5特征组分中,K+、Cl-、SO42-、NO3-、Mg2+、Al3+、Cu2+、Si2+、Ba2+的浓度分别为6.61、7.20、12.83、23.96、1.36、2.91、0.23、0.27、0.86 μg/m3,明显高于非集中燃放时段。烟花爆竹燃放对陕南地区PM2.5的贡献率和贡献量均高于关中和陕北地区;对郊县PM2.5的贡献率高于城区,且对郊县的贡献率正值的出现时间早于城区。除榆林市外,陕西省其他城市的城区均受到了相关郊县烟花爆竹燃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京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组分浓度以及降水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别从降水总量、降水时长和降水前颗粒物浓度3个角度研究降水对PM2.5、PM10的清除作用,同时以一次典型降水过程为例,具体分析降水对颗粒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总量的增加有助于促进PM2.5、PM10的清除,随着降水总量增加,PM2.5、PM10的平均清除率提高,有效清除的比例增加;连续降水可增强对大气颗粒物的湿清除作用,连续降水达3d可有效降低PM2.5、PM10浓度;降水对PM2.5、PM10浓度的清除率和大气颗粒物前一日的平均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性。降水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可分为清除、回升和平稳3个阶段,各个阶段大气颗粒物的变化趋势不同。降水对于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和酸碱性的改变具有明显作用,对于大气颗粒物各种组分的清除效果不完全相同。对于大气中OC、NO3-、SO42-和NH4+去除率较高,且这4种组分主要以颗粒态形式被冲刷进入降水中,加剧了北京市降水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PM2.5质量浓度特征及组分化学质量闭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7—9月分2次在北京市朝阳区的4个采样点(来广营、垡头、奥体和建外)进行PM2.5手工采样,共获得164个有效滤膜样品。以石英滤膜为例,这4个采样点的均值分别为85、94、81、86 μg/m3。数据显示PM2.5质量浓度呈"南高北低"的特点。化学质量闭合研究表明:碳质组分(OM+EC)和二次无机离子是PM2.5的主要组成;碳质组分对夏季PM2.5的质量浓度贡献比较稳定,2次采样对PM2.5的贡献均在1/3左右,与采样时间和地点无关;二次无机离子的贡献则与采样时间有关,对PM2.5的贡献在第一和第二次采样时间分别约为30%和20%。4个采样点中,最南端的垡头PM2.5质量浓度最高,有机颗粒物、SO42-、NO3-和NH4+的质量浓度平均值最高,分别为26、18.2、10.5、5.9 μg/m3。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区冬季大气颗粒物及其主要组分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更好地研究影响宁波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变化特征,于2010年1月20—30日进行了加强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区大气中PM10和PM2.5质量浓度较高,其中PM2.5/PM10为0.5~0.85。对PM10和PM2.5采样膜分析,水溶性粒子和含碳组分分别占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56.7%和66.9%,其中二次污染的水溶性离子SO42-、NO3-和NH4+是PM10和PM2.5中浓度较高的离子组分;PM2.5样品中OC与EC的相关性较好,表明OC与EC的来源相对一致,可能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的贡献;但PM10样品中OC与EC的相关性较差,表明其来源相对复杂;其中SOC的浓度占OC的13%~35%,说明宁波市区冬季导致二次污染的光化学反应不活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同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7、9、12月,分别对大同市及其对照点庞泉沟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通过超声萃取-IC法测定了样品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大同市大气颗粒物污染1、4季度重于2、3季度,PM2.5季度均值全年均未超标,PM10仅第1季度超标1.4倍,污染状况总体良好,PM2.5与PM10相关系数R为0.75,说明大同市颗粒物污染有较为相近的来源,且不同季节均以粗颗粒物为主;大同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分布为SO2-4、NO-3、NH+4Cl-、Ca2+K+、Na+F-、Mg2+,PM10中Ca2+浓度仅次于SO2-4、NO-3,控制扬尘将有效降低PM10的浓度;PM2.5及PM10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在不同季度的浓度与颗粒物浓度分布规律类似,1、4季度较高,2、3季度较低;由阴阳离子平衡计算结果可知,相关性方程的斜率K为1.045,表明大同市大气颗粒物中阳离子相对亏损,大气细粒子组分偏酸性。NO-3与SO2-4浓度比值均小于1,大同市以硫酸型污染为主,大气中的SO2-4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排放。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北京地区冬季PM_(2.5)载带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污染特征,2013年1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采用在线离子色谱(URG-9000B,AIM-IC)对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SO_4~(2-)、NO_3~-、Cl~-、NH_4~+、Na~+、K~+、Mg~(2+)、Ca~(2+))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总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浓度为61.0μg/m~3,其中二次无机离子SO_4~(2-)、NO_3~-、NH_4~+(SNA)占比达72.3%,在PM_(2.5)中占比为40.29%,表明北京市PM_(2.5)二次污染严重。重污染天[NO_3~-]/[SO_4~(2-)]表明,固定源污染较移动源更为显著。三元相图表明,在空气质量为优的情况下,NH_4~+(在SNA中占比为30.3%~65.5%,下同)主要以NH_4NO_3的形式存在,较少比例以(NH_4)_2SO_4存在;严重污染时,NH_4~+(47.3%~77.9%)主要以(NH_4)_2SO_4形式存在,其次以NH_4NO_3的形式存在,其余的NH_4~+以NH_4Cl的形式存在。[NO_3~-]/[SO_4~(2-)]日变化表明,早、晚机动车高峰影响北京重污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monitored atmospheric pollutants during high wind speed (> 7 m s−1) at two sampling sites: Taichung Harbor (TH) and Wuci traffic (WT) during March 2004 to January 2005 in central Taiwa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2) between TSP, PM2.5, PM2.5−10 particle concentration vs. wind speed at the TH and WT sampling site during high wind speed (< 7 m s−1) were also displayed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SP, PM2.5 and PM2.5−10 of ionic species vs. high wind speed were also observ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rder was TSP > PM2.5−10 > PM2.5 for particle at both sampling sites near Taiwan strait. In addi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l, NO3 , SO4 2−, NH4 +, Mg2+, Ca2+ and Na+ we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4.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and metallic concentrations, ionic species were monitored at the Experimental harbor of Taichung sampling site in this study. This work attempted to characterize metallic elements and ionic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variation o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n TSP, PM2.5, PM2.5–10.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trend between TSP, PM2.5, PM2.5–10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t the TH (Taichung harbor) sampling site were also displayed in this study. Besides,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variation of metallic elements (Fe, Mg, Cr, Cu, Zn, Mn and Pb) and ions species (Cl, NO3 , SO4 2−, NH4 +, Mg2+, Ca2+ and Na+) concentrations attached with those particulate we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study. On non-parametric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have high correlation at largest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s for TSP at TH sampling site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he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at played a key role to affect particulate matter (PM) and have higher correlations then other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wind speed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paramete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lso have high correlations with atmospheric pollutan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wind speed,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prevalent wind direction). In addition, relative statistical equations between pollutants an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在位于泰州市主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质量浓度高值区的莲花国控空气站点进行手工采样,分析了大气PM_(2.5)的质量浓度和元素组成,以及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的质量浓度。根据监测结果,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受体模型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莲花站点大气PM_(2.5)中主要组分包括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地壳物质、氯盐、钾盐、黑炭、微量元素和钠盐,占比分别为35.7%,25.6%,13.9%,11.9%,6.1%,2.3%,1.5%,1.5%,0.8%和0.7%,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为首要污染组分,这4类物质对PM_(2.5)的累计贡献为87.1%。根据解析结果与实际污染特征,提出应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强化工地扬尘管控,全面取缔燃煤炉和严抓秸秆禁烧工作等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灰霾期间武汉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2013年的全年监测数据,分析了灰霾期间武汉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霾日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霾日与非霾日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气象参数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高湿度、静风是武汉城市区域霾日的重要气象特征;PM1、PM_(2.5)、PM_(10)、NO_2、CO、NH3的质量浓度,SOR、NOR值以及PM_(2.5)中的二次无机离子(SO2-4、NO-3、NH+4)和部分元素(Pb、Se、Cd、Zn、K)的质量浓度均在霾日明显高于非霾日,而霾日SO2质量浓度仅在冬季略高于非霾日。选取2013年1月的连续灰霾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组分主要来自当地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二次形成),并受当地气象条件影响。此次灰霾过程中PM_(2.5)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来自气相反应,气态NO_2主要生成了气态HNO_3,而不是HNO_2。  相似文献   

17.
超低排放下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6家经过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电厂,对湿法脱硫(WFGD)和湿式电除尘器(WESP)进出口烟气中TPM、PM_(10)、PM_(2.5)、PM_1进行测试,分析研究超低排放下燃煤电厂颗粒物的排放特征及电除尘器后净化设备对颗粒物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6家电厂TPM、PM_(10)、PM_(2.5)、PM_1排放浓度分别为0.75~2.36、0.71~2.12、0.65~1.96、0.51~1.57 mg/m~3。分析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可知,除尘器后,PM10占TPM质量比低于40%,且比例随烟气经过WFGD和WESP而逐渐降低。WFGD对PM2.5有较好的脱除效果,而WESP对PM1脱除效果显著。为满足超低排放标准,6家电厂除尘器后脱除设备综合除尘效率大多在85%以上。计算得到6家电厂TPM、PM_(10)、PM_(2.5)、PM_1排放因子,与超低排放改造之前同等级燃煤电厂相比,6家电厂不同粒径颗粒物排放因子均显著降低,也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