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电厂 2×330 MW 机组脱硫废水处理设备腐蚀、废水超标排放的问题,对系统设备及废水水质进行了技术分析,提出了将脱硫废水引入锅炉渣水系统的优化改造措施。结果表明:改造方案在解决了脱硫废水超标排放的同时减少了锅炉除渣系统补水,降低了脱硫废水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产生了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电石渣属于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提高废弃资源利用率,降低烟气脱硫生产成本,介绍了在不经过脱硫设备改造的前提下,通过掺比比例、浆液pH、供浆密度配比的控制,将电石渣代替石灰石作为脱硫剂进行了现场验证,并在神华国能宁夏煤电有限公司鸳鸯湖电厂取得了成功应用。此方法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化工工业园区电石炉群运行时造成园区功率因数低的问题,利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建立园区电石炉群仿真模型,提出合理的无功补偿方案,并通过仿真分析和计算,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无功补偿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园区功率因数,减少电石炉群运行时对电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合宁夏电网GIS带电检测的现状,汇总了漏气缺陷、自由颗粒放电缺陷及悬浮放电缺陷的带电检测典型案例。以联合检测技术在GIS悬浮放电缺陷中的应用为例,讨论了联合检测技术对发现GIS悬浮放电缺陷的意义,为GIS带电检测全过程管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泥水盾构在水下复杂地层带压开舱作业时,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将压力舱内泥浆降低至一定的液位。依托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带压开舱作业实例,采用FLAC3D软件,对不同泥浆液位下盾构隧道开挖面主被动极限支护力及失稳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本工程上土下岩的复合地层带压开舱工况而言,不同泥浆液位下开挖面主动破坏均属于整体失稳破坏,且随着泥浆液位的降低,主动极限支护力先增后减,开挖面敏感区域逐渐下移并扩大,液位下降至隧道中心处时主动极限支护力最小;不同泥浆液位下开挖面的被动破坏均属于局部失稳破坏,被动极限支护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最敏感区域均位于开挖面上半部;当泥浆液位降低至隧道中心以下时,隧道拱顶处支护力显著大于地层土水压力,此时开挖面面临较严峻的被动失稳风险,因此实际施工时不建议液位下降至隧道中心以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夏中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炉捞渣机内导轮轴承断裂事故,对事故轴承进行宏观检查和材质分析,找出了事故的原因。结果表明:疲劳点蚀导致套圈脱落是导轮轴承圈断裂的直接原因;轴承套圈与轴装配不良、间隙过大是轴承套圈断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许晓路  申秀英 《灾害学》1994,9(1):79-83
大气环境污染和人体肺癌发生率密切相关。工业和交通排放大气污染物、厨房污染、吸烟、复印机和居室装饰等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过程均能造成居民肺癌发病率的上升。应通过控制工业污染、改变能源结构、戒烟及绿化造林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内置式特高频传感器由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在GIS局部放电检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内置式传感器制造安装要求高,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安装工艺不良等造成的传感器本身放电缺陷,针对此问题,利用局放带电检测方法,定位363 kV GIS设备内置式特高频传感器接口部位悬浮电位缺陷,准确分析缺陷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并在不改变设备本体结构情况下完成缺陷处理,确保了设备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冷式干除渣设备在应用中出现闸斗堵焦,碎渣机上部蓬焦,清扫链脱轨,碎渣机易损件、斗提机链条和提斗使用周期短等问题,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改造方案及措施。改造结果表明:风冷式干除渣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均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冲击力大小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泥石流对拦砂坝的冲击力计算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在拦砂坝上安装冲击力传感器测量冲击力值,详细分析不同容重泥石流,不同沟道坡度及不同拦砂坝迎水面倾角等因素下泥石流对拦砂坝坝体的冲击作用。研究表明,影响泥石流浆体冲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泥石流容重、沟床坡度和泥石流流速;在沟道坡度和泥石流总量相同时,泥石流浆体冲击力大小随泥石流容重的增加而降低;在泥石流容重不变时,随沟道坡度的增加而增加;泥石流容重和沟道坡度的影响主要反映到泥石流流速的变化中,推导出新的泥石流浆体冲击力大小计算公式;该公式表明,泥石流浆体冲击力大小同泥石流表面流速呈正比例关系,而比例系数因泥石流容重的不同而不同。分析比较了新公式同原有公式的差异,并举例说明了新计算公式的实用价值,为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