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据宁夏地区电力自助缴费终端运行现状,分析了终端日常运行中票据打印存在的问题,针对终端设备票据计数功能展开研究,对终端票据打印功能进行技术改进。应用结果表明:技术改进后,终端打印缺纸情况实现事前告警提醒功能,解决了终端设备运行中因缺纸无法正常打印的问题,对电力缴费终端应用和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元化缴费终端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改进结果表明: 多元化缴费终端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得到显著提升,节约了运维成本,提高了客户对新型缴费方式的认知度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白银 — 银川东750 kV输电线路两端终端塔向受力侧倾斜问题,对终端塔向受力侧倾斜原因进行分析,采取调整终端塔基础施工工序、补偿基础承载力、提高螺栓紧固率和合理布置反向拉线平衡挠度等技术措施,有效阻止了终端塔向受力侧倾斜,保证了工期,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使用,节约了工程成本,保证了施工安全,提高了铁塔基础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弯曲运行电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弯曲运行引起的闪络、电腐蚀性击穿及绝缘屏蔽层断口处击穿三种故障,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对工频电压下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弯曲角度与弯曲位置的电场分布进行模拟计算,找出了不同弯曲位置引发故障类型的机理,确定了弯曲角度对电场分布不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故障类型与弯曲位置密切相关,当弯曲角度低于 30°时,电场分布变化较小,可保证预制式柔性电缆终端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用于灾害救助的声光一体探生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用于灾害救助的声光一体探生仪,包括纵、横探测头及音频信号采集电路,系统将探测头采集到的图像和声音信号通过杆体传送到终端监视器,以便营救人员采取营救措施。对杆体、小型监视器、照明光源等模块的主要性能进行了剖析,确立了符合系统整体工作的一系列参数。分析了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范围以及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安全、高质量地完成智能化变电站通信光缆施工任务,对光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施工工艺后,通信光缆达到了施工工艺标准,承载业务安全,运行可靠,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宁夏地区地区“三跨”、鸟害外力破坏等特殊地段输电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行,构建了由主站层、网络层和终端层组成的三层系统构架,将视频监测终端和图像监测终端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APN专网进行传输至后台的输电线路可视化运维管控系统,从而实现故障综合研判、作业现场隐患智能管控及大数据综合分析决策等目的,大大提高运维的便利化、智能化。前期试验第一阶段运行效果说明了本系统是一套能实时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8.
引用自助统计分析 ,对华北地区 17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震级分布的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的异常特征。同时 ,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 ,制定了预报规则 ,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配电自动化建设规模逐步增大,配电终端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基础设备。针对配电终端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遥测值精度低、通信异常、遥信不上送等问题,介绍了配电终端的测试方法,依据配电终端的结构及测试方法给出了配电终端质量的评估指标,并结合工作情况对宁夏配电网配电终端质量管控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宁夏电网的实际情况,逐一分析了在线安全分析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单一故障给出辅助决策、在系统中增加安稳策略、通过系统交互获得全网实时数据、在预想故障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断面稳定裕度评估和利用虚拟节点和小支路实现 3/2 母线故障的正确判别等解决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在线安全分析系统在宁夏电网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提升了宁夏电网的在线安全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力企业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及资金支付环节存在的操作繁琐、信息重复录入、系统无法自动清帐、资金支付重复发起等问题,将业务划分为集成业务和非集成业务两类, 理顺业务流程,清晰划分功能界面,实现业务处理单向流动,通过业务协同,减少重复信息的录入。应用结果表明:功能优化后,预算编制简单易行、资金支付安全可靠,提升了对业务前端的管控能力和管控效率,以及整体财务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配电网系统特别是农村电网中,由于人员接触户外表箱外壳接地引下装置而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多有发生。针对此情况,探讨了户外表箱外壳接地方式对于人体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了取消户外表箱外壳接地装置的措施,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必要的配套安全措施,可取消农网户外表箱外壳接地装置,该解决方案对于保证人身安全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预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矿井自然灾害的安全预评价涉及不确定因素众多.本文根据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预评价指标体系、置信度识别准则及评分准则,构造了矿井安全预评价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对矿井的各个安全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用上述方法对黄陵二号井自然灾害的评定结果与实际耦合较好,从而为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分析 2017 年内蒙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接入宁夏电网后对宁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的影响,分别从短路电流水平、直流短路比、暂态稳定特性、直流次同步振荡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上海庙直流接入宁夏电网后会导致宁夏电网短路电流整体上升、直流送端系统有效短路比低、直流双极闭锁安稳装置拒动后系统失稳、直流配套电源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等问题,建议加强蒙西电网网架,从其自身网架支撑该直流送出。  相似文献   

15.
冯平  王仲珏  田为民 《灾害学》2008,23(1):23-26
在现行的水文风险组合计算中,往往需要对非正态分布的水文变量进行正态化处理,这必然引起畸变,从而影响分析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根据Ditlevsen界限,进一步建立了基于二维Gumbel分布的长距离输水系统的综合水文风险评估模型,从而巧妙地解决了串联系统风险计算中如何建立n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的难题。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段的21条主要河流为例,分析了采用Gumbel联合分布来研究降雨量或洪水的联合分布特征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际水文概率的组合计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北段的综合防洪风险是3.1%,其防洪安全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6.
在经典风险评价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简明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完成了中国九大都市群的水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都市群水灾风险呈现出以都市区中心市为核心的(近)圈层状分布;水灾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唐、吉黑、中原、成渝、辽中南和山东半岛都市群.基于上述研究,强调应建立包含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水灾风险应急预案编制与情景模拟以及水灾风险区划与规划的水灾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北京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应用研究选用北京地区近10年的雷电监测资料,以区县行政区域为评估单元,利用层次分析模型评估各区县的雷电灾害风险.模型充分考虑了灾害冲击频次和城市社会经济组成结构等因素,拟定以"灾害历史发生频次、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等作为评估的主要指标,以此建立风险评估方程,划分风险等级.计算得出的风险估算值变化与该地区近10年中实际的雷电灾害发生频次的区县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评估结果表明,北京雷电灾害除与自然闪电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关联外,还与下垫面易损特征及"承灾体"分布密切相关.评估结果的正确性也说明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风险分区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在所有可能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在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风险区划,将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在长江流域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选取不同重复期(20,50,100年),及包括1870年历史洪水和1931,1935,1954,1991,1995,1996,1998,1999和2002年共10次洪水,借助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首先参考洪水灾害淹没图和相关历史文献记录资料,构建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其次对这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进行叠加,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价图.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风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有4个明显的高危风险区,分别是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平原的湖滨地区和公安以下的长江中游河段的沿江一带,尤其是荆江河段以及两江相夹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沿高危风险区外侧为高风险地区,重点在汉江下游、资、沅、澧水、清江流域、皖沿江地区以及太湖流域的部分地区;沿长江于高危风险和高风险地区两侧分别为风险较小地区;其他地区对于洪水灾害而言则为安全地区.评价结果与长江中下游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