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地表水体对酸沉降的响应情况,应用基于酸度平衡的稳态模型计算我国南方地表水的硫沉降临界负荷.文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获得了计算地表水背景硫酸盐浓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绝大部分地表水的硫沉降临界负荷大于2.0 keq·(hm2·a)-1,对酸沉降不敏感.临界负荷小于2.0 keq·(hm2·a)-1的水体主要为部分山地水体.除了这部分山地水体外,其余水体的现状S沉降都没有超过临界负荷,表明它们在短期内不会发生酸化.超临界负荷的地区分布和临界负荷类似,均表现为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和江西3省低于西南和华中地区.对模型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只要模型参数的取值在合适的范围内,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结果造成的误差较小,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2.
用稳态法确定中国土壤的硫沉降和氮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用稳态法确定了中国土壤的硫沉降临界负荷和氮沉降临界负荷.中国硫沉降临界负荷最小[<0.3 g·(m2·a)-1]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河谷以及云南西南部怒江和澜沧江流域,而酸沉降污染较为严重的富铝土区域,总体上都能够承受0.8~3.2 g·(m2·a)-1的酸沉降.根据硫沉降临界负荷可以将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和西北2部分,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只能接受小于3.2 g·(m2·a)-1的硫沉降,而西北部普遍可以接受大于3.2 g·(m2·a)-1的硫沉降,其分界线基本上与4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与硫沉降临界负荷的分布不同,中国氮沉降临界负荷在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格局.中国氮沉降临界负荷最低[<1.0 g·(m2·a)-1]的地区分布青藏高原西部和阿拉善高原,而氮沉降临界负荷最高[>4.0 g·(m2·a)-1]的地区则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四川盆地等.  相似文献   

3.
植被对氮和盐基阳离子的吸收是除酸沉降外另一个重要的土壤酸度来源.本研究基于中国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和元素化学组成确定了中国植被对氮和盐基阳离子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植被对氮的吸收速率普遍较低,而在中国的西北部吸收速率较高,并且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对盐基阳离子来说,吸收速率较高(>2.0 keq·(hm2·a)-1)的植被有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石灰岩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灌丛和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部、云南南部和海南岛西部,而吸收速率较低(<0.5 keq·hm2·a)-1)的植被则主要包括分布在东部亚热带地区的常绿针叶林以及分布在西部干旱地区的各种荒漠和草原尽管中国大多数地区不会因为植被吸收而造成显著的土壤酸度增加,但在少数地区,植物吸收造成的土壤酸度输入却不容忽视(>0.5 keq·(hm2·a)-1)由于这些地区植被吸收造成的土壤酸度输入已经大于或相当于目前的酸沉降水平,而且两者之和也超过了土壤的风化速率,这些地区可能面临土壤的酸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X53 9701570柳州地区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确定/谢绍东…(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6,17(5)一1~4 环信X一5 为了对目标沉降量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测量获得柳州红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地表水化学行性及降水化学背景和现状的数据,应用改进的MAGIC模型计算不同酸沉降量下土壤的酸化过程。结果表明:柳州土壤已处于酸化状态并呈现继续酸化趋势,表层土壤敏感性较强,而底层土壤和地表水缓冲能力较强;该地区红壤不同土种的潜在酸度临界负荷在0.6一3.8keq·hm一2·a一,,S沉降临界负荷在0.7~3·2g·…  相似文献   

5.
X53 9802131应用简单质t平衡法计算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谢绍东…〔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7,18(6)一5~8 环信X一5 荃于植物响应、土坡稼定性、铝浓度、碱度和pH标准,应用简单质t平衡法计算柳州红坡各种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结果表明:沙质红泥土、红沙土、潮沙土、中度侵蚀红坡和潮沙泥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较低,棕泥土和红壤土较大,为保护柳州95环的土坡不受酸沉降危害,柳州土城的潜在酸度和酸度临界负荷分别为1.8和1.9k灼·hm一2·a一‘,硫和氮临界负荷分别为。.70和1.5keq·hm一:·。一’;地表水的…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几个水稻土历年监测的重金属元素变化资料为基础,估计太湖地区水稻土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积累速率并推算本地区相应的几种环境影响的污染通量.结果表明,Cu/Zn、Pb和Cd的积累速率分别达到0.3~lmg·(kg·a)-1、0.2~1mg·(kg·a)-1和0.3~3μg·(kg·a)-1,它们的年污染通量分别为0.5~1kg·(hm2·a)-1,0.5~1.0kg·(hm2·a)-1,0.5~3.0kg·(hm2·a)-1和0.8~10×10-3kg·(hm2·a)-1.观察到有效态含量的积累速率高于全量.就整个区域来说,Pb、Cd的面源复合污染强度明显较其他环境影响因子大,尤其是Cd的污染通量较国际上的报道偏高,说明本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仍然是区域环境质量的制约因素本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变化及其对食物链的影响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必须引起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主要城市酸沉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多年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其17个设区城市的酸雨现状,并研究了济南市和青岛市硫的干、湿沉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a(1997~2001年)青岛市降水酸度位列全省17城市之首,是唯一降水pH年均值低于酸雨临界值5.60的城市;山东省主要城市的降水酸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济南市和青岛市近年来硫沉降总通量基本稳定或呈下降趋势,仍达10t/(km2·a)左右;在硫沉降总通量中,硫干沉降的贡献率达80%以上,而在硫干沉降通量中,SO2干沉降的贡献率要远远高于SO42-干沉降的贡献率.通过分析酸雨前体物排放强度、土壤酸碱性以及气象条件对酸沉降的影响,揭示了山东省内主要城市酸沉降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大气颗粒汞及其干沉降通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1999-07~2000-01,监测了长春市5个功能区及一个对照点的大气颗粒汞浓度.非采暖期,市区颗粒汞浓度范围为0.022ng·m-3~0.398ng·m-3,平均为0.145 ng·m-3,对照点平均为0.084ng·m-3.采暖期,市区颗粒汞浓度范围为0.148ng·m-3~1.984ng·m-3,平均为0.461ng·m-3,对照点平均为0.211ng·m-3.采暖期颗粒汞浓度平均超出非采暖期2倍以上.燃煤与地面扬尘是大气颗粒汞的2个主要来源.地面扬尘对颗粒汞的贡献约占8%~30%.应用理论模型估算汞的干沉降通量,市区颗粒汞干沉降通量为43.06μg·(m2·a)-1,对照点为21.28ng·(m2·a)-1.  相似文献   

9.
大气磷沉降是向地表水体输送营养元素的重要途径.以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为研究区,在库区周围设置了6个采样点,于2020年1—12月期间采集并分析了大气总磷干、湿沉降样品,探讨了总磷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库区水体外源磷输入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 总磷沉降量为1.19 kg·hm-2·a-1,其中,干沉降占比为49.73%,湿沉降占比为50.27%;总磷干、湿沉降量在空间上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s<0.05), 湿沉降量在季节上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总磷干沉降量受到气温、气压和风速的显著影响,湿沉降量受到降雨量的显著影响;总磷年沉降量为65.17 t·a-1,占河流总磷入库量的42.18%.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硫和氮沉降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成玲  谢绍东 《环境科学》2014,35(4):1250-1255
通过实地采集土壤样品和测量其矿物组成,收集植被和大气沉降等数据,应用稳态质量平衡(SMB)法和ArcGIS,计算得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硫沉降和氮沉降临界负荷及其超临界负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前硫沉降临界负荷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高值区分布于惠州大部、广州中北部、东莞和中山南部地区,其临界负荷值大于15.0 keq·(hm2·a)-1;低值区包括江门大部、肇庆大部和深圳部分地区,其临界负荷值小于2.0 keq·(hm2·a)-1.氮沉降临界负荷在1.0~2.5 keq·(hm2·a)-1范围,小于1.0 keq·(hm2·a)-1出现在肇庆等地区.当前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的区域较少,但大部分区域氮沉降超过了其临界负荷;未来随着大气颗粒物浓度的降低硫沉降临界负荷将下降,将出现大片硫超临界负荷区.因此,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加大氮沉降控制的力度,未来在控制大气颗粒物的同时应特别注重硫沉降的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11.
应用稳态酸化模型计算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稳定状态土壤化学模型PROFILE计算了柳州薄层砂页岩红壤和地表水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对模型所需参数,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收集、测量与计算方法,得到柳州地区针叶林植被区域由湿沉降计算总沉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柳州地区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对目标沉降量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测量获得柳州红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地表水化学行性及降水化学背景和现状的数据,应用改进的MAGIC模型计算不同酸沉降量下土壤的酸化过程。结果表明:柳州土壤已处于酸化状态并呈现继续酸化趋势,表层土壤敏感性较强,而底层土壤和地表水缓冲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应用简单质量平衡法计算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植物响应、土壤稳定性,铝浓度,碱度和pH标准,应用简单质量平衡法计算红壤各种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结果表明,沙质红泥土,红沙土,潮沙土、中度侵蚀红壤和潮沙泥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较低,棕泥土和红壤土较大;  相似文献   

14.
稳态法确定酸沉降临界负荷的基本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明确了确定酸沉降界负荷理论的基本概念,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在临界状态时淋溶液中碱度产生的静态质量平衡得到计算到沉降临界负荷的基本方程,由此方程又导出计算酸度,潜在酸度,硫和氮等临界负荷的数学表达式,并讨论了根据对选择对指示生物有机体不发生危害的临界化学值计算了淋溶临界碱度的方法,由此给稳态法建立了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The current acid deposition critical loads in Guangdong, China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ROFILE model with a 3 km × 3 km resolution.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critical loads of potential acidity, actual acidity, sulfur and nitrogen, with values in extents of 0–3.5, 0–14.0, 0–26.0 and 0–3.5 kmol/(hm2·year),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were comparable to previously reported results and reflected the influences of vegetation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oil acid buffering capacity. Simulations of S...  相似文献   

16.
CriticalloadofsulfurdepositionforecosystemanditsapplicationinChinaZhaoDianwu;ZhangXiaoshan;YangJianxin(ResearchCenterforEco-E...  相似文献   

17.
Soil acidification caused by acid deposi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 in some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We present an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current stage maximum allowed load (SML) of acid deposition for terrestrial system in the country. The main idea was that soil base cation exchange as a finite buffer to acidity was included in the soil acidity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 at current acidification stage. We calculated the SML for five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The usual critical loads for the same forests were also calculated by the steady state mass balance model for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ML is a more tolerant limit than the critical load for the forests with soils not acidified seriously at current stage. However, the SML become a more stringent limit to acid deposition when the forest soils have acidified seriously to very low base cation saturation. In this case the SML assessment is beneficial for the soils recovering from a serious acidified state. Based on a national scale database, the SML mapping for non-agricultural soil system in China was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