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丹江口水库河南省辖区总氮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围绕丹江口水库总氮超标问题,以总氮项目为主要目标,以库区和入库河流为主要监测水体,通过对流域内包括面源在内的主要污染源调查,以及对主要入库河流和库内各代表水域的系统监测,研究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时空分布、形态和来源,分析丹江口水库总氮超标原因,并评价丹江口水库总氮污染程度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流域氮素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全面了解丹江口水库流域氮素污染状况,对库区26个点位及10条主要入库河流入库口处的表层水样进行了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采样与监测,探讨了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入库口总氮检出范围为1.31~10.96 mg/L,其中泗河和神定河入库口总氮最高。总氮为库区水质主要限制因子,年均总氮质量浓度为1.13~2.71 mg/L;汉江库区整体上总氮污染水平略高于丹江库区,且与丹江库区相比,汉江库区受点源排放的影响较大。10条入库河流总氮的总年均输入量为63 347.31 t/a,其中汉江的总氮输入量最大;入库河流总氮控制的关键在于溶解性有机氮和硝酸盐氮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省营口市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监测地块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监测分析,在稻田整个作物生长周期化肥、农药的施加等情况下开展氮、磷污染物对地表径流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农药的施加均会使受纳水体中总磷、总氮质量浓度升高,施肥后总氮质量浓度上升最显著,绿色种植在扣除总氮背景值后达到37.7 mg/L,有...  相似文献   

4.
大宁河水体营养盐状况与水华爆发之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大宁河常规监测和水华爆发期间加密监测断面的氮、磷营养盐指标统计,运用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大宁河氮、磷营养盐分布和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华爆发期间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呈正相关关系,总磷是大宁河水华爆发的限制因子.氮磷水平呈现从上游到入长江口逐渐递增趋势,长江回灌作用对大宁河输入部分氮、磷营养盐.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在地表水总氮监测过程中的样品采集、分析及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天津市河道、水库为研究对象,在藻类增殖期采用连续流动法与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对水体中总氮进行比对监测,同时分析水中藻类分类和藻细胞密度。试验表明:虽然两种方法测定总氮的结果精密度基本相同,但二者之间的系统误差存在显著差异,连续流动法较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的测定结果低5.4%。两种方法测定总氮结果的相对偏差与水体中藻细胞密度呈正相关性,当水体中藻细胞密度﹥2.41×108L-1时,对连续流动法测定总氮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相对偏差超过标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总氮、总磷监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部分地表水总氮、总磷的浓度现状和相关标准,重点讨论了总氮、总磷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1年洪泽湖水质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和总磷长期定位监测数据,采用物元分析法研究洪泽湖渔业水质监测站位的优化布设。结果表明,用物元分析法将原来的21个监测站位优化为14个,监测点位优化后对监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红枫湖特征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红枫湖2004年至2007年的特征污染物总磷、总氮以及氨氮的变化趋势以及库容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枫湖总磷严重超标,所有监测垂线超标率为100%;总磷浓度年均值南湖高于北湖,五条监莉垂线由南向北总磷浓度呈递减趋势;从总磷的总量来看,四年间总磷总量增幅较大,2007年比2004年增加895.3吨.总氮、氨氮亦严重超标,年均浓度值超标率为100%,并且氨氮与总氮变化趋势一致.2004年~2007年红枫湖年平均库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污染物总磷和总氮的浓度并没有降低,其总量也随着上升.  相似文献   

10.
在线自动监测与手工分析地表水总氮的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比浙江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总氮在线监测与实验室手工方法,分析进口水质总氮自动监测仪在国内的适用性以及与手工方法的可比性。结果表明,一些国外引进的自动监测仪在国内使用时要根据我国水体的实际情况在实验条件上作一定的改进,改进后的监测数据与手工方法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淀山湖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对2001年—2007年淀山湖水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淀山湖的水质均未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TP、TN、石油类、IMn、COD和BOD5。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0.79~63.57,均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chla与石油类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TP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与BOD5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与水温、DO、IMn、COD、氨氮、TN的相关性不显著。chla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洋河水库水质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洋河水库每年夏季都爆发“水华”现象,水质不断恶化。为研究水库水体水质年变化情况,于2005年对水库5个采样点的叶绿素a(Chl-a)、总磷(TP)等12项水化学指标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洋河水库水质参数概括为5个主要成分,并分析各个主成分的含义以及其月均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空间数据,分析了5个主成分年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意义。结果表明,南库区的水质要明显好于北库区。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promote pollutant monitoring and preserv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e evaluate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s in recent water quality conditions in Japanese rivers. Trend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92 major rivers in Japan using the available water quality data recorded from 1992 to 2005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pollutants in these rivers are analyz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trends for six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is conducted using the Mann Kendall test, a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method. The indicators analyzed are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dissolved oxygen (DO),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pH. The majority of sampling locations monitoring BOD, COD, TN and TP show trends toward de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ver time. Many sampling locations show increasing DO concentra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quality in Japanese rivers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decade,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some places, most notably in the Hokkaido, Kanto, Kinki and Kyushu regions. The improvements seen in water quality appear to be the result of improved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oth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efforts achieved through government initiative.  相似文献   

14.
官厅水库入库断面水质多指标评价与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质量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是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制定的前提和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10个不同类型的监测指标,综合评价了官厅水库入库断面八号桥2006—2017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年际变化特征,识别了不同阶段关键污染指标。结果表明:各年份丰水期(9月)大多数水质指标均优于枯水期(5月),特别是粪大肠菌群和氨氮,但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差异较小。根据水质指标年际变化情况,可将研究期分为污染严重阶段(2006—2007年)、污染改善阶段(2008—2015年)和污染全面好转阶段(2016—2017年)。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特别是粪大肠菌群、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但总磷仍是官厅水库入库河流的重要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地表水监测误差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探讨了地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在13家监测站同步采样、同步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地表水监测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偏差较大的石油类、挥发酚、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等7个监测指标。从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过失误差和质控选择不当造成的误差等各方面探讨误差成因。根据实样测定结果,提出合理选择并统一分析方法、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加强质控措施和修改允许相对偏差等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为地表水监测和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洪泽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洪泽湖水环境和污染源特征,针对存在的氮磷超标导致湖体富营养化、生态退化以及入境客水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制订入湖河流TN标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修复湖泊生态、治理客水和强化水质监控等措施,为有效地改善洪泽湖水环境质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骆马湖水体氮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骆马湖2005年水质监测,并结合近几年的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是骆马湖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之一,主要是总氮、氨氮和硝酸盐氮污染,其主要污染特征是入湖河流、降水、围网养殖和点源带来的污染。针对实际提出了骆马湖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河流5个区域42个断面2012-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及权重,对不同流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第一主成分包括总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第二主成分为氟化物、粪大肠菌群,第三主成分为化学需氧量;其权重分别为5.022,2.256,1.508。评价结果表明,湖北十堰市和丹江口市流域水环境污染相对较重,其次为河南南阳市、陕西商洛市、陕西安康市以及陕西汉中市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