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度和COD对SBR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除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除磷脱氮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考查了温度和COD对其反硝化,以及除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适宜温度范围为18~37℃.在此温度范围内反硝化除磷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而且温度变化基本上不影响反硝化除磷系统PO34-去除量和NO3-转化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实验还发现,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比传统的厌氧/好氧除磷系统节省33%的碳耗.当进水PO34--P质量浓度8.0~9.2 mg/L而COD质量浓度低至220~240 mg/L时就可以保证出水PO43--P质量浓度小于0.5 mg/L.而传统的厌氧/好氧SBR除磷脱氮系统则需将进水COD质量浓度提高至350 mg/L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硝氮和磷的单一胁迫对伊乐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和低质量浓度的硝氮或磷胁迫下,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量比的变化不大,SOD、POD和CAT活性则持续增大。在递增硝氮质量浓度胁迫下,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量比、CAT活性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SOD和POD活性持续上升;磷胁迫时,叶绿素质量比持续下降,而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和SOD、POD、CAT活性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在低质量浓度硝氮或磷胁迫时,抗氧化酶随时间延长活性增加,直至危害消除;在高质量浓度硝氮或磷胁迫时,伊乐藻内抗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最终抗氧化酶系统崩溃。72 h内伊乐藻能耐受26.12 mg/L的硝氮或3.37 mg/L的磷的胁迫,硝氮和磷质量浓度高于此时,伊乐藻作为修复植物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相变调温防护服的阻燃性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统开展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选取2种相变温度的相变微胶囊、2种阻燃基布,利用干法涂层工艺制备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选取2种阻燃剂,以45%和75%的比例涂覆在相变微胶囊涂层的表面,制成16种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基于锥形量热仪进行涂层织物阻燃性能测试,分析阻燃剂对涂层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阻燃整理的涂层织物相比,有机硅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42.22%,磷氮型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25.07%,并且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总热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另外,有机硅型阻燃剂明显降低了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量,而磷氮型阻燃剂有效地延长了织物开始释放热量的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因此,2种阻燃剂从不同角度优化了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了相变调温防护服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DOPO(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多聚甲醛、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含二羟基的DOPO衍生物DHDOPO,并作为反应型阻燃剂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链结构中,制备出一组不同含磷量的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法和垂直燃烧(UL-94)法测试材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在含磷量为1.5%时,氧指数达到35.0%,并达到V-0级别。锥形量热计(Cone)数据显示阻燃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具有更低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说明具有更高的火灾安全性。此外,还通过热重分析(TGA)实验研究了DHDOPO对环氧树脂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燃烧过后的炭渣形貌进行分析,推测了燃烧的过程和阻燃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生态工程技术的低费用、低能耗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地下渗滤).分析了2003-2005年该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H4 -N的去除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7-9月去除效果最好,12月和1-3月去除效果最差;温度对磷的去除影响很小;COD、SS、TI、细菌总数、NH4 -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2%±1.4%、86.8%±1.8%、88.2%±3.4%、98.3%±0.1%、62.8%±3.2%,出水水质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89)和沈阳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张园 《安全与健康》2004,(7S):51-51
聚磷酸铵(简称AP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最重要的磷系无机阻燃剂,是膨胀型阻燃剂(IFR)的主要成分之一,膨胀型阻燃剂由碳源、酸源及气源组成,其活性成分为磷和氮。它与含卤阻燃剂不同,不需与氧化锑并用。含膨胀型阻燃剂的高聚物燃烧时,表面能形成一层膨胀炭层,此炭层阻燃、隔热、隔绝空气,烟雾少,也不易形  相似文献   

7.
污泥中氮磷在灰潮土上的淋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土地利用时,其中富含的氮、磷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本研究通过测定模拟土柱淋洗液,分析了两种污泥中氮、磷在灰潮土中的迁移性.测定项目包括:pH、EC、硝态氮、全磷.结果表明,土壤淋洗液的pH变化不大,电导率、硝态氮、全磷则明显增大,并随淋洗次数的增多逐渐恢复到空白水平,而且淋洗液的电导率与硝态氮和全磷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施用量程桥污泥控制在30%,竹园污泥在10%以内就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氮、磷污染.  相似文献   

8.
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百户新装修居室进行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系物的监测,发现新装修居室中甲醛污染严重,超标率达80%,近1/3超标2倍以上;苯系物中以甲苯、二甲苯的污染为主要特征,超标率分别为10%,23%,苯污染不显著,3种苯系物经SPSS13.0统计学分析在0.05水平显著相关,具有同源性。另选取4户装修居室进行甲醛、苯系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甲醛、苯系物浓度都随时间呈逐步下降趋势,在装修后的前3个月释放速率最快,而后趋于平缓。甲醛释放具有长期性,并通过理论推断和具体实验获得同一结论;苯系物在装修3个月后基本释放完全,严重污染的约需6个月。对于实验过程中温度、湿度、材料种类和负载量以及空气交换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刘芳  彭嫚  张鹏  吴琼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3):1263-1268
现阶段甲醛是超标最严重的一类室内空气污染物,针对室内环境空气中甲醛污染问题,设计搭建一台便于测试且可替换净化模块的空气净化装置.测试并分析甲醛气体在单独或集成使用不同净化技术时的衰减特性,包括净化技术、送风量、初始质量浓度对甲醛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条件下,"活性炭+光触媒"对甲醛去除效果较单一技术更佳;组合净化在等浓度变风量情况下存在最高甲醛去除率并对应的最佳送风量为140 m3/h;初始质量浓度影响净化模块的处理效率,在一定范围内,一次净化效率随初始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污水中氮、磷的含量,采用吸附法去除水中的氮磷.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复合处理,结果表明,改性复合后沸石具备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复合沸石吸附氨氮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而吸附磷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叶洛维奇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阐明复合沸石在脱氮除磷过程中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