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08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依据《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在广泛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有关部门、行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研究确定了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告2008第1号(目录)),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08年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依据<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在广泛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有关部门、行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研究确定了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告2008第1号(目录)),刮吸泥机、污泥浓缩脱水机(水污染防治设备)两个环保产品被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和朱总理“要特别注意培育名牌意识,要特别注意培育名牌产品”的重要指示,加快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应对“入世”挑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定于四、五月份与中国质量报社等单位,联合开展最具冲击世界名牌实力品牌的行业情况及重点企业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明确我国优势企业所在行业的总体现状,了解优势企业的现状及在世界上的位置,找出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冲击世界名牌所面临的困难。综合分析,优中择优,推出十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大力扶植,精雕细琢,打造出我国的世界名牌产品,达到弘…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进行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于9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揭晓。其中,6家中国环保企业生产的6个除尘器品牌产品进入榜单。环保产品首次入选中国名牌产品,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向这些企业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保产业》2006,(4):20-20
3月27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2006年1号公告,公布了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其中环保产品除尘器(袋除尘器、电除尘器)名列其中,环保产品首次列入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为积极推进我国名牌战略的实施,规范“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制定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01年6月 15日公布。 该《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年-201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办法中所称中国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顾客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经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的中国制…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创名牌旅游产品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名牌产品在现代经济中的竞争意义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面对市场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和5大行业宣布实施名牌战略。名牌产品具有超群的质量,集高信誉、高素质、高文化品位、高知名度于一身,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只要是同类商品中具有选择弹性的,就愿意将货币投向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名牌产品能迅速占领市场,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名牌产品不仅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渠道,而且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能力的集中反映。2名牌旅游产品的涵义2.1旅游产品的涵义旅游产品包…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29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了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共有16个行业的183个产品入围。今年的入围评选要求所有列入名录的产品都必须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鼓励自主创新,推动农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及区域间协调发展。中国名牌目录的确定旨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保产业》2007,(4):35-35
2007年3月29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了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共有16个行业的183个产品入围。今年的入围评选要求所有列入名录的产品都必须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鼓励自主创新,推动农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及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进行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于9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揭晓.其中,6家中国环保企业生产的6个除尘器品牌产品进入榜单.环保产品首次入选中国名牌产品,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向这些企业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1.
根据科技部公布的《“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将以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为优先合作重点,努力为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重庆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重庆市“十一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提出的“十一五”环保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和任务,介绍了重庆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趋势,2010年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目标和重点投资项目,以及保障环产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丰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四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公司有两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集团以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王心芳会长在2006年7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工作会议上,就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环保产业“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及“十一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的工作思路做了讲话(本文为讲话摘录)。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全新挑战。《中国环保产业》自2007年第10期起,全新推出“专访”栏目,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理念的交流平台,分享成功经验,解读发展困惑,共商应对举措,寻求合作机遇。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别约访了一些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或者在新兴领域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家和学者,有关文章将陆续刊出。我们期待更多的读者加入讨论,共同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和省级产业目录为研究对象,从纵向上对我国产业目录沿革进行梳理,从横向上对省级产业目录主要特点进行剖析,归纳了现行产业目录存在重点导向和区域差异不明显、产业布局在空间上落实差、落实监管不到位、目录之间衔接不够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各级产业目录层级体系建设、强化重点导向、加强目录整合衔接、落实全程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保产业》2007,(12):9-20
2007年11月22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务院第一次以国发形式印发专项规划,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环保事业的宏伟蓝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并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和环保产业优先发展领域。《规划》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四川环境》2009,28(3):I0004-I0004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是首届“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之一和“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着力培育的“30户迅速做强做大类的大企业大集团”之一。公司具备年生产粘胶长丝5万吨、棉浆粕7万吨、绣花线1万吨的能力,粘胶长丝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位居行业前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保产业》2014,(10):60-60
华时捷环保公司是专业致力于环境在线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国家重点高新环保技术企业,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建设运营于一体,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整套环境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现为湖南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湖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湖南省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20.
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冶炼厂是一座以铜冶炼配套烟气制酸为主业的综合性大型炼铜厂。现具备年产粗铜12万吨、电铜17万吨、硫酸45万吨的生产规模,并综合回收和开发黄金、白银、粗硒、喷砂磨料等多种产品,年销售收入达40多亿元。主产品“铜冠”牌高纯阴极铜为“中国名牌产品”、LHE注册产品,“铜冠”牌金、银锭为“安徽省名牌产品”,“铜冠”牌银锭为LBHA注册产品,企业荣获“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