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氡观测仪器标定中 ,关于标定K值的使用方法 ,《规范》规定 :当新—原K值相对偏差小于 5 %时继续延用原K值。但在实际观测中 ,这样容易导致误差积累。本文从日常观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分析 ,认为在每年仪器标定后 ,无论标定的仪器新一原K值相对偏差是否大于 5 %,都应采用新K值。  相似文献   

2.
洛阳水氡自1976年5月至1979年3月,在近三年的时间内氡值增长幅度达94%。为了搞清问题的实质,在调查落实的基础上,对资料和各种干扰因素作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引起洛阳水氡长趋势、大幅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和流量的影响。本文还对1980年9月以来,氡值在排除流量干扰后所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国家地震局从加拿大PYLON仪器公司首批引进五台R_N-105型固源装置,首批应用于我省观测仪器的标定工作。与过去传统的液体源标定法比较,优点突出,效果良好。主要特点是: 1.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标定周期。采用新型固体源标定,省去了液源使用前后各20分钟排气时间和标定时15分钟鼓泡时间(共约一小时)和一天以上的氡积累时间。按规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外地震学界,围绕要不要公开进行地震预报,能不能承担社会性地震预报的重任,长期争论不休。其内在的原因是地震灾害的影响,地震科研的特点,特别是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过低。在地震预报难度甚大,而实际工作中又不能放弃的形势下,应采取适当的地震预报战略。正确评价、正面宣传地震预报水平,以综合减灾措施支持地震预报,严格把好社会性短临预报关口,掌握好内部预测意见向社会发布的过渡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江苏地磁台站Z分量整点值资料,研究了江苏地区Z分量整点值的相关性及在江苏地区地震预报中的作用,给出了该法在江苏地区的异常判据指标,并应用该指标提取了1990~1997年的三个异常,其中两个异常有地震对应。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3,(4)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自然现象。从地球诞生开始,地震就没有停止过。在通常情况下,因其震动的幅度和影响不大,我们不能明显感知,但是,剧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惊魂失魄的人类在屡历地震之灾后发现,与人类同在一个家园的动物中,不乏天才的“地震预报专  相似文献   

7.
李守广 《灾害学》2005,20(2):120-120
地震前兆观测及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是地震预报的基础,这就要求观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显而易见,观测资料能否真实可靠地反映地壳内部结构构造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对观测点和观测项目的选取及观测方法及观测设备的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对汉中一个泉眼集气装置的设计及设计原理,设计该装置是为数字化观测氡、汞而准备的.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和国家地震局短临预报卡片相配套的较适合江苏地区的预报效能评价方法。此方法从地震三要素、地震预报实现级别、地震预报实现因子及业绩系数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寻求一个适应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适合江苏地区地震预报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报的失误和强震可以直接和间接地造成较大灾害。表1给出了1966年以来地震部门提出并由政府发布的发生在我国大陆人口较多地区的9次7级以上地震的预报情况。从表中可知,目前有的地震类型可以预报,有的还预报不出来,这是地震科学发展水平决定的。总的来说,地震预报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地震预报无论准确与否,只要向社会发布,都会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对地震预报、抗震防灾、震害救灾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公众心理影响等诸问题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报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949年,前苏联政府开始资助地震预报,于1953年在塔吉克加尔姆地区建立实验场,为国际地震预报研究奠定基础。1956年,中国在12年科技长期规划中提出地震预测研究计划。1966年3月河北邢台地震的发生揭开了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新篇章。接着是积累了海城地震预报经验的同时却未能对唐山地震做出短临预报,使人们认识到预报经验总是有局限性的,实现地震预报有其艰苦性。从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地震事业更是长足进展,建立了现代化的观测台网和数据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开展滑坡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抗滑桩是治理滑坡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地基系数计算桩的受力原理出发,推导出"K法"、"M法"的适用条件以及滑坡推力分布形式。结合即将通车的盘兴高速公路K35+300处高路堤滑坡的特有煤系地层等深厚强风化软质岩层条件下抗滑桩设计实例,采用"M法"对两种滑坡推力分布下不同M值对抗滑桩内力等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出类似地层岩性下抗滑桩设计的要点和经验,可供类似滑坡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有中国地震台网的实际情况,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能力,提出地震台网的优化原则和实施方案。文中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的发展和现有的监测能力。在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和黑龙江等边缘地区增加十个地震台站后,可以增强全国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从而达到地震预报对资料的要求。最后还讨论了地震台网优化原则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江苏两次中强地震前,镇江水化台所观测到的水氧异常形态,并就该井因取样方法改变对氡值的影响作了分析,认为镇江水化台的氡值在两次中强震前所表现的异常形态不一致,不是因为取样方法改变所致,而可能是因为两个地震的发震构造、震源参数、震中距不一致所造成的。最后,文章还对该井水位、流量的前兆异常和震时效应进行了论述,指出,自流井应该充分发挥一井多用,综合观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和日、美、前苏联勘称是世界上地震预报研究的四大强国。但由于中外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和地震环境的不同,所以在地震预报探索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 地震预报的目的──报震减灾与科学研究 中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目的很清楚,即报震减灾。从1966年开展地震预报以来,我们始终遵循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并作为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责任性任务。美、日等发达国家,是把工程抗震作为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办法,而地震预报只作为科学研究来进行的,不赋于实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聊古一井数字化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科学合理的气水分离装置对于获得真实可靠的观测结果具有重要作用;保障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是数字化氡观测的重要环节之一。聊古一井数字化氡的变化特征主要受气温、气压和井压的影响,分析和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是数字化观测资料分析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引用自助统计分析 ,对华北地区 17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震级分布的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的异常特征。同时 ,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 ,制定了预报规则 ,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冯德益  林命周 《灾害学》1990,(4):1-7,19
本文把多级模糊决策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文中详细论证和推导了多级模糊决策方法与模型。该方法使决策部门可以根据输入前兆的变化随时作出合理的对策。文中还给出了地震预报多级模糊决策数字解实例,并用回顾法讨论了1976年松潘7.2级地震的模糊预报决策。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报的研究和实践肯定是要继续搞下去,必须以地震预报的基础研究和经验预报并重的原则作为未来地震预报战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地震预报为例,应用攻关研究中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办法来定量分析地震预报的能力。同时,阐述了地震预报的某些科学问题,如地震观测的间接性和异常的离散性,难以区别的地壳变动异常和地震异常,地震前兆的复杂性以及地震的混沌性。  相似文献   

20.
在提出极值分布区间估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地震预报中的区间估计问题。文中以年最大地震震级分布服从Ⅲ型极值分布为例,介绍了区间估计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