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建暴雨洪灾时空变化与区域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库资料,重建了1971—2005年福建暴雨洪灾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以县域为单元,根据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福建暴雨洪灾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福建洪涝灾害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与暴雨次数的年际变化并不一致;年内非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71.2%集中在4—6月份,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81.3%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东西分异明显,东部以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根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4个二级区;西部以非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依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3个二级区。分阶段研究表明,洪涝灾害的分布范围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并与暴雨频次和持续时间呈不同步增长,反映了福建的洪涝灾害是主要致灾因子暴雨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承灾体的脆弱性加大了洪涝灾害灾情,福建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格局和区域划分可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香  沈金瑞  陈静 《灾害学》2007,22(2):31-35
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I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反映福建台风灾情加重与灾害本身损失加大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建议了一个较简单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福建台风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风险进行评价,应用Mapinfo7.0软件,编制了福建台风灾害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致灾因子危险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这一地区应该采取预留高风险区,与“台风灾害风险”共存的对策,提高台风预报准确性;承灾体脆弱性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厦门、泉州、福州、莆田和漳州等地,还零散分布在三明、龙岩等地级市,这些地区应该采取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和人口素质等对策,以降低承灾体脆弱性;风险高值区位于闽南沿海的漳州、长泰、龙海和厦门市,闽中的泉州东南沿海、莆田市和福州东南沿海,这些地区应该成为福建省防御台风灾害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是当前灾害研究领域的主要难点之一。以经济发达、灾害频繁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分析单元,以人类生命体作为受灾对象,尝试进行了区域多灾种综合风险度分析。致灾因子方面选取地震、台风、洪水;选择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交通状况、通信设施和医疗状况等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以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暴露性指标。以历史上各致灾因子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为权重依据,将各致灾因子进行加和得到多致灾因子的危险度指数;使用熵值法对脆弱性的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脆弱性指数。将得到的多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合并,得出各县的人类生命多灾种综合风险度指数。结果表明:高风险度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区域、台州市的南部。所得风险度指数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内各县区人口受到多灾种综合影响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脆弱性的诊断思路。通过分析,建立了台风灾害发生过程和灾害发生以后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以福建县域为单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有从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反映台风强度和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显著,建议应该制定区域综合减灾模式,逐步降低脆弱性,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6.
模糊综合评判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灾害的后果是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承灾体的脆弱性研究对灾害理论以及减灾政策的确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承灾体脆弱性等级评价是该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建立了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7.
陈香 《灾害学》2007,22(3):6-10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脆弱性的诊断思路。通过分析,建立了台风灾害发生过程和灾害发生以后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以福建县域为单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有从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反映台风强度和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显著,建议应该制定区域综合减灾模式,逐步降低脆弱性,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16,(2)
依据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构建简易的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1990-2013年福建省滑坡灾害的数据资料,构建滑坡灾害的数据库,编制以县域为单位的福建省滑坡灾害分布图、时间变化图和风险分布图。研究表明:福建省滑坡灾害年内变化大、年际波动上升、地区差异大;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影响,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高值主要分布在沙县和漳平市等闽中地区,与福建省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相似。据此构建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系统,提出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监控预警、完善工程措施和风险规避等风险管理模式。为福建省滑坡灾害风险的评价与管理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灾害实时风险监测对抗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干旱灾害风险的业务化监测为出发点,从造成农作物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孕灾环境稳定性3方面入手,采用相关系数法和熵权法确定干旱灾害实时风险监测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基于风险加权求和、幂权乘积模型对农作物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实时监测研究。以2014年河南干旱为例,结果表明,灾害风险的变化是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及孕灾环境三者的叠合效应。整体上,2014年河南干旱农作物风险表现为7月份风险最高,8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与统计的灾情数据趋势一致;在空间上,中部地区较高,南北相对较轻,符合灾情数据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本研究思路构建的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方法能很好地展现河南农作物干旱灾害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在未来农业干旱风险的实时监测业务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辰  王强  李海宏  潘顺 《灾害学》2023,(2):141-149
气象灾害是上海等超大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如何定量挖掘气象条件的致灾影响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研究基于近10年的气象类报警灾情数据,采用FP-Growth频繁模式挖掘算法开展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识别,得到气象对于典型承灾体的致灾影响阈值,并且基于挖掘结果构建了气象条件与典型承灾体的气象致灾知识图谱。结果表明:暴雨灾情主要分布在100~250 mm的大暴雨区间以及50~100 mm的暴雨区间,其主要承灾体为房屋、车辆、道路和小区;大风灾情主要分布在10.8~17.1 m/s(6~7级风),其次为17.2-24.4 m/s(8~9级风)区间,主要承灾体为车辆、道路、树木、房屋及相关构筑物。并且在不同统计时段灾情通常都集中于风雨共同影响的区间范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对角线分布特征。通过FP-Growth挖掘可以得到一些较为明显的致灾特征,如强降水会导致工厂、加油站、市场、学校、幼儿园、仓库、车库等积水,强风会导致电信设施、加油站、围墙和大棚受损。此外,强降水和大风的共同影响还会造成加油站、学校、幼儿园等灾情高发。本研究通过构建定量化的气象致灾影响知识框架,从而加深对于灾害性天气致灾影响的认识,为...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台风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陈香  林炳荣 《灾害学》1998,13(3):56-61
根据《台风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以及福建省防汛办的台风灾情记录及其它台风资料,分析了福建省台风灾害具有:颇次高,强度大,灾害时间集中,频度大,影响范围广,登陆地点集中;灾情严重和连锁反应显著等特点.并讨论了台风灾害对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针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特点提出减轻台风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影响黄渤海域热带气旋的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71—2000年北上影响辽东半岛及黄渤海域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路径分类及灾害特点,结果表明,台风是造成黄渤海域风浪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辽东半岛地区,最大暴雨是由台风引起的;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不同;热带气旋活动具有群集性,在产生风暴潮、暴雨的同时,常引发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加重了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0513号台风"泰利"灾害成因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5年8月31日到9月4日,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河南6省遭受0513号台风“泰利”影响,造成1 962.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159人,直接经济损失154.6亿元.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和诱发的气象次生灾害是该台风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针对台风灾害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4.
滇、桂、粤、闽、台灾害链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瑾冰 《灾害学》2002,17(2):82-87
由于对洪水、台风和巨大风暴潮的长期预测尚有一定困难,因之需要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对滇、桂、粤、闽、台地区历史上大震后同年或次年发生上述重大气象灾害的事实,讨论了灾害链的预测,同时也讨论了灾害链的形成机制,包括构造活动、北回归线效应以及孟加拉湾大桥活动的双重后果。文中还提出了4条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清朝,闽台已经成为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洪水、干旱、台风、地震与瘟疫等.对福建危害最大的是水灾,对台湾危害最大的则是风灾.两岸人民为抗击自然灾害而共同努力,清地方政府采取多项救灾措施如蠲免、赈粮、捐赀及赋予台湾官员独断财权以应付突发灾情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Jeffery SE 《Disasters》1982,6(1):38-43
This paper argues that natural disasters are not a category of events which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broader Issues of development, since economic change can create vulnerability to natural disaster. The analysis of case studies from the Dominican Republic shows how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cale commercializ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created such vulnerability by reducing or restricting the resource base of certain sectors of the population. It b suggested that the vulnerable state of a popul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much a cause of natural disaster as the extreme physical phenomena Involved.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both for a broader framework for analysis of disasters and for strategies to reduce such vulnerability to be an Integral part of long term development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