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澳大利亚素来有"环保王国"的美誉,其民众较高的环保意识和浓厚的环保参与热情,得益于澳大利亚社区环境教育的开展。社区环境教育在澳大利亚发展了十余年,它与工作场所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并列,是澳大利亚环境教育的三种主要途径之一。近些年澳大利亚开展的空气质量社区教育活动广泛应用参与、社会营销等多种方法,提高社区民众环保意识,改善社区民众的行为和选择,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成效显著。本文将根据澳大利亚空气质量社区教育项目开展实践,系统总结其开展和评估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并对于我国开展空气质量社区教育提出建议措施,以推动我国空气质量社区教育项目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8,(3):86-87
广东的环境教育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涌现了许多先进学校、社区。本刊作为广东环境教育主管部门的唯一指定刊物,本期特别策划了“绿梁南粤”栏目,专题发布广东环境教育权威信息,介绍典型经验做法,展示先进单位风采,以期促进环境教育的大交流、同进步,推动环境教育更上一层楼。[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对广州市中小学生环境素质现状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社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媒介等因素在中小学生环境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环境教育比较分析,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机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政府、社区、和学校间的联系等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环境教育的经验与特色,为两个地区提供相互借鉴和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08,(7):60-61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是一个致力于公众环保教育的非营利民间环保组织.是联合国环保署的中国民间联络站。其宗旨是通过营造大众环境文化,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有:独立制作环保影视栏目和影片:撰写推广环保读物和宣传品,编辑《草根之声》:举办环保论坛;建立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推动绿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开展绿色列车、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绿天使艺术团.国际交流和耗材回收等环境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6.
刘丽红 《环境》2002,(9):35-35
《21世纪议程》建议“学校应让学童参与地方和区域的环境卫生研究,其中包括安全的饮用水、卫生和食物及生态系统等,并使他们参与有关的活动。”因此,环境教育应从学校向社区辐射,结合社区进行的环境教育。一、开展社区调查,辨别环境问题开展社区调查是辨别社区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基础。开展社区调查,教师首先应将学生按居住地分组,与学生商讨并选择社区作为环境探究的地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对社区的需要、资源进行评估。方法可以是在社区内进行观察或是访问社区领导。内容可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9,(12):59-59
我校在2005年12月晋升为省一级学校,后,就把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校园作为新的发展点。学校提出了“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一座城市”环境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丹阳市云阳中学自1994年以来,将环境教育纳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进行环境教育课题研究,使环境教育成为学校鲜明的一大办学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效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百万小学生环保系列宣传活动先进集体、江苏省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镇江市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跻身首批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行列。目前,学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文明行为、卫生习惯普遍提高,学校损坏公物、花木的行为明显减少,家长、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有所增强,文明水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0,(Z2)
在课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环境教育,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具有校本特色及开放性的环境课程体系,环境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延伸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环境教育实践中,环境校本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应以课标为准则,合理整合环境课程内容;把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整合,优化学习方式。该环境教育实施模式可让师生在观念、行为、途径和学习方式方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加强社区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加强社区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对社区环境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沿海环境》2002,(12):16-17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绿色社区是指自主建立并长期保持社区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绿色社区的核心要素是社区环境管理体系,是社区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管理体系不必独立于社区管理机构而另外设立,而应将环境管理纳入居委会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明确的目标和职责,有必要的机构、人员、资金、设施保证,有环保宣传和具体环保行动,有自查、纠正和改进机制。创建绿色社区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以人为本、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控制扬尘、汽车尾气、脏乱差、能源资源浪费等公众造成的环境问题,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上海部分地区市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季萍  汪菁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6):383-385
根据上海市曹杨街道垃圾分类收集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社区市民的环境与环境行为的现状和特点。从中发现67%的人了解垃圾分类收集的方法;89%的人认识到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市民通过不同的媒体获得环保信息来提高环境意识。分析表明市民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等背景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他们的环境行为,但人们的环境意识对他们的环境行为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环境教育和环保宣传应作为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波罗的海地区的农业与环境:行动议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恢复波罗的海生态平衡而言,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对动态多样性的农业部门和农村社区成功地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措施。这种挑战存在于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处于经济过渡时期的国家和实行传统市场的经济的国家均涉及结构的显著及对农村社区的有关影响。伴随着实行经济调整的国家的经济持续恢复以及预期中的欧盟成员的扩大,这一过程将变得更为复杂。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涉及到政策的支持,以及财政、技术和教育方面的干预。通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社区是学生生活、学习、交流、休闲的场所,社区的环境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顺应了"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积极趋势,促进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全面的教育网络。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把它纳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首次中美环境合作非政府组织论坛于9月2日至3日在华盛顿举行。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在中美两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促进更为有效的公众参与,尤其是要通过交流,促进中美之间的更多的合作。论坛的议题涉及环境教育中的公众参与,以社区为基础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和和法律问题,网络建设及延伸和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近百名来自中美两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和环球中国环境学者学会(PACE)等论坛组织者,为论坛的举行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次中美民间环境组织合作论坛召开  相似文献   

16.
抓好农村环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首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农村环境教育,主要是领导层的教育,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要贴近生活要有针对性,政府要有措施作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我国现行环境教育大致可分为:学校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可提高环境从业人员综合环境素质,更新其业务知识,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18.
《沿海环境》2002,(12):16-16
我国十分重视环境教育工作,确立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环境教育是一项终生教育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环境道德素质和环境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我国的环境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一)环境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以下的少年儿童。主要任务是通过教授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境素质。环境教育内容已列入教育部《中小学加强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义务教育小学和中学各科教育大纲》。据统计,全国由环保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环境教育教…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培育和增强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强化环境教育,对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西部大开发,环境是基础。我市开展的全民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活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咸阳经济强市的新形势下,在广大城乡社区和各行各业的基层单位开展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组织动员全社会各…  相似文献   

20.
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缺乏父母监护,存在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教育环境缺失,亲情饥渴导致的幼儿心理、行为出现偏差,社区补偿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社会关爱不足等情况。改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应以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构建为主旨,建立以社区为本的城镇学前留守儿童教育补偿体系。切实做到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政策保障体系,以幼儿园为主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行动计划,以地方高校为依托,构建社区浸润式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