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静态箱法是测定土壤中气态污染物释放通量的常用方法.为了阐明静态箱内污染土壤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的特性,本文考察了 土壤中VOC种类、含量、气温和箱体内空气扰动对VOC释放通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静态箱内VOC浓度可在5 min内达到平衡或开始衰减,前30 s的VOC浓度变化可用于计算土壤的VOC释放通量.静态箱内土壤的VOC释放通量与其lgKow值和分子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VOC含量越高,其VOC释放通量越大.同时,静态箱内污染土壤的VOC释放通量与室外气温呈正相关,表明在实际测定VOC释放通量时应考虑气温的影响.对比静态箱内设置不同风扇个数时VOC的释放通量,发现设置1个风扇时测得的VOC释放通量最大,表明在该条件下实现静态箱内污染物 混匀是较适宜的.本研究揭示了静态箱内土壤VOC释放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科学评价污染土壤的VOC释放能力并进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6.
7.
8.
中国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频发,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成分复杂,来源广泛,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中国近十年来室内VOCs在来源、浓度水平、影响因素及健康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室内建筑装修材料、人类活动及室外污染等来源都会影响VOCs的室内浓度;中国住宅内甲醛、苯等VOCs污染普遍存在,家具市场是甲醛污染最高的公共场所;VOCs浓度受到温湿度、通风和装修时间等因素影响;中国室内部分VOCs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值超过美国环保署可接受水平.调查更全面的室内VOCs数据,探索对各类因素影响机制,提出更有效降低VOCs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措施将是未来室内空气治理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前,挥发性有机物(VOC)对臭氧等大气污染的贡献持续受到关注,各地陆续出台包括限制加油站排放在内的VOC管控举措.西安市作为汾渭平原特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加油需求量大,加油站排放的VOC污染不容忽视.为更科学地了解加油站VOC排放对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影响,为加油站管控和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稀疏矩阵排放模型SMOKE构建了网格化的西安市加油站VOC排放源,并采用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加油站VOC排放对夏季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考虑加油站VOC排放后,敏感性控制试验所模拟的2018年7月臭氧(O3)、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浓度略高于无加油站VOC排放的基准情景试验模拟结果;(2)与基准情景试验类似,考虑加油站VOC排放控制试验模拟的2018年7月O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特征;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为上午浓度较高且出现浓度峰值,而下午浓度水平整体降低,在晚上浓度又逐渐攀升;(3)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仅考虑西安市加油站排放VOC对空气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混合食品垃圾(FW)及以橙子、生菜、土豆和西红柿为代表的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组分好氧降解过程中排放出来的11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混合食品垃圾好氧降解过程中VOCs总排放量为951.80mg·kg-1,主要为有机硫、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分别占VOCs总排放量的43.1%、53.3%和2.1%.橙子、生菜、土豆和西红柿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好氧降解过程中VOCs的总排放量分别为12736.72、118.67、57.40和228.08mg·kg-1,主要成分均为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含氧化合物分别占橙子、生菜、土豆和西红柿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VOCs总排放量的13.5%、80.9%、85.9%和79.5%,萜烯分别占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VOCs总排放量的86.5%、16.6%、8.2%和15.6%.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综合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不同历史阶段污染防治的历程与积累的经验,有助于我国在比较的视野中正确认识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探索属于自己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包括污染防治政策制度设计、环境管理经验、各国的协调合作等。 相似文献
12.
锰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评价及修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积累指数及Lars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湘潭锰矿废弃地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CA、Mn、Pb、Zn、的地积累指数均大于5,达到极严重污染水平,Cu为中等污染水平。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Mn、Pb、CA为极强的生态危害,Zn为中等生态危害,Cu为轻微生态危害,Mn、Pb、CA生态危害系数均高于极强生态危害系数的临界值,为该地区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因子。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属于极强的生态危害。两种评价方法对比,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略为保守,两者结合更具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化学形态与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提出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控制对策,并提出通过建立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标准体系,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收集"十二五"期间重金属污染事件网络媒体报道的重要案件,从由重金属引起的人体健康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和突发环境事件为切入点,分析媒体报道中反映出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污染源治理、信息公开、环境监管、企业主体责任、协作机制和环境健康管理的角度,提出"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控建议,为"十三五"相关部门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射阳河底泥重金属沿程变化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射阳河流域沿程20个底泥样品中6种重金属(Cr、Pb、Ni、Zn、Cu、As)的含量,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其进行了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As在近一半的采样点没有污染,其他重金属污染均普遍存在,但多数属于轻度污染。Zn污染最为严重,几乎全程都是偏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污染。纵观射阳河全程样品FN04,SY07污染最为严重,前者与其支流西塘河的污染有关,后者可能与河闸上侧的死水状态有关;黄沙河污染最轻,与河流沉积物粒径比较粗而导致的对重金属吸附能力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污染具有难逆转性和隐蔽性,与地表水污染相比,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更大的难度。所以,对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做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在对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