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开展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即"三线一单")的划定和编制,通过青海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对青海省空间生态环境基础状况、结构功能属性进行系统评价,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科学确定青海省"三线一单",明晰空间布局、污染物控制、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管控要求,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构建符合青海省实际的分区环境管控体系,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青海省等大部分省份“三线一单”编制成果已经发布,其余19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线一单”工作也进入成果审核阶段,预期2020年底发布完成。本文在成果表达和地方实践的基础上梳理了“三线一单”的作用和功能定位,认为“三线一单”实现了生态环境空间管控落地,是适应“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发挥源头预防作用的重要举措。“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凝结了源头预防生态环境风险的空间管控思路,技术逻辑从问题和目标导向出发,形成区域开发的“框子”和“规矩”,确保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功能健康性和过程持续性。基于技术逻辑和已发布成果的案例分析可知,“三线一单”实施能够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地方立法等领域的绿色化发展水平,支撑生态环境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是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要制度。目前,全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建立,全面进入落地实施应用阶段。本文在对“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方面厘清了“三线一单”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三线一单”体系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推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简称"三线一单")是一项重大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目前国家已经发布相关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并在长江经济带12省市全面启动编制工作,其中划定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是"三线一单"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生态环境部"三线一单"试点城市编制实践,从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内涵与框架、技术方法、管控措施设计等方面,提出大气环境质量底线体系与划分技术方法,以期为进一步规范"三线一单"编制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塘镇牛仔洗漂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与周边居民的环境问题不断尖锐。介绍了广州市增城区为解决多年投诉顽疾,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手段,先行先试在工业园区尺度上应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在镇域范围开展环境控制性规划探索,在国家统一指导下开展全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对新塘镇牛仔洗漂行业巩固升级改造成果和后续发展提出要求等工作进展,并得出结论,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避免了对牛仔服装行业传统“一刀切”式的环境管理,实现了差别化分区管理,促使传统污染型企业转变成为先进、绿色的现代化企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快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2020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经济日报》上发表文章,明确指出“三线一单”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框定了生态环境管控格局,用“线”管住空间布局,可逐步解决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问题,用“单”规范发展行为,为生态环境保护关口前移提供了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编制实施“三线一单”是国家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是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开展“三线一单”编制成果智能化应用对生态环境日常监管、规划及环评审查等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三线一单”智能研判平台。主要阐述了利用时空大数据空间分析、空间叠加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建成一套实现“三线一单”成果数据的集中管理、聚合展示、数据共享以及智能研判的“三线一单”智能研判平台。通过平台建设,推动“三线一单”管理体系的建立,为战略和规划环评、优化生态环境空间规划、重大项目落地等提供智能化支撑,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市蒲江县为例,在初步识别环境功能生态、农村、城镇一级区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三线"约束评估结果以及现场踏勘,将环境功能一级区划分为7个二级区和31个三级区,形成一套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将"三线"内容落实到不同的环境管控单元,并建立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一单)的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引导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别选取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不同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案例区,深入开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结果表明:现有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限制类为主且多为现有发展产业,禁止类产业较少且多为规划发展产业,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与主体功能定位不符、区域协调性不足、实施困难大、缺乏动态跟踪管理等四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不同区域主导功能定位,提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四类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通用性和差异性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政策建议,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二十年以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等制度共同筑牢了生态环境准入的防线,但也出现了管理边界不清晰、管理成效体现不足、制度联动机制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典型规划中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三项制度各自发挥的作用,调研部分地区管理实践,提出优化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的对策建议:一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发挥宏观引领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指导性规划同步研究、同期发布;二是规划环评应进一步筑牢“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上收部分规划环评的审查权限,提升规划环评文件质量,强化环评要求落实情况监督;三是项目环评应在生态环境准入制度体系中进一步优化简化,对环境影响可控、环保措施成熟的建设项目,可推动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进一步强化建设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制度整合发挥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1.
部委动态     
<正>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10月27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建立"三挂钩"机制,"三管齐下"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三线一单",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三挂钩"机制,即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三管齐下",即严格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深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科普宣传。根据通知,各省级环保部门要落实"三个一批"的要求,加大"未批先建"  相似文献   

12.
“放管服”背景下以环评为核心的环境准入体系面临工作周期长、制度效率低、结论可验证性差、社会认可度不高等诸多挑战。本文针对“三线一单”具有的早期介入和共享区域基础信息的工作特征,认为将“三线一单”纳入环境准入体系后可以更好地发挥系统性预防作用,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和环评工作效率,实现环境准入体系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在重构环境准入体系方面,提出了“三线一单”与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制度衔接的关键环节:明确三项制度不同的职责定位和责任主体、厘清三项制度的衔接环节,以及完善三项制度间的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环境源头监管和空间管控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当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有序推进,其中安徽省采用“地市各自更新+省级审核汇总”的模式开展成果动态更新。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探讨地级市层面成果更新情况,并提出成果更新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属于突发环境事件多发区域,尽管“十三五”期间已初步遏制了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态势,但结构性生态环境风险问题依然突出。当前广东省已基本构建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但相较于国内其他先行省、市仍存在案件数量较少、办案效率不高等问题。基于国内外尚无相关简易鉴定评估与磋商程序研究的现状,系统总结开展简易鉴定评估与磋商程序研究的必要性,针对珠三角典型地市办案情况进行实例调研分析,梳理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落实先行省、市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结合广东省地方实际,详细研究讨论简易鉴定评估与磋商程序的关键环节(适用范围、适用情形、简易鉴定评估、简易磋商)。旨在进一步细化完善广东省及各地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同时为其他省、市下一步制定及实施该简易程序提供具体思路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油开发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研究区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石油开发等经济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最大值合成法(MVC)对研究区1989—201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开发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以及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是实现水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太湖流域第二大省界湖泊—淀山湖为例,在综合分析流域水环境质量基础上,利用GIS 分析工具划分流域治理片区并制定分区管控策略。根据流域所含骨干河流流向、骨干河流与淀山湖交汇特点、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及镇域行政边界,将淀山湖流域分为吴淞江流域、千灯浦- 淀山湖流域、昆南湖荡流域、元荡湖荡流域、太浦河流域五大片区138 个子评价单元。通过水环境容量与压力两类空间叠加分析,构建形成污染重点减排区、污染综合治理区、产业绿色化提升区、生态环境保育区等四个类型区域,并提出差异化的产业准入和环境治理措施。本研究不仅为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技术体系,而且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思路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微博     
正@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日查京津冀及周边206县(市、区)发现涉气环境问题53个】#打赢蓝天保卫战#8月6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继续开展,200个督查组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6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53个。(8月7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产业园区类型和规划类型、园区扩区后的规划环评范围、规划环评审查主体和审查权限、规划环评主体责任,以及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和项目环评联动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当前园区规划环评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和对园区规划环评工作造成的影响。结合当前规划环评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针对当前规划环评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和衔接要求等方面逐一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推进解决当前规划环评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实园区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细化园区规划环评相关要求、动态调整“三线一单”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标准统一是开展生态环境规划、监督、执法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已成为统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重要环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川渝两地已制定并发布地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24项,但在发布时序、污染物类别和排放限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急需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技术管理、科研合作、宣传培训等方面,建立严格、统一、规范的生态环境标准协同机制,推进成渝地区生态环境标准统一,合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共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质上是由经济、社会、自然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区系统的发展,而在复合区系统中,经济发展是中心,社会发展是保障,生态发展是基础。要使经济、社会、自然复合区系统正常、良性地运作,主要靠不断地调整、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基础之间的矛盾。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意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既给长江上游各省(区、市)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