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17,(1)
正雾霾!雾霾!红色预警!一级响应……这个冬天,肆虐的雾霾频频袭扰各地。一度,188万平方公里、几近五分之一的国土被雾霾笼罩。京津冀晋鲁豫等23个省市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部分城市PM2.5指数频频"爆表",学校停课、车辆限行、航班停飞,社会各界都深受雾霾之害。与此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在各地强势推进。自环保督察由环保部牵头升至中央主导后,环境监管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重拳出击,  相似文献   

2.
通过从雾霾天气的概念和成因入手,分析雾霾预警对室外有氧运动人群运动损伤的影响,通过分析在雾霾预警下室外有氧运动人群吸入有害颗粒物的情况,确定雾霾预警对室外有氧运动人群呼吸系统的影响,依据皮肤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和雾霾对皮肤的影响,确定雾霾预警对室外有氧运动人群表皮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雾霾预警对室外有氧运动人群身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式,实现雾霾预警对室外有氧运动人群免疫系统影响分析,从而实现雾霾预警对室外有氧运动人群运动损伤的影响研究,为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境逐渐恶化,城市工业发展、道路交通发达,使得多地雾霾情况严重。雾霾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了空气污染程度,另一方面也为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雾霾治理是近年来环境治理中的重点内容,基于生态文明的雾霾治理能够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出发,基于此在本文中对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雾霾治理进行深入探讨,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为雾霾治理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价值结构多元化的背景下,多元共治因具有平衡多主体间利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等特点而开始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新理念。随着我国提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传统的行政主体与社会主体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关系也将由"命令管制"向"沟通协作"发展。环境多元共治具有促成保障环境利益的法律秩序、实现公众与行政主体互动协作、提升环境行政的制度化能力等功能,不仅为社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法治化路径,而且也为构建政府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1月初,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相继出现雾霾重污染天气,波及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个城市"爆表",污染程度之重,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年少有。当然,雾霾产生的原因很多,就直接原因而言,主要是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冬季燃煤采暖等。但是,法律作为约束上述污染行为的手段,未能发挥其作用,自然难辞其咎。由此,不得不再次检视我国法律所确立的环境治理格局。治霾不能仅靠政府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关键在于运用科学理性的经济手段。随着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运行模式、调控思路等都在发生重要的转变,这不仅为我国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形成体现自然资源资产稀缺程度和市场价值的价格体系;财税、金融、国有资本等经济手段的运用,以及积极发展与环境治理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等是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未来一周,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国大部地区扩散条件较好,无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在日常生活中,刮一场大风或是来一场淋漓畅快的大雨,都可以看到烟囱的烟雾被吹散、雾霾天气也被吹跑,原本空气质量图上那些黄色、橙色或是红色的"小点点"都会变成绿色,"等风靠雨"也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或者环保部门改善空气质量的一大助力"措施"。气象因素究竟对空气污染扩散多大影响,且听听看专家怎么说。  相似文献   

8.
声音     
《环境》2017,(4)
<正>"大自然的阴晴风雨不是人类能支配的,但是我们可以支配我们的行为,可以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雾霾要治理,蓝天在未来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表示。"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环境管理转型和创新,提升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进一步破解发展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2014年12月25日,针对当下雾霾严重、环卫工人雾霾防护设备简陋且缺乏专业防护等现状,霍尼韦尔安全产品积极投身于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抗雾霾,一起来",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关爱环卫工人,为西安市辖区内26 500名环卫工人免费赠送Honeywell专业防雾霾口罩。同时,针对当下部分市民仍将普通纱布口罩当做防雾霾口罩这一大误区,霍尼韦尔代表向环卫工人们详细说明如何选择并佩戴专业防雾霾口罩,也为环卫工人普及防雾  相似文献   

10.
正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给华北地区带来了难得清澈透亮的蓝天,也让近两年饱受雾霾困扰的中国人民意识到,雾霾并非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治霾也并非只能被动地"等风来",只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科学合理的规划、同心协力的行动,我们一样能迎来中国蓝天。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4,(1)
正近日,《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公布以来,辽宁省首次给8个城市开出"雾霾罚单",罚缴总计5420万元,其中沈阳最多,达3460万元。据介绍,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空气环境污染。根据《办法》规定,依据超标程度考核结果分为黄色和红色两种。二氧化硫、二氧化氨和可吸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雾霾天气危害及成因分析,从监测、减排、预警、宣传等方面提出雾霾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透视日本环境治理的"四化"模式——"双向复合化""柔性化""市场化"与"参与化",发现"双向复合化"治理更注重治理"公"主体与"私"主体之间的配合、协同作用;以公害防止协定与环境行政指导为代表的"柔性化"治理,能弥补法律规范等刚性控制手段的不足,更具针对性与灵活性;"市场化"治理旨在实现日本中央政府环境管控权力的分散与下放,使"自上而下"的环境治理效果得以优化;"参与化"治理则着力于解除层级制枷锁,解决"自下而上"环境治理的推行方式问题。基于此,得出相关启示:环境治理应增强地方环境自治、推广环境行政指导、提升基层成员环境决策能力并重视公众与政府间的对话及协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了环境治理的重点,尤其是京津地区的大气质量尤其令人担忧,雾霾问题成为了损害大气质量的关键、空气治理的重点。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探讨论述了天津雾霾的危害、成因以及适用的防治方法,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雾霾门诊"固然来得适时、贴心而人性化,但它的出现,多少令人唏嘘。事实上,尽管有关雾霾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有不少医学研究结论,但以往,我们多认为有些数据高估了中国室外空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但当雾霾竟然让医疗机构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地推出"雾霾门诊",恐怕就不能说相关数据全然是哗众取宠,吸引眼球,雾霾下的国民健康账,无论如何都有仔细盘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7日18时,北京市应急办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是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也是中国首次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强制性的应急响应措施通过应急促减排、应急促管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是中国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修订《中国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相似文献   

17.
狼来了     
《环境》2015,(12)
<正>狼又来了!2015年岁末,一场严重的雾霾污染,自11月26日夜间起袭击了京津翼及周边地区,露出其狰狞的面目。70个城市中,有37个达到重度以上污染。北京等地PM2.5频频"爆表",部分监测点指数达到1000微克/立方米。29日,北京启动了今年首个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这也是时隔14个月后北京再度针对重霾天气启动这一预警。重霾之下,无人能免。一座座城市"地标"消失,人们掩鼻行走在污浊的空气中,广场大妈跳出了午夜幽魂,部分学校被迫停课,2000多家企业被停产限产。受灾面积接近整个法国,影响上亿人口。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0月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部在尚未供暖的时候即遭遇严重的大气污染,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1月9日,河北省环保厅甚至首次为治理雾霾下达了"调度令",强化对各地各部门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采取应急措施的督导调度。使用这种往往在抢险救灾工作中才使用的行政督导手段来应对雾霾污染,一方面反映出雾霾治理的经验在不断积累、方法在不断改进与优化,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于应急性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9.
微言微语     
《环境》2020,(3):68-69
今年春节比较特殊,车停驶了、工厂停产了,甚至连餐厅都不营业了,但京津冀等地依然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对此,有人把近期出现的雾霾主要成因指向了火电厂"白烟",希望能够"消白"。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保定市成为环境空气质量最差的十大城市之一。2016年虽然实现退出,但环境治理仍然成政府"一元独治"的局面,大气污染的压力仍大于大气治理的响应能力,昭示了"风比人厉害"。本文采用PSR理论,运用问卷调研法,提出"多元善治"是雾霾社会治理的新型模式。初步构建了包括压力、状态、响应为分类依据的"多元善治"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善治综合指数评价步骤。基于保定市城乡居民的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雾霾"多元善治"的意愿评价,为实现"人比风厉害"探讨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