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手机。废旧手机一方面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一方面又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针对我国目前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现状,多角度提出回收利用的措施,有效地应对电子垃圾污染,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以移动电话手机为代表的通讯设备迅猛发展,人们换手机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废旧手机电池。为了解废旧手机电池的回收利用情况,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居民就废旧手机电池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查和统计,针对泸州市废旧手机电池的处理现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回收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德国积极探索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一方面 ,他们以免费邮寄或者反赠低额钱款的方式向个人征收废旧手机 ;另一方面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分类 ,利用其中部分手机的芯片研发制造一些具有简单数据处理功能的信息产品 ,同时对另外部分废旧手机进行翻新 ,再以低廉的价格向那些手机尚未普及的诸如非洲等地区销售德国积极探索废旧手机回收  相似文献   

4.
废旧手机的回收利用及资源化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手机风格变化日新月异,大量手机由于报废或过时被淘汰下来,废旧手机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成为一个新的环境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状况、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贵金属和废塑料的回收与利用,并针对我国手机回收和资源化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废旧手机产生量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博  杨建新  吕彬  宋小龙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2):4095-4101
手机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器电子产品,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地和消费国,相应的每年产生大量的废旧手机.废旧手机是一类典型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因其具有资源与污染的双重属性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废旧手机的可持续管理是全球各界近年来面临的共同课题.产生量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目前国内外有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量的数据主要通过估算获得,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尚有提升空间.本文基于权威数据,采用市场供给A模型、消费与使用模型、注册更新模型等3种不同的方法对中国的废旧手机产生量进行了估算.其中,基于注册更新模型的结果显示,1998年与2013年中国废旧手机产生量分别为28.00万部与7.99亿部.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废旧手机产生量空间区域分布的研究显示,经济发达的东部区域产生了接近半数的废旧手机.由于考虑"水货"和"山寨"手机对销售量进行了校正,本文的结果明显高于已有研究,更加符合实际,可以为中国的废旧手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废旧手机中有价金属的回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每年产生的废旧手机会达到几千万只,其中含有较多金、银、Si、铜等有价金属,值得加以回收。回收这些金属的工艺也是比较成熟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每年产生的废旧手机会达到几千万只,其中含有较多金、银、钯、铜等有价金属,值得加以回收。  相似文献   

8.
废旧荧光灯管因含汞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若采取不当方式回收处置对环境存在污染隐患,由于多种原因大部分废旧荧光灯管未得到无害化处置,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结合上海市的废旧荧光灯管产生及回收处置现状,针对法规、政策、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源头控制、多渠道回收、建立豁免管理制度以及基金补贴机制等措施,为从根本上解决废旧灯管的回收难问题和探索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再生资源》2014,(6):32-32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汽车产销量超过2 100万辆、保有量超过1.37亿辆。预计至2020年,每年汽车报废量将达1 300万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资源时代正逐渐向精细时代转变。实际上,废旧汽车蕴含丰富再生资源。废旧汽车拆解大致需要经过预处理、拆解、回收等三大流程,其中回收流程又包括零件回收、材料回收、特殊零部件处理等环节。按每辆汽车平均重量1 200 kg计算,其中蓄电池等需要预处理的部件约为100 kg,其余1 100 kg均为可回收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10.
从2000年至今,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日本废旧纺织品的回收率超过20%,有较大提高,这与日本建立多种回收渠道有关,包括废旧物回收业者回收、行政回收、团体回收和企业回收。目前,中国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率仍较低,因此有必要建立多渠道回收体系,而这需要切实加强宣传,从娃娃抓起,做好垃圾分类,让服装生产销售企业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废旧手机循环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研机构iSuppli预计,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将突破40亿。我国手机用户将达到7.4亿。中国调查网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更换手机的频率为8~12个月,而且用户年龄越低,手机的更换频率也更为频繁。废旧手机成为当前产生数量最多的电子垃圾,如何合理地回收利用这些物品。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和手机的大量使用,手机废旧电池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必将日益明显,但目前关于废旧手机电池的研究很少,主要是一些国外的报道,文章就几种手机电池的组成、危害及回收工艺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电池回收过程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手机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方便,同时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利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通过对同江废旧电子产品现状的调查,提出了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球     
美国废旧汽车回收有道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保有量高达2.35亿辆,每年更新旧车超过1000万辆。高效的废旧汽车回收行业和完善的二手车市场,为美国的废旧汽车找到了循环再利用之路,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家电已经进入报废高峰期,废旧家电如果处理不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有效实现中国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在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在废旧家电循环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借鉴日本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方式,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国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电子电器产业及常用家用电器的分布特征和全国各地城镇居民常用家用电器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设施的分布趋势:设施的建设应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和广东等电子产业和家用电器产品呈现较高集中度的区域有所侧重. 结合我国废旧电子电器回收的特点,对预测废旧电子电器产生量的不同数学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选取估计模型对我国废旧电子电器的产生量进行了预测,同时进行了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成本的分析. 初步确定了在制定全国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规划时的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设施的规模(处理量)应不小于2×104 t/a,以5×104 t/a为宜;全国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设施不应超过100个,以40个为宜.   相似文献   

17.
<正>天津:"绿箱子"唤醒居民低碳意识针对家庭废旧电器回收循环利用,天津开发区在2010年底启动了"绿箱子"项目,居民将家中的废旧电器送到所居住的社区,每种电器对应不同积分,积分累加后可以兑换心仪的生活用品。经过3年多的培育,已经成为社区居民参与度最高的环保活动之一。据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各社区累计回收电器422件,兑换积分1935分。该项目大大提高了居民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加深对废旧电器的了解,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从废锂电池中回收硫酸锂和氢氧化钴的方法 到目前全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2亿,其中使用锂电池的手机约占三分之二,如果按每个锂电池重为50g,按每部手机每年更换一次电池,每年就会产生666.7t/a电池垃圾,再加上其他电器的使用,全国所产生的废锂电池垃圾超过1000t/a,这些电池垃圾中含有碱、钴酸锂等物质。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家电已经进入报废高峰期,废旧家电如果处理不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有效实现中国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在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在废旧家电循环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借鉴日本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方式,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废旧硒鼓墨盒的回收处理现状、主要资源化方式和技术,以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进行了论述。结果显示:我国废旧硒鼓墨盒回收处理市场管理混乱,大部分废旧硒鼓墨盒由小商贩回收进入了非法的再利用渠道;我国部分企业和研究机构对于废旧硒鼓墨盒的翻新利用以及资源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为未来废旧硒鼓墨盒的大量处置提供了技术基础;部分企业已经在我国进行了废旧硒鼓墨盒的回收循环尝试,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我国废旧硒鼓墨盒管理的必由之路。未来,我国废旧硒鼓墨盒的处理处置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