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以新疆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造纸)园区的设计为例.运用产业生态学理论,深入系统地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的系统构成、工业共生关系以及生态工业链网结构.为全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及其运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鲁北企业集团发展生态工业产业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鲁北企业集团通过绿色生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工业产业的机制与环境,提出了建设鲁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生态工业园区概念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工业园区概念来自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产布局学和工业生态学三大理论体系,本对此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化工工业园的生态化发展模式—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在生态产业链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方法方向的研究进展,给出化工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如何准确评价当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以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建立了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评价方法。通过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和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3个工业园区的案例研究得出样本指标中对生态效率影响最大的3个主成分和样本主成分的排名,以及生态效率进行比较排序,发现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总体生态效率最高,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次,苏州高新区则相对较差。根据各园区在各主成分的效率比较,指出各园区有待改进的环节。具体说明主成分分析在生态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中的运用及优点。  相似文献   

6.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而园区的产业规划是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园区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学界对于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研究,提出了很多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原则和思路方法,而园区的产业规划受到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层面影响,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只有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针对实际情况提取科学问题,建立普适的规划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的问题。本文针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实际情况提取科学问题,建立普适的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方法,旨在建立该问题的优化模型,并提出求解算法。根据产业规划实际情况,以"后期的内生动力需求最大化"和"初期的经济增长需求最大化"两个目标建立模型,充分考虑园区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条件下长久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在建设和运营初期经济增长与投入成本综合作用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的要求。进行数学建模后,研究求解该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最优解的方法,将不可行度(IFD)选择操作引入改进型非劣分类遗传算法(NSGA-Ⅱ),用此改进的NSGA-Ⅱ-IFD算法求解模型,最后通过泰安市泰山生态工业园产业规划的实例验证该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1运用本文研究的模型和算法能够得到3个Pareto最优解,形成Pareto最优前端,决策者可根据对两个目标的偏好选择产业规划最终方案;2除非到达企业选择数上限,若选择某产业链,则产业中的所有企业都将被选择,这与生态产业链集聚效应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它是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网络密度和簇系数,确定了生态工业园区网络集聚特征;通过平均最短距离计算确定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性;分别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这三个方面对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识别中心度高的企业以及高链接度的企业;用结构洞判断节点的等级以及通过核心-边缘结构确立生态工业园中节点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分析为生态工业园区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利用网络的结构分析可以找到园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生态工业园区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园区中的水资源用户也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由于供给量的限制和国家的排污政策逐渐趋紧,生态工业园区中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分配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矛盾日渐凸现.本文试图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一个水资源管理的梯级利用模式,探讨生态工业园区内水质要求不同的企业间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使之既符合企业的需要,又符合整个园区的供给限制,同时对环境的损害最小.之后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各利益主体参与水资源梯级利用的动因和积极性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分析,得出生态工业园区中水资源梯级利用体系能否达成“物尽其用、废物最小化”的目标,取决于不同利益者的博弈结果.水资源价格和排污收费价格的提高,可以减少新鲜水资源的购买量和最终的排污量,有利于促进园区内企业间的水资源梯级利用;而梯级利用的过程,也是各级消费者之间的一场博弈,博弈结果将决定再生水资源的售出价格.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业链是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它包括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产业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而当务之急是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的建设。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山西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系统(IES),并建议从纵向一体化、兼并重组、网络组织等六个方面构建和完善生态产业链运行机制,以此促进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近年来鲁北地区枣粮间作的实践,详尽地分析了目前枣粮间作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对不同类型枣粮间作形式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该地区以粮为主是枣粮间作的适宜结构,即每亩地植枣树25~30株,小麦增产幅度为10~30%。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山东省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基于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山东省工业总产值与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选取1990-2008年山东省工业总产值和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时序变量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工业总产值和能源消耗量在时序维度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山东省工业总产值与终端能源消耗量及原煤消耗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工业总产值与终端能源消耗量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总产值是原煤消耗量的单向Granger原因,误差修正模型则显示了具有协整关系的时序变量长期均衡误差对其短期波动的修正.结果表明山东省工业经济发展仍然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基础,而原煤在能源结构中又占主导地位,优化能源结构是山东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林控制坡地侵蚀的机械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面稳定性的机械效应包括土壤加强作用、斜向支撑作用、坡面负荷作用、风力传递和根楔壁作用。试验证明 ,云南松林通过其机械效应加强了林区土壤稳定性 ,提高了土层的抗剪强度。云南松林的机械效应及其作用在土壤侵蚀控制和斜坡保护、滑坡泥石流防治、坡面生态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云南省实践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综合实力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且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应借此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全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在此过程中,青岛要进一步优化蓝色经济的空间布局,并按照“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思路完善产业结构。为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青岛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突破海洋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项目带动策略,加强半岛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并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典型的EKC一般量倒U形。本文选取1988-2002年的山东省环境与经济数据.建立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横型和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对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与分析。通过单位GDP污染负荷模型分析发现。单位GDP的污染负荷量下降态势。这说明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已产生明显成效。通过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发现.山东省的EKC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呈显着的三次曲线特点。其中,工业废水曲线为“U+倒U”形.两个转折点的理论计算值分别为3416元和9975元。废气与固废曲线近似于倒U形EKC的左半部分.尚来到达转折点。由此可见.环境质量的改善并非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动发生。除了收入因素。影响山东省EKC的因素还有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政策、工业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5.
发展非主业经营 ,进行产业替代 ,实现二次创业是矿业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 ,与矿业经济密切联系的城市经济通过结构调整 ,实施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城市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繁荣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矿业城市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群作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人居环境的重点地区,其人居环境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从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居环境质量计算模型和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其人居环境质量进行静态定量化评价和动态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最大,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时空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大,是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发展的突出问题。(2)2000—2014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且增速较稳,增幅较小;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均达到了中级协调等级;系统层的评价值除人文环境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式上升态势;领域层的评价值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3)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水平逐步提高,且排名相对稳定;各要素间的协调度等级差异较小,但起伏变化较大;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西高、中间低的格局,内部级别差异显著,可分为较好、一般、较差、差4个等级。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针对山东半岛不同城市人居环境问题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的协调对策,创造整体最优人居环境。不仅要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城市群的短板建设,推动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还要符合新常态下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科学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山东半岛城市规划研究与实施力度,探索"多规合一"模式。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Shandong Peninsula, as a more developed reg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even the east coast of China, is facing challenges from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s. This paper tried to track and assess the coordination status and the dynamic between resource-environment and economy-society systems in Shandong Peninsula during 2001—2008 in order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An appraisal index system was built including five aspects of harmony degree (A), sustainability degree (B), opening degree (C), stability degree (D) and controllability degree (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coordination level of resource-environment and economy-society in Shandong Peninsula has continuously grown, and it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no coordinated degree (2001–2002), weak coordinated degree (2003–2006) and basically coordinated degree (2007– 2008). 2) Five indexes of criterion hierarchy also increased overall, but each index showed different trends. Harmony degree, sustainability degree and opening degree rose all the time, while stability degree and controllability degree alternately rose and fell. The improvement of controllability degree was the slowest. 3) The aggravating trend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s slowing down. The economic growth was driven by industrial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typically and investment was still the main force to pull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we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economic growth. The level of foreign capital utility declined and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of Shandong Peninsula was exerted. Meanwhil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economy were presenting. Water resources become the main constraint factor of fast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eninsula.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ability of government on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trend for future urbanization, and the urban circle is a highly efficient economic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selects statistical data of urban area population, GDP, and the output value of tertiary industry for seven cities in China – Jinan, Zibo, Tai’an, Laiwu, Dezhou, Liaocheng, and Binzhou – in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capital urban circle from 2005 to 2009. It uses the principles and Zipf model, rank-size rule, and Lotka logarithmic model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metropolitan 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capital urban circle.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decision-making on enhancement of the metropolitan system structure, improvement in core city primacy index, the optimal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essenti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山东省设区市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从价格和数量两个维度,全面检验了地方政府商服、住宅、工业用地出让的策略互动行为,并利用空间计量工具,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策略互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山东省内地方政府商服、住宅、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以及工业用地出让量存在显著的策略互动,地方政府的商服、住宅、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以及工业用地出让量,不仅会受城市自身情况的约束,还会受邻近地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外在表现为你涨我跌、你增我减的反向变动格局;(2)由于未考虑策略互动,传统计量经济学非空间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影响因素的估计普遍存在偏误。对于商服用地出让价格,第三产业比重、人口密度的影响分别被低估了33.33%、13.08%;对于住宅用地出让价格,人口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分别被低估了20.00%、9.98%,人口密度的影响被高估了32.34%;对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人均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被高估了3.68%;对于工业用地出让量,第二产业比重、地均工业产值的影响分别被高估了13.95%、31.36%;(3)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因素普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商服用地出让价格,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人口密度;对于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工业用地出让量,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第二产业比重、地均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20.
油气产业集群识别为完善区域油气产业发展规划和明确不同区域油气产业集群发育程度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油气产业集群识别包括产业集群地理边界确定和产业集群辨认,选择行政区划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作为油气产业集群识别的地理边界;基于企业数量区位熵、产业产值区位熵和就业区位熵提出复合区位熵概念CLQ,并据此将我国12个油气资源富集省区依油气产业集群发育程度辨认(识别)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新疆、黑龙江、辽宁、天津、山东、甘肃6省区,油气产业上、下游均不同程度地发育产业集群;第二梯队包括陕西、吉林、河北、四川、青海5省区,油气产业上、下游并非均发育产业集群;第三梯队为河南,油气产业上、下游均不发育产业集群;进一步计算12省区油气产业上、下游的CLQ差值,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这12个油气资源富集省区油气产业下游相对于上游发育不足,油气产业链出现"上游大,下游小"的畸形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