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提高村镇砖墙的抗震性能,对2片双层打包带加固墙体和2片未加固对比墙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0.35MPa和0.6 MPa竖向应力的作用下,墙体的破坏形态、水平承载力、滞回性能和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原墙体均发生剪切破坏,加固后墙体在0.35 MPa竖向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破坏,在0.6 MPa竖向应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加固减轻墙体破坏程度,减小了裂缝宽度,破坏时加固层和墙体整体性较好;加固后墙体的开裂和极限荷载均得以提高,竖向应力大时的墙体提高幅度大;加固后墙体的滞回曲线更为饱满,试件延性和耗能能力都有提高,竖向应力较小时,加固墙体水平荷载-顶点位移骨架曲线的下降阶段更为平缓,试件延性提高了50%,耗能能力提高了447%。双层打包带加固法可明显减轻墙体的破坏,有效提高墙体抗震性能,尤其对承受较小的竖向应力时效果更好,研究成果为打包带加固方法的发展和村镇砖墙实地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设计制作了1榀足尺的穿斗木构架和2榀足尺的内嵌砖墙穿斗木构架,通过拟静力对比试验研究了构架的破坏形态、破坏机理、水平承载力、变形性能、刚度退化和耗能性能.结果 表明:对比木构架未发生明显的水平滑移,整体变形能力较强;内嵌砖墙木构架在加载过程中发生了砖墙的弯曲摇摆破坏,并最终导致了平面外坍塌.对比木构架的滞回曲线呈典型的反S形,滞回环中部捏拢明显;内嵌砖墙木构架的滞回曲线为梭形,滞回环饱满.与对比木构架相比,内嵌砖墙木构架的初始刚度、水平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大幅提升,但极限变形能力显著降低.穿斗木构架的梁柱节点为典型的半刚接节点,转动刚度随转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由于砖墙的嵌固作用,内嵌砖墙木构架中的梁柱节点在墙体倒塌前未发生明显的转角.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混杂纤维改良活性粉末混凝土(HFMRPC)不同方式加固构造柱约束带窗洞口砌体墙的抗震性能, 对 1 面作为对照组的未加固带窗洞口的砌体墙和 3 面分别通过单面加固、双面加固和双面窗间墙加固的砌体墙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对比了构造柱约束带窗洞口砌体墙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和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HFMRPC 面层与砌体墙有良好的粘结能力,通过面层加固后能提升墙体的整体性并且形成有效约束;HFMRPC 面层加固后显著提升了砌体墙的承载能力、能量耗散,延缓了墙体的开裂和刚度退化;通过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构造柱约束的带窗洞口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对钢管混凝土桥墩和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了拟静力对比试验研究。根据试件的破坏发展过程以及各试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了其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强度退化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明显好于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含钢率和轴力相同的情况下,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滞回曲线比钢筋混凝土桥墩丰满得多,前者的耗能能力约为后者的4.46倍,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延性大于钢筋混凝土桥墩;随着轴压比的增大,钢管混凝土桥墩延性有所下降,强度退化加快,但对其刚度退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拟静力试验由于几何缩尺比较大、可采用真实材料及可实现破坏性试验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结构抗震问题研究中。由于试验对象的不同,地下结构抗震拟静力试验可分为构件层面、结构层面及土-结构体系层面。列举了一些近年来开展的各层面下典型地下结构抗震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各类拟静力试验的优缺点,探讨了地下结构抗震拟静力试验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弹簧-地下结构体系拟静力推覆试验方案,基于此方案开展了试验,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初步验证了试验方法的有效性,总结了弹簧-地下结构体系拟静力推覆试验设计中的重、难点,为地下结构抗震拟静力试验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土钉支护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完成了土钉支护边坡1:12比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钉支护边坡的动力反应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土钉支护边坡坡面的最大变形主要发生在边坡坡腹处,坡顶与坡趾的变形相对较小;增大土钉倾角会增大边坡的侧向位移,增加土钉长度以及减小土钉间距则会减小边坡侧向位移;土钉支护最大作用带基本位于土钉支护区的中前部,呈折线形,与计算假设的圆弧形不同,而且该作用带与滑裂面的位置并不相同;边坡土体中部和下部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较小而且比较接近,边坡上部土体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则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破坏机制与性能水准,以100%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进行了两榀圆、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筋再生混凝土梁框架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实测试件的破坏特征与机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荷载—应变滞回曲线等,探讨钢管再生混凝土框架试件基于性能设计的性能水准的确立准则。结果表明:试件呈现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破坏机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基本对称,呈现出比较饱满的梭形。试件破坏时,柱顶钢管纵向应变均小于屈服应变,柱底钢管纵向应变达到了0.01左右,试件变形能力良好。试件KJ-1和KJ-2梁端的纵向钢筋应变均超过了屈服应变,仅试件KJ-1箍筋应变达到了屈服应变。荷载—钢管横向应变滞回曲线沿着受拉应变轴呈螺旋式发展。基于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设计,划分五档性能水准,确立了水平位移角和损伤指标限值。  相似文献   

8.
对在高温高压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原油集输管道进行了材质机械性能和结构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腐蚀管道材质的强度极限应力σb和屈服极限应力σS的变化很小,故材质的机械性能无明显变化;②腐蚀管道焊缝的强度极限应力仅为管材强度极限应力的5513%;③腐蚀管道因局部点蚀造成的管壁穿孔,使管道的结构强度大幅度下降,塑性降低,延伸率减小,抗震性能明显削弱。试验研究结果给出了油田已建管道震害预测工作的评判依据,并为管道防腐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9.
锈蚀钢筋混凝土圆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锈蚀程度的钢筋混凝土圆柱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研究了不同轴压比下的钢筋锈蚀率对钢筋混凝土圆柱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的影响;给出了试件累积耗能、屈服荷栽、极限荷栽、荷栽最大值和位移延性系数与钢筋锈蚀率和轴压比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钢筋锈蚀率和轴压比的增大,试件的滞回曲线趋于干瘪,骨架曲线下降段变陡,试...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特别是它在高烈度地震下的抗震性能,一直是结构抗震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了配合正在编制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技术规程》,进一步探讨这种结构体系的适用性,针对昆明市某实际工程,按8度区Ⅲ类场地的情形,进行了1榀3层2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1/3比例模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这种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延性、变形特性和滞回特性。试验研究表明,这种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空斗墙片墙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空斗墙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通过MTS加载系统对空斗墙片墙的抗侧力性能进行了伪静力试验,研究了不同砌筑方法和不同构造措施下空斗墙片墙在水平和垂直作用下初始裂缝的开展部位、裂缝形态、发展规律和墙体破坏机制,得到了不同空斗墙片墙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为确定经济有效的空斗墙片墙构造措施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构造柱加拉结筋或采用构造柱加水平钢筋混凝土带的空斗片墙,无论开裂荷载还是极限荷载都较无构造措施的空斗片墙有较大提高,可使空斗墙表现出良好的延性,而无加固措施的空斗墙,其脆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古建筑木构架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方法,以故宫太和殿某开间梁柱尺寸为原型,制作了3组1:8的缩尺比例的4梁4柱模型,考虑榫卯节点形式为燕尾榫,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古建筑木构架的抗震性能,获得了构架的P-Δ曲线,分析了构架的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及变形能力,归纳了构架恢复力拟合曲线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古建筑木构架的P-Δ滞回曲线为Z形,具有明显的捏拢特性;随着构架侧移增大,其侧移刚度降低,耗能能力趋于稳定;另一方面,构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抗震性能设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基本目标进行抗震设防的,即在小震和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控制结构的损伤发展,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防止结构倒塌.然而,据此设计的建筑由地震所造成的使用功能丧失而震后恢复重建所需费用或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大大超过社会和业主所能承受的限度.因此,未来建筑在多级水准设防地震下的设计需达到多级性能水准已形成共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将发展形成未来抗震设计规范.综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最新发展状况,提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我国铁路重力式桥墩在地震中延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在墩底设置无粘结钢筋来改善桥墩的延性性能。制作了1个完全粘结钢筋混凝土桥墩模型和2个不同无粘结钢筋长度的桥墩模型进行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3个桥墩的破坏状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完全粘结钢筋混凝土墩身和墩底均出现裂缝,而2个不同无粘结钢筋长度的桥墩只是在墩底形成一条主裂缝;在同一加载位移下,完全粘结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累积耗能大于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桥墩,且无粘结钢筋长度越长,桥墩的累积耗能越少。但是桥墩最终破坏时,无粘结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累积耗能大于完全粘结钢筋混凝土桥墩,且无粘结钢筋长度越长桥墩累积耗能越大;在墩底设置无粘结钢筋可以提高铁路重力式桥墩的延性性能,且无粘结钢筋长度越长,对桥墩延性提升越大,只是刚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对 4 根四肢格构柱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得到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了试件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格构柱的耗能能力及延性都较好;轴压比对试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破坏阶段,轴压比越大承载力下降段的斜率越大;长细比对试件受力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长细比增大,试件的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会增大,但水平承载力和破坏段的斜率会降低。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正确性。并对不同高宽比、 节间距与柱肢外径比等参数对试件弹性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减小格构柱的高宽比和节间距与柱肢外径比对格构柱的受力性能有很大提升。建议实际工程中格构柱的高宽比不宜大于 4.8;节间距与柱肢外径比低不宜大于 7.0。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破坏特征和塑性耗能性能,进行了4根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分别对6种不同缀管形式的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讨论了缀管排列方式、缀管数量等对其耗能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缀管数量适当增多可提高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塑性耗能能力;缀管形式为闪电形平行排列的格构式柱塑性耗能能力最佳;结构受力对称可提高耗能能力;斜缀管耗能能力更强,横缀管对柱的耗能能力影响较小。文中研究成果是对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抗震性能分析的补充,给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空心楼盖板柱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板柱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对节点的承载能力、开裂模式、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平行布管方式下空心板柱节点的承载力、刚度、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均优于正交布管方式布管下的板柱节点;配置型钢剪力架能显著提高空心楼盖板柱节点承载力与抗震性能,配置弯起钢筋对节点抗震性能提高的作用不明显。建议工程应用时综合考虑空心楼盖板柱节点的抗冲切与抗震需求来选择增强元件,同时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抗侧力结构布置等情况,合理选择空心芯管的布置方向,以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可为采用空心管(或柱状芯材)的空心楼盖板柱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泥浆固结法制备大量均一试样,基于改进的可控制吸力式非饱和土C.K.C循环三轴仪进行了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非饱和粉质粘土在交通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动强度和变形特性,同时分析了在饱和条件下反复干湿循环对其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吸力的增加提高了土体抵抗变形的能力,相同动应力及振次条件下,土体的累积塑性应变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减小;土体的临界循环动应力以及动强度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大,但动强度随基质吸力增加而增大的速率随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减小;干湿循环对粉质粘土的动强度有显著影响,使得土体的动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将多层住宅剪力墙中的一部分钢筋布置成斜向钢筋,可改善单排配筋剪力墙的结构性能,增强其抗剪切性能,提高其抗震能力。为研究此种配筋方式的L形截面剪力墙抗震性能,分别对单排配筋混凝土L形截面剪力墙模型和带斜筋的单排配筋混凝土L形截面剪力墙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两者的承载力、延性、刚度、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研究斜筋对改善单排配筋L形截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合理布置斜筋可以显著提高单排配筋L形截面混凝土剪力墙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多层住宅结构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低强度砖砌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采用高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技术对低强度砖墙进行抗震加固的方法,通过一片采用高强钢铰线-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的墙体和一片未加固的对比墙体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该加固方法进行了检验。详细地分析了这两片墙体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并提出了加固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高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墙体的极限承载力,改善墙体的延性和刚度退化,并提高墙体的能量消耗能力,从而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