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实施低氮脱硝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值已从改造前的500 mg/m~3下降到110 mg/m~3,完全符合国家新颁布的环保标准。"11月6日,在大庆电力集团油田热电厂生产现场,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人介绍道。大庆电力集团下属的油田熟电厂3台200 MW燃煤供热发电机组,是国家"八五"期间建成的重点工程。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中国石油投入1.5亿元,完成了3套机组脱硫改造。  相似文献   

2.
针对火电厂烟气中烟尘、SO和NO的环保超低排放要求,本研究对全国80家火电厂、287台燃煤机组进行了大气污染防治现状调研,结果显示,73.7%机组SCR出口NO排放浓度在100mg/m~3以下,68.3%机组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在30mg/m~3以下,81.4%机组脱硫装置出口SO排放浓度在200mg/m~3以下;55台机组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根据调研情况及现有工程案例,提出了火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采取的技术路线:SCR脱硝增效+ESP除尘增效+FGD脱硫增效+WESP除尘,最后给出了火电行业实施超低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烟气拖尾"、烟囱雨、气溶胶等问题,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动力厂在燃煤锅炉上采用氨法双塔脱硫工艺技术,经过浓缩塔后的烟气在吸收塔内先经过三级浆液喷淋逐步降低SO_2的浓度,后经"填料+丝网"除雾消除气溶胶。装置投用后,脱硫效率达到98%以上,出口SO_2小于30 mg/m~3,烟尘小于10 mg/m~3,达到了《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中SO_2不大于35 mg/m~3,烟尘不大于10 mg/m~3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含量的排放指标要求逐步提高。通过对燃烧过程中NO_x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剖析,提出针对炼厂工艺加热炉降低NO_x排放的改造方案,加热炉燃烧器改造后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优化生产操作,加热炉烟气中NO_x浓度低于100 mg/m~3,实现了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某增塑剂企业生产废水的产生量为300m~3/d,该废水具有COD_(Cr)浓度高、可生化性较差、污染物质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工程设计采用以气浮、水解酸化、UASB、CASS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文章介绍了各处理单元主体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在进水COD_(Cr)、NH_3-N平均质量浓度为8775.5mg/L和115.5mg/L的情况下,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_(Cr)、NH_3-N平均质量浓度为438.3mg/L和17.7mg/L,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某钢厂180 m~2烧结机烟气脱硫除尘改造实际工程,介绍了旋转喷雾法(SDA)及其工艺特点。该工艺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副产品少,是目前应用较多也较为先进的烧结烟气净化处理技术。改造后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设备入口烟气中SO_2和粉尘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8.02mg/Nm~3和48.97mg/Nm~3时,出口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低于30mg/Nm~3和4mg/Nm~3,能够满足预期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国内外主要的固定源PM_(2.5)的标准测试方法及测试仪器,并对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及分析,测定金属板式湿式电除尘器PM_(2.5)质量浓度的排放范围是0.4~4.6mg/m~3,导电玻璃钢湿式电除尘器是0.2~3.4mg/m~3。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锅炉低氧循环燃烧技术、SNCR炉内尿素法脱硝(未使用SCR脱硝催化剂)布袋除尘器、氧化活化技术、脱硫脱硝深度除尘一体化系统,在满足锅炉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可实现NO_x≤30mg/m~3、SO_2≤20mg/m~3、颗粒物≤10mg/m~3,达到超低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9.
某燃煤电厂2×600MW机组脱硝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催化剂磨损严重、氮氧化物(NOx)排放及氨逃逸量不达标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决定对流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原方案流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再按照缩小比例进行物模试验验证,最后根据优化方案进行现场改造。优化改造后脱硝运行结果显示:NOx排放浓度稳定在20—40mg/m3,氨逃逸量为1.2—2.0ppm,脱硝效率为86%—90%,达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超低排放政策的出台,部分地区要求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浓度在10mg/m~3以下,大量燃煤电厂对现有的除尘方式进行了工艺改进。文章对满足超低排放标准的4种主要除尘路线进行了技术讨论及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75t/h锅炉湿式电除尘工程项目的特点,综合考虑待处理烟气量、含尘量、除尘效率等设计条件和减排要求,计算确定了湿式电除尘关键技术参数,完成了核心设备设计选型。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湿式电除尘装置的总除尘效率可达90%,实际烟尘排放浓度为3.0mg/m3,低于5mg/m3超净排放限值要求,工程设计合理,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以低低温电除尘技术为核心的烟气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可经济高效地实现烟尘超低排放,配合PM_(2.5)捕集增效装置和旋转电极电除尘技术,可在燃用高灰劣质煤的情况下实现颗粒物超低排放要求,经测试,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为4.47mg/m~3,除尘效率为99.97%;PM_(2.5)捕集增效装置投运前后,电除尘器出口PM_(2.5)浓度分别为3.8、2.4mg/m~3,PM_(2.5)浓度下降率为37%。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传统家具制造工业喷涂废气排放特征和治理现状,提出废气治理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对某大型家具制造企业废气治理改造进行实例分析,改造后实现VOCs总量减排50%以上,废气收集和治理效率均大于95%,VOCs排放浓度低于10mg/m~3,单位VOCs去除能耗下降80.97%。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某鱼粉生产车间废气收集、处理的工程实例,该工程采用沉降-冷却-喷淋-吸收的工艺,系统总处理风量9750m3/n,处理前废气的臭气浓度达到20000以上,处理后车间周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臭气排放浓度在854左右,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5)中新、扩、改建工程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污泥(尤其是市政污泥)与电厂燃煤耦合在电厂锅炉内焚烧,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干化热源利用电厂低品位蒸汽,采用间接传热的方式对污泥进行干化,干化后的污泥按比例在电厂燃煤锅炉内进行掺烧。污泥与燃煤耦合发电项目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显示,污泥掺烧对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不显著,在8%的污泥掺烧比例内,二氧化硫(SO2)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变化不大,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略有降低,颗粒物(PM)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略有增加,但是最终的排放浓度均在排放限值内。  相似文献   

16.
某化工企业生产废气的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依照分质分类原则,将生产废气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根据各股废气性质及排放源位置,采取适合的预处理(冷凝、吸收、吸附)或末端治理组合工艺,最终满足达标排放要求。检测结果表明:1#、2#和3#排气筒的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分别为17.3mg/m3、5.2mg/m3和4.5mg/m3,与之对应的排放速率分别为0.23kg/h、0.18kg/h和0.17kg/h,各检测指标均符合《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噁英检测指标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  相似文献   

17.
湿式电除尘器的收尘极被水膜覆盖,放电区域存在水雾,无振打二次扬尘,且细颗粒物团聚现象显著,可有效减少颗粒物排放。采用一体化采样头(内置滤膜)采集颗粒物,测定金属板式湿式电除尘器颗粒物浓度排放范围为0.4~6.6mg/m~3;导电玻璃钢湿式电除尘器为1.1~9.3mg/m~3。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安岳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两级DTRO系统作为渗滤液处理的主工艺,从工艺设计、运行参数、处理效果、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等方面对该工程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线监测结果表明,出水COD_(Cr)浓度低于17mg/L,NH_3-N浓度低于6mg/L,特征出水水质指标稳定且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3对渗滤液排放标准的要求,且工程总投资(694.12万元)和运行成本(41.82元/t)较低,经济性好。该工程可为类似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日益增多,尤其是食品工业废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数量多,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例如,我国目前年排放酿酒废水总量约10~7m~3,COD 浓度为3~4mg/L;年排放味精废水总量达2.4×10~6m~3,COD浓度为4~5×10~4mg/L。这些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而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食品工业废水的有机成分主要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大多数以糖类为  相似文献   

20.
简论废气氮氧化物(NO_X)浓度单位PPm与mg/m~3的换算系数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亚军 《四川环境》2010,29(1):24-25,46
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体积浓度表示法(ppm)与质量浓度表示法(mg/m3)。氮氧化物不是单一的化合物,存在多种化合物。因此目前对氮氧化物(NOX)单位换算不清,造成浓度结果计算错误。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