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空间和社交平台上的传播,再次触发了公众对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然而,政府所公布的环境监管和治理数据却"偏离"了公众的主观感受。以空气质量问题为例,74个重点城市2014年PM2.5的年均浓度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1.1%,其中京津冀地区下降了12.3%。然而,从这一时期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等商品的销售量上升,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主观感受:空气质量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雾霾何时休?     
正气候变化,让雾霾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但治理雾霾没有"速效药"。今年的国庆假期因为雾霾很扫兴,9月30日夜间至10月1日,京津冀部分城市出现的重度雾霾天气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政府不断加大治理雾霾的力度,但雾霾何时可以休矣?气候变化让雾霾问题更加复杂10月2日凌晨,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连夜主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每当空气质量成为衡量重大活动的指标,"会议空气"总能及时达标。但"会议蓝天"模式只是政府根据"会情"对环境的临时管控。若在实践层面缺少坚定的承诺与行动,不仅有损政府公信力,也会伤及民众参与环保的热情与信心。因为雾霾,2014年北京马拉松得到与其赛事不相称的广泛关注。在比赛现场,部分选手将自己戴各种口罩和防毒面具的照片上传到网络。吐槽者称参加北马的选手是"人肉空气净化器",并为他们不尊重自己的健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雾霾天气不断侵扰我国,尽管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仍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否积极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特别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是考验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了将城市公交全面电力化作为突破口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我国治理雾霾已到"第二阶段"陈吉宁在回应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时说,治理雾霾共分三个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污染的排放量超过环境的容量,这个阶段可能对污染原因没搞清楚,付出再大努力也见效微弱;第二个阶段是持续治理阶段,但易受风速、湿度、  相似文献   

6.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调,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治理雾霾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凯 《绿叶》2013,(11):45-50
煤电、钢铁、水泥是工业废气量排放最大的行业,治理好这三个行业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新一届政府陆续出台的系列旨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政策文件走对了大方向.即通过削减地方煤炭消费配额和过剩行业的去产能来控制地方重工业的进一步扩张。但治理东部地区的雾霾不能依靠煤电的西进和煤制气的大力发展.这只是污染的区域转移。最终解决雾霾问题需要行政、经济手段两手抓,一方面将煤炭的减量目标覆盖到全国范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一方面出台碳税、资源税提高煤炭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8.
今年,由于气象等因素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特别是1月10日以来,长春市空气质量也有所下降。为积极应对出现的污染状况,保护市民身体健康,长春市环境保护局迅速启动了《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我省和长春市两级环保部门采取了联防、联控、联动措施,积极应对雾霾天气影响,打响了春城空气质量综合整治战役。长春市之所以持续出现雾霾天  相似文献   

9.
2015年入冬以来,昌吉市及周边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引发公众担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昌吉市2014-2015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昌吉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情况,从污染源及气象条件两方面入手分析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有效控制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京津冀地区公众,围绕雾霾污染的基本情况、影响状况、预防与治理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认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对雾霾污染有一定了解,认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与汽车尾气是京津冀雾霾污染的主要成因;近70%的居民认为雾霾污染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大多数居民在雾霾天气会选择防护措施,认为调整产业、能源结构应是治理京津冀雾霾污染的首要措施,34%的居民认为短距离出行尽量选用公交、自行车。通过准确了解京津冀地区公众对于雾霾污染的认知现状,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提出京津冀雾霾污染治理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长三角地区对雾霾联防联控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发现在联防联控机制下雾霾治理存在防控主体多元,机制不健全、环境标准和监测不统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缺乏补偿与约束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下,明确主体机制,并健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信息共享法律制度,明确补偿与约束机制,以完善长三角雾霾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DPSIR模型构建雾霾治理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分析京津冀城市群2004—2016年间雾霾治理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04—2016年间,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雾霾治理效果显著,其余11个城市的雾霾治理水平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2004—2016年间,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治理指数总体呈现"N"型上升趋势;在2004年和2016年对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治理绩效产生较大作用的主要是状态维度、压力维度和响应维度;在2004—2016年间样本城市各维度雾霾治理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雾霾天气是个"慢性病",治理空气污染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必须有所作为。2013年4月22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  相似文献   

14.
姜诚 《环境教育》2014,(6):50-52
正自从去年雾霾天气袭卷全国,空气污染就上升为民众最为恐慌的污染。而环保部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也成为民众最关注的官方文件。有代表性观点指出,煤炭是造成中国大气污染的主因。但是,中国离得开煤炭吗?"肮脏的能源"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主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千里之遥,德班"大"的气候会议方于争议中落幕;岁末寒冬,北京"小"的气象变化又悄然登场。连续的雾霾天气,PM2.5监测爆表,民间与政府的两套话语,引发了媒体、公民团体、以及基层百姓的强烈反应。空气质量是否采用新的监测标准,如果仅仅将其视作一个专业的技术问题,那么无疑忽略了环境政策出台背后的难度与阻力。  相似文献   

16.
<正>柴静自费所拍反映中国雾霾状况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被禁播了。这在中国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如果不被禁播,那才是意外。藏着掖着捂着,不让知道,不让参与,正是造就今日雾霾的罪魁。中国环境已濒临崩溃,这是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首先从呼吸的空气上:中国人呼吸的空气质量从雾霾铺盖的面积上可见一斑。2013年1月29日媒体报道说,中国部分城市近日受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灰霾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更有严重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雾霾天气频发,雾霾污染问题愈加严峻。选取长江经济带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莫兰指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雾霾治理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分布上,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征,但整体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经济成因上,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影响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的主要因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工业产业比重越大,雾霾污染程度越严重。从能源结构、产业升级和协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雾霾污染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峰 《绿色视野》2014,(7):67-69
持续了“一生一世”(2013~201 4)的雾霾,在吞噬环境发展的空间,在消耗人们的耐心,也在考验顶层设计者的智慧。党和国家领导对治理雾霾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选择在雾霾天视察北京胡同,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一连向国家环保部长提出了数十问。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相似文献   

19.
《绿色视野》2012,(1):20-22
"公布PM2.5监测数据,将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起到促进作用,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善空气质量不在测量,而在治理。减排相关污染物才是硬道理,这就需要法律的支撑。"环境法学专家、安徽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到了重新修订的关键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暨PACE 2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7年8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PACE 20周年大会就"水资源水环境政策"和"环境社会治理"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政府治理是中国水资源水环境治理的主导模式,但目前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政府治理仍面临政策不规范、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实质性的问题,要积极促进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环境社会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短板,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需要社会上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政策制定、监督与执行过程,更需要社会各行为主体的自觉自主行动,促进环境行为改善,化解由环境引起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