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夫是α-氰基-3苯氧苄基-3-(2-氯-3. 3. 3-三氟-1-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Z)-(1R,3R),S-酯及(Z),(1S,3S),R-酯的1:1混合物。是英国卜内门公司植物保护部集能山研究站发现,具有低用量药效及其广谱活性。在我国棉花、茶叶、果树和蔬菜等作物上用以防治多种害虫。为了解在柑桔(甜橙)上使用后残留情况,1985-1986两年在浙江黄岩和广西阳朔等地柑桔产区进行了功夫田间残留试验。  相似文献   

2.
棉草伏(Fluometuron),即N-(3-三氟甲基苯基)-N-二甲基脲是一种含氟高效除草剂,广泛用于旱地土的除草。我们用一个小对照(未施药),二个处理(每亩分别施80%棉草伏可湿性粉剂150克和300克)每个对照处理进行三个重复,对棉草伏的残留动态进行了小区试验。并分别按施药当天、5、15、25、35、45、55、75、95、115天取土壤样,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残留量,结果表明其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天,低浓度处理小区土壤棉草伏降解方程为C_((ppm))=0.836e~(-0.056t)(天),相关系数为0.997。高浓度处理小区土壤棉草伏降解方程为C_((ppm))=1.607e~(-0.05t)(天),相关系数为0.980。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试验结果.经在南北两地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灭幼脲Ⅲ号属非持久性农药,在作物和土壤中都较快地消失,在大白菜上的半衰期为3.8—14.0d,在土壤中为8.8—27.0d.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稀释2500倍,每亩每次按常规用药10g或加倍药量20g(有效成分)施药,喷施2或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三周时,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大白菜的最大残留量为2.67ppm,在土壤中为13.81ppm.建议该农药在大白菜上的最高允许残留量(MRL)为3ppm,安全间隔期为21d.  相似文献   

4.
农牧渔业部农药检定所于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第六次全国农药残留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农业、环保、化工、卫生、中科院等部门的科研和高等院校共43个单位74名代表.会议期间重点讨论和评价了已完成的33种农药(杀虫剂,杀菌剂4种,除草剂14种)在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花生、蔬菜(叶菜、果菜)苹果、梨、柑桔、茶叶、烟草、油菜、甜菜等12种作物上54项两年两点(两个不同气候条件的代表性作物产区)残留试验总结报告;对5种农药9项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5.
喹硫磷,又名喹(口恶)硫磷、Ekalux、Quinalphos、Bayruall是瑞士SANDOZ公司的一种新型有机磷杀虫剂.化学名称为:0,0-二乙基-0-2-喹(口恶)啉基硫代磷酸酯.1982年在浙江省嘉兴、瑞安两地进行田间残留试验.在水稻生长期喷施喹硫磷后.取样测定水稻茎秆,叶片和稻谷各部位的残留分  相似文献   

6.
除草剂拉索对地下水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除草剂拉索在滨海冲积沙壤中的残留及其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并用PRZM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两年连续试验结果表明,拉索在施药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中均有检出.在施药区外10m处,施药60d后亦有检出.降雨对其移动影响显著.拉索在土壤中残留动态的田间测定结果与计算机模拟基本一致.根据现有结果认为,拉索可在我国使用,但使用地区应作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7.
除草剂拉索对地下水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除草剂拉索在滨海冲积沙壤中的残留及其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并用PRZM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两年连续试验结果表明,拉索在施药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中均有检出。在施药区外10m处,施药60d后亦有检出。降雨对其移动影响显。拉索在土壤中残留动态的田间测定结果与计算机模拟基本一致。根据现有结果认为,拉索可在我国使用,但使用地区应作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8.
草甘膦商品名为Koundup,通用名为Glyphosate,又名MON_(1139)、MON_(2139)等,是美国Monsanto公司的产品.化学名称为N-(膦酸甲基)甘氮酸,属有机磷类广谱、非选择性芽后除草剂,对多年生深根杂草,一年和二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和阔叶杂草非常有效.可用于玉米、棉花、大豆田中,还可用于果园及非耕地除草,1985~1986年在浙江黄岩、宁海和广西阳朔柑桔园中,进行了草甘膦田间残留试验,以求探明桔园喷施后,土壤、柑桔(果皮和果肉)中的残留情况,以便更科学地使用.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农业固体废弃物棉花秸秆还田后的快速降解问题,本研究以棉花秸秆在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复配下的微生物降解为研究内容,通过对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拮抗试验、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复配对棉花秸秆降解的最优条件组合筛选试验、白腐真菌与噬热性侧孢霉复配在田间降解秸秆的系列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两种菌株共存时不相互抑制菌丝生长,菌株之间不发生拮抗反应,可以对两种菌株进行复配形成棉花秸秆降解菌群;(2)根据L9(34)正交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温度、氮添加量、菌种类型和料水比这四种因素对棉花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效果,室内降解棉花秸秆在最优组合条件温度45℃、氮添加量3%、料水比1/2,复合菌群下的效果最好;(3)田间降解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降解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冬季低温和降雪等情况下,为期50 d的田间试验中复配菌组对棉花秸秆降解率达到29.93%。后续实验需要在考虑实际土壤磷素含量情况下,确定适合于棉花秸秆降解的磷素补充量来促进棉花秸秆在田间快速降解。本研究对农业固体废弃物棉花秸秆在田间的快速降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呋喃丹对植物幼苗生长和生理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不同剂量的呋喃丹施入棉花、玉米、小麦及水稻幼苗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当呋喃丹浓度≤10ppm时对作物均无影响;对棉苗的生长和玉米叶片叶绿素形成有促进作用;对玉米离子外渗、TTC还原力和LDR无影响。盆栽试验施入75kg/ha。(折算,3%含量)以下的呋喃丹对棉苗的生长、离子外渗和光合速率均无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呋喃丹对作物毒性低,在一般田间施用量下,对作物生长和某些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6%密达颗粒剂是一种杀螺剂,广泛用于蔬菜、棉花、水稻、烟草等作物上。通过对6%密达杀螺颗粒剂不同剂型防治蔬菜地蜗牛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后,6%密达颗粒剂小颗粒型在不同时期优于耐水型、略高于原剂型的防治效果,被雨水冲刷后不易变形,并有一定的持效性和引诱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发现该药剂对蔬菜有危害现象。因此,在使用6%原密达颗粒剂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用小颗粒型,提高防虫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杀螟松在稻田鱼体中的积累和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螟松(fenitrothion)又名杀螟硫磷,化学名称为0,0-二甲基-0-(3-甲基-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是一种高效、低残留的广谱性杀虫剂。是自六六六停止生产和使用后,国家首批计划大批量生产或组织重点研制的十二种农药之一。在养鱼稻田防治水稻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农药污染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农药在作物上的消解规律和农药起始残留浓度的研究建立了农作物农药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其评价因素选用农药起始残留浓度,农药消解速度,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的间隔期和评价标准等4个参数。应用此方法评价了常用农药以及不同类型作物的污染程度,得到了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14.
14C-辛硫磷在春小麦中的残留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辛硫磷(phoxim),苯基氰基甲醛肟-0,0-二乙基硫代磷酸酯(又名倍氰松、肟硫磷),系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是我国目前生产取代六六六的农药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品种,辛硫磷具有高效、低毒、广谱、速效和低残留等优点,在有效浓度下对植物安全,已广泛用于防治多种作物害虫,B.Homeyer(1970)和D.W.Lattue(1971)等人曾报道辛硫磷在土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表明,在河南地区施用农药林丹的残留量,玉米为1~1.7μg/kg,平均1.4μg/kg;大豆为3.3~5.7μg/kg,乎均4.8 μg/kg。直接喷于作物上,大豆为5.2~6.4μg/kg,平均5.7μg/kg,土壤为6.2~10.1μg/kg,平均8.2μg/kg。残留消解动态曲线表明,林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5 d。作物籽粒吸收林丹有一个过程。玉米籽粒在施药3 d后、大豆在施药34 d后籽粒中残留量达最高点,往后便逐渐降解。林丹在籽粒中的残留动态曲线呈一缓慢的峰形。林丹在大豆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玉米。大豆在被收获前31~11 d施药时,籽粒中的残留量超过联合国推荐的允许量100μg/kg。   相似文献   

16.
氟乐灵为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棉花、大豆、小麦、花生等作物,可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使用后,主要残留于土壤及作物中。通常,氟乐灵残留分析,采用丙酮、石油醚提取,弗罗里硅土净化,以气相色谱法测定。试验表明,此法不能有效去除植物油脂。我们采用甲醇提取油料作物中的氟乐灵,氯甲烷反萃取,以弗罗里硅土净化。实验表明,能有效地去除油脂,且回收率较高。与此同时,参考有关方法,建立了土壤中氟乐灵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实验部分一、仪器及试剂 (一)仪器 1.Mill-2型电动粉碎机; 2.TZ-83型台式振荡器; 3.LXJ—2型离心沉淀机;  相似文献   

17.
苯醚甲环唑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苯醚甲环唑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动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法(UPLC-MS/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番茄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3%~107.1%,变异系数为0.7%~7.8%;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1%~104.7%,变异系数为7.2%~9.1%. 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番茄中的降解比在土壤中快,在山东和河南两地番茄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3~3.8和3.3 d;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9~22.4和13.1~18.8 d. 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在番茄上按照推荐剂量最多施药2次,采收期距最后一次施药3 d,番茄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小于0.158 mg/kg. 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0.5 mg/kg),说明苯醚甲环唑为低残留、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施药方法,探讨了林丹在小麦、玉米中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林丹在作物中的残留量随施药量的增加而递增。采用喷雾,4(a.i.)g/亩,林丹在小麦中的残留为0.0073ppm;土壤处理,100(a.i.)g/亩,林丹在小麦中的残留为0.0134ppm;撒颗粒剂,0.015(a.i.)g/株,林丹在玉米中的残留为0.0600ppm.林丹在土壤中消解很快,当土壤处理[200(a.i.)g/亩],林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7~25.2d,消解99%需160d左右。作者认为,在我国部分害虫防治中起用林丹不可能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多菌灵在稻田水、土壤及稻米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水稻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多菌灵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密切相关,其半衰期分别为3.07~3.25d和6.12~6.25d。按推荐剂量231g/hm2最多施药3次,在收获的稻米中多菌灵的残留量低于中国、食品法规委员会(CAC)及日本的MRL标准。  相似文献   

20.
氮素在土壤-作物中迁移转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氮素在土壤和作物体系中的运移规律。本文开展土壤箱栽试验,分析农作物玉米在关中盆地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对氮素的吸收以及土壤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3种土壤中三氮主要以NH4+的形式存在,随着农作物生长NH4+含量减少,同时NO2-和NO3-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作物收获后,土壤和作物体系中有相当数量的氮素残留,而且土壤中氮残留相对较高,导致氮素的损失率较大,流失的N素必将会对土壤、甚至地下水产生污染,因此建议该地区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控制氮肥施用量,合理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