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聚氨酯硬泡密闭材料的安全性能进行测定和研究,旨在为矿井降氡技术提供可行的安全材料,从而改善铀矿开采环境,提高井下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在材料反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制备出的聚氨酯硬泡密闭材料进行安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发泡时间低于5min、发泡倍数达30倍以上、泡沫均匀致密;降氡效率为84.58%;压缩应力为850.60kPa,断裂拉伸应力为206.0kPa,冲击强度为2.66kJ/m2;材料贮存36个月内的密度变化率小于0.5%,压缩应力变化率小于10.5%,18个月后压缩应力变化趋势缓慢。 相似文献
2.
氯化氢合成炉是氯碱行业中应用较普遍的设备,由它生产的氯化氢可用来制得盐酸。炉内反应的原料为氯气和氢气。氯气有毒;氢气易燃,且可与氧气、氯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氯化氢有刺激性,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仅为0.01毫克/升。因此,合成炉的操作必须做到安全。本文结合我厂情况和有关规定,总结出安全操作几点要领: 一、点炉—点火前必须向炉内通氮气10~15分钟,然后分析炉内含氧量,只有在0.5%以下时方可点火(先点燃氢气)。点火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炉边上风向。一次点火不成,不能马上补点,要重新分析炉内含氧,合格后再补点。氢气火焰稳定后,打开氯气… 相似文献
3.
4.
5.
中小学生安全问题,近些年来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时有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报道。车祸、火灾、溺水、食物中毒、房屋倒塌、因玩耍打闹致伤、因楼道拥挤被踩压致死等各种安全事故,无时不在袭击着可爱的孩子。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在1万人以上,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中小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1994年12月8日的“克拉玛依”大火、2002年9月23日 相似文献
6.
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超高层建筑的现状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竞相拔地而起,各大财团纷纷追逐世界是超高层建筑的最高高度。但随着美同“9.11”事件的发生,欧美的超高层建筑热潮遭遇挫折目前这种“摩天大楼情结”业已传染到亚洲,形成了一种让人担忧的狂热 2月13日,因为亚洲金融危机而被迫停工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上海 相似文献
8.
9.
一、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这是做好安全生产根本 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要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责任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一是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本级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我国安全防范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我国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针对煤矿事故、责任事故、交通事故、劣质产品、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等主要事故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实施这些措施将可大大地减少我国的事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对安全工作、对安全生产监管也因为工作的原因,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随着了解的加深,感触也越多,特借贵刊发表~点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安全经济投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安全经济投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两种特征及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的关系。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安全经济投入的认识,改进安全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将安全发展与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作为目前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说,人生是一座高楼大厦,安全就是这大厦的基础保障。没有安全,生命就会受到侵害。很多学生总认为校园安全事故离自己很远,但其实"校园安全威胁"往往就在身边;很多学生总以为安全防范都是大人的事情,但其实安全防范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的提升,是所有人都应 相似文献
16.
1.安全活动是过程。安全活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过程,安全工作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作,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各层级安全管理者应将所开展的安全活动由形式化向行事化转变,再由行事化过渡到规范化、习惯化及标准化,通过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地开展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7.
18.
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企业内临时工数量越来越多,发生在临时工身上的事故也越来越多,给企业带来损失。据某市统计,1994年全年,全市占职工总数5%的临时工,死亡人数却占因工死亡人数的43%,这个比例不能不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19.
20.
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常常使用安全奖励和安全惩罚的工作方法,有的人用起来得心应手,有的则搞的矛盾重重。这里既有一个认识问题,也有一个方法问题,既有一个思想作风问题,也有一个把握时机问题。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