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开展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矿山地质环境等调查,为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矿业秩序维护及矿区环境恢复治理等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主要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圈定出矿山开采占地范围,通过研究西藏地区铜矿矿山开采占地数据,分析西藏铜矿矿山占地现状和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为有关监管部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不同矿山、矿种,以卫星遥感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对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及其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遥感调查与监测试验,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管理和科学规划,为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相伴产生了大量的矿山环境问题。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顾后果,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现状以及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完善制度,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大量开发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漠视环境成本,我国矿山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破坏、水生态平衡失调日益突出,“三废”污染严重,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加剧,全国矿山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的破坏正随着矿山开采的推进日益显露出来,如何对矿山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治理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加强矿山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治理展开相关论述,以期为今后的矿山环保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采用1997和2007年2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对鞍山市城区周边铁矿典型景观类型的面积及其10年来的变化进行了遥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国有矿山采矿场的面积相对稳定,边界无明显变化,民营矿山采矿场面积增加明显。采矿场面积变化与开采方式有关,国有矿山采用深凹露天开采,对地表破坏较轻,民营矿山采用山坡露天开采,对地表破坏较严重。排岩场的总面积有所增加,个别矿区增加明显。复垦绿地有大幅度增加,但仍低于排岩场扩张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矿区尾矿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破坏,特别是矿区土壤受到的影响最大.矿区土壤在矿山废水、粉尘以及矿山尾矿等的侵入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矿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因此矿区污染的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此叙述了矿区尾矿的一般产生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分析了现今尾矿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矿山环境及矿产资源开采状况相关数据的有效监测是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的基础性工作。遥感技术有着多平台、多种类、多波段的特点,其信息量丰富,动态性和时效性较强,而遥感自动监测则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研究领域。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矿山环境遥感自动监测方法,并探讨了矿山环境遥感自动监测应用的问题及展望,旨在进一步促进遥感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矿业可持续发展与无废开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开采排出废水、废气、废矸石等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产生破坏,对经济造成损失。为使矿业持续发展,维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矿山无废开采。使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区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9.
华东地区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较高,对环境要求也高.但是华东地区资源丰富,涉及的矿种多,数量大,矿产资源开发普遍,由此造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详细分析了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地资源破坏和占用、水资源破坏、水土污染和矿山地质灾害等,指出区内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资源损毁、环境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的规模,分析引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收集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特征与开发现状,论述了我国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深刻剖析了产生诸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根源,提出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关中地区城市化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利用2000年和2008年的TM、ETM+与MODIS影像,在不同尺度的格网下,基于土地利用度、生态位理论、廊道与点轴理论,并采用对山脊线山谷线提取的方法,从格局、过程和机理等角度进行研究,实现区域格局优化,并进行功能分区。研究结论如下:①研究区2000—2008年东部与中部土地利用程度增加、西部与南北部分土地利用程度下降,而LAI整体上增加显著,城市发展与植被恢复相对协调;②基于空间生态位理论,绝大多数区县的现实生态位都超过基础生态位的50%,表明调控可从区县所辖乡镇进行,并按照现实生态位范围进行城市发展阻力测算;③选用基于DEM的山脊线山谷线提取方法,获得关中地区景观生态廊道、城市发展轴线和缓冲区,并据此将研究区乡镇分为城市扩展型、双轨并重型、生态建设型。  相似文献   

12.
不同等级道路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涛  包安明  刘铁  郭浩  郑国雄  陈桃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1):2427-2439
为揭示不同等级道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机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选取1976年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等级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1976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景观指数,分析近40年间各等级道路缓冲区及缓冲区梯度上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各等级道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著且存在梯度效应,即距离道路越远,受各等级道路的扰动就越小;(2)各等级道路对周边整体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3)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缓冲区范围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4)近40年来各等级道路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均有所增加,而景观蔓延度却有所降低;(5)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两侧3600 m、600 m和300 m范围内景观的切割作用最为强烈,且距离道路越远景观形状受道路的干扰越小,景观形状越趋于规整。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圈围与潮滩发育演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海市62%的土地是近2 000 年来长江来沙堆积而成, 尤其近50 余年来, 采用围垦-促 淤-围垦等有效的拦沙造地方式, 圈围滩涂1.01×105hm2, 为缓解上海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紧 缺、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基本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论文将GIS 平台获取大量滩涂变化的基本 数据和长期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总结并提出: 充分利用长江来沙资源, 采用中高潮滩种青和工程 促淤拦沙圈围方法, 可加速潮滩淤涨发育和滩涂土地资源增长, 而低滩工程促淤虽然不利于潮滩地 形快速恢复, 但可快速获得大片土地资源。因而, 保证了50 余年来上海市在圈围土地与基本保持沿 海潮滩湿地面积总量变幅较少方面取得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矿区开采对土地环境的破坏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区土地环境与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变化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矿产开采对地表环境的破坏特征;根据GIS原理,建立了矿区土地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利用空间信息技术,通过对矿区土地环境和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描述,重点构造了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编制土地环境与资源在不同时期的对比、预测和规划分析模块,为矿区土地环境的综合治理及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居民对资源开发的态度是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社会与公众基础。基于对煤矿社区居民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资源开发态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差异。结果显示:煤矿社区居民对资源开发总体呈现比较反对的态度。居民社会人口属性方面,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对资源开发态度的支持程度越高;女性比男性更支持煤矿开采。在社会文化层面,就业机会和社会个人利益正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煤矿开采对居民生活和健康的不利影响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在经济交通层面,资源开发的配套设施建设正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土地破坏和粮食减产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在生态环境层面,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负向、显著影响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建议未来应制定针对性政策,改善居民资源开发态度,并着眼于资源开发沟通机制的完善、居民参与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外部管理制度建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铁矿土地复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但铁矿的开采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其中对土地的破坏最为严重。矿区土地破坏主要包括挖损、塌陷、压占等,矿山的土地复垦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云南铁矿的土地复垦进行初步探讨.对矿山复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95~2000年河西走廊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关。利用1995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的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0000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软件平台ArcInfo7.1中文版对河西走廊近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年来,河西走廊发生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①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量和总边缘长度基本呈增加之势,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加;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有明显增加,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都呈减少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③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地处河西走廊西段的酒(泉)嘉(峪关)地区以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未利用地和草地减少为主要变化特点,走廊中段的张掖市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为主要变化特点,走廊东段的武(威)金(昌)地区以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草地和水域减少为主要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面向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夏青  梁钰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288-292
科学的发现与技术进步使一些矿物逐渐变成为人类所利用的资源。矿物的开发利用又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支持。论文面向循环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途径,针对矿业的特点,从企业、产业园区、区域3个层次确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政策。研究认为:①循环经济模式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不同的层次应采取各自的发展模式;③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论文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探讨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显示: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矿产资源开发与工业水平、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矿产资源开发指数每提高1%,工业化水平也相应地提高0.24%,城市化综合水平也相应地提高1.25%;而经济发展存在到矿产资源开发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矿产资源开采指数相应地提高0.47%。目前资源优势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没有陷入"资源诅咒"陷阱;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四大系统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彼此的发展。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新疆目前区域发展非常紧迫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