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戴兴春  黄民生  徐亚同  谢冰 《环境科学》2007,28(8):1882-1888
针对石化工业废水开展沸石强化脱氮处理试验研究,通过比较沸石浓度25 mg/L与空白,以及沸石浓度25 mg/L与50 mg/L 2阶段脱氮效果,探讨了沸石促进脱氮功能的机理.结果表明,曝气池中投加沸石可明显提高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硝化细菌总数和硝化功能也得到增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沸石浓度25 mg/L的试验组稳定运行后,氨氮去除率提高约10%~13%,总氮去除率约提高13%,出水中NO-3-N含量约提高100%,氨氮与总氮之比下降6%,内源硝化耗氧呼吸速率可提高138%,硝化细菌总数是空白对照组2.2倍.沸石浓度提高到50 mg/L后,试验组的脱氮效果略有增加,但效果不明显.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关联分析,认为沸石提高系统脱氮能力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沸石对NH+4及硝态氮的交换吸附,另一方面NH+4离子富集于沸石表面及内部、沸石颗粒独特的好氧-缺氧微环境,以及沸石离解出CO2-3 或HCO-3增加碱度等条件,促进了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从而提高了系统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从大庆湿地水体中筛选出1株耐高温、耐高氨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并命名为Pseudomonas sp. LLM-5。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测定不同碳源、氨态氮浓度、C/N比和环境因素对该菌株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单因素试验中LLM-5菌株的最适脱氮条件为以丁二酸钠为碳源、C/N=16、盐度2%、初始pH 9.0。该菌株在最适温度(40℃)培养24 h后对氨氮、总氮、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7.38%、84.41%、79.90%。在初始氨氮浓度为1 000 mg/L时,该菌对氨氮、总氮、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34%、85.49%、82.55%,并在1 200 mg/L时菌株仍能正常生长(OD600=0.63)。菌株同时在以亚硝态氮与硝态氮为单一氮源(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能将50%~60%的含氮物质去除。研究表明:LLM-5菌株具有优异的异养硝化性能、耐高温及高氨氮浓度,且具好氧反硝化性能,在处理高温、高浓度氨氮废水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内接种以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为主的活性污泥,期望实现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在进水TN为30~40 mg/l、氨氮为30~35 mg/l、COD为250 mg/l左右、pH值为7.50~7.80、温度为25±1℃等条件下,研究不同溶解氧对总氮去除率和亚硝酸盐氮积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解氧浓度为1.5~2.5 mg/l时,可以实现稳定的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总氮去除率为75%左右,亚硝酸盐氮积累率为65%~82%。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2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的菌株S4和S9,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单菌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菌株复配,考察复合菌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及不同环境因素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4和S9最大氨氧化速率分别为6.5和6.82 mg/(L·h);好氧条件下,NO_3~--N去除率达91.7%和96.1%,NO_2~--N去除率为73.4%和86.23%。S4、S9按1∶2进行复配,脱氮效果最佳,TN去除率达92.69%;混合氮源中,菌株更倾向于利用NH_4~+-N。单因素实验中,转速180 r/min,C/N为15,复合菌具有最佳脱氮效果,NH4+-N浓度为100~200 mg/L时氮去除效率最高,这与利用Haldane模型拟合得到的最佳底物浓度167.13 mg/L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浓度冲击对颗粒污泥脱氮过程中N2 O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雪  高大文 《环境科学》2013,34(1):204-208
采用好氧-缺氧SBR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考察不同进水NH4+-N浓度冲击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型颗粒污泥脱氮过中N2O的释放规律和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NH4+-N浓度分别从稳定的30 mg·L-1突然提高到40、60和80 mg·L-1时,氨氮去除率从80.04%降至61.40%、39.65%和31.02%,但氨氮的去除量变化不大,都在25 mg·L-1左右;另外,N2O产生量受进水NH4+-N冲击较小,在4个不同的进水NH4+-N浓度下,典型周期N2O产生量分别为3.019、3.489、3.271和3.490 mg·m-3,而且N2O释放速率都在0.004 5 mg·(m3·min)-1左右.同步硝化反硝化型颗粒污泥系统的好氧阶段和缺氧阶段均有N2O产生.不同的NH4+-N浓度冲击下,同步硝化反硝化型颗粒污泥系统对NH4+-N的去除量没有变化,但由于进水NH4+-N浓度的提高引起系统脱氮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渗滤液经矿化垃圾回灌后水质特征的分析及现有除氨脱氮工艺用于渗滤液处理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多级低氧硝化反硝化+氨缺氧氧化"生物脱氮工艺流程,并阐述了其工艺的处理效果。得出结论:以渗滤液回灌处理出水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外加碳源条件下,该工艺可获得92%~99%的氨氮去除率,保证出水氨氮不高于25 mg/L,同时可获得73%~89%的总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地下渗滤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中试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以红壤土作为填充土壤,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进行了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现场中试.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4.7%、70.0%、98.0%和77.7%,出水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7mg/L、4.0mg/L、0.04mg/L、4.7mg/L,达到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对总氮去除机理的分析表明,由硝化/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在本中试系统中,反硝化效果良好但硝化效果不够理想,改善土壤环境以促进硝化作用是提高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对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内部的还原性质是阻碍硝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HITNP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ITNP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采用复合式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避免了硝化菌和聚磷菌的污泥龄矛盾.利用反硝化除磷的“一碳两用”缓解原水碳源不足的矛盾.通过独特的硝化液回流方式,使全部污泥经历了释磷和聚磷循环,厌氧池污泥浓度是缺氧池污泥浓度的1.5~2倍,对进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好,厌氧池COD的去除率高,强化系统的除磷能力.以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中的总磷、氨氮、总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1.1% 、88.7%、58.1%和88.6%.出水水质平均值为磷0.27  mg/L,氨氮1.74  mg/L,总氮17.30  mg/L和COD 24.38  mg/L.HITNP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具有稳定的同步除磷脱氮效果,出水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异养硝化细菌Bacillus sp.LY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异养硝化细菌Bacillus sp.LY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Bacillus sp.LY是1株具有脱氮能力的异养硝化细菌.在Nil4 -N浓度分别为40、80和120 mg/L 3种情况下,120 h反应后,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是100%、85.7%、73.7%,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是76.6%、53.4%、64.8%,在菌液初始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NH4 -N浓度的增加,细菌的硝化速率以及脱氮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有机物浓度是影响Bacillus sp.LY脱氮性能的重要因素,低的有机物浓度会阻碍细菌脱氮性能的发挥,中的有机物浓度会促进细菌脱氮性能的发挥,使体系的脱氮效果达到最佳,高的有机物浓度并不能再次提升细菌的脱氮性能.在Bacillus sp.LY作用下,有机氮经过氨化作用生成氨氮,通过2条可能的途径转化为氮气.1条途径是氨氮先硝化生成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然后反硝化生成氮气.另1条途径是氨氮被氧化生成羟胺,然后脱氢生成氧化亚氮并进一步转化为氮气.这些研究可为开发新型高效生物脱氮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溶解氧对Biolak型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Biolak型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工程应用的研究,考察了好氧段溶解氧(DO)浓度对该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浓度变化对系统COD、NH+4-N处理效果的影响不大,而对系统总氮及总磷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当DO浓度控制在0.80~1.50 mg·L-1之间时,系统总氮去除效果最佳,可以达到69.5%,系统好氧段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除氮.通过对系统氮进行物料衡算发现,23.7%的总氮通过好氧段多级A/O反硝化脱氮去除.当DO浓度为1.00~3.00 mg·L-1时,总磷(TP)去除率较高,可以达到74.0%.DO浓度控制在1.00~1.50 mg·L-1之间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佳,此时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68.9%、73.7%,二级生化处理段出水TN、TP分别为12.02、0.95 mg·L-1.  相似文献   

1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短程硝化生物脱氮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25~30℃),曝气量为0.15m3/h、pH值为7~8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平均值为89.0%(最高达95.4%),出水氨氮在5.0mg/L以下(平均3.1mg/L),NO2-得到了富集,出水中基本监测不出NO3-,总氮去除率平均为86.2%(最高达94.0%),且系统对有机物与氮源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好;曝气量和pH值是短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长期低溶解氧(DO)条件下推流式活性污泥系统碳和氮去除的效果,并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力学特征方面进行了机理分析. 结果表明, 将DO浓度从2.0mg/L降低至0.3mg/L,系统仍可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碳和氮,但当DO降低至0.3mg/L时, 系统的脱氮性能波动较大. 随着DO浓度的降低, 系统中细菌的总体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但功能菌群仍为Proteobacteria,约占65%.Nitrosomonas oligotropha、Nitrobacter winogradskyi spp.和Group1Nitrospira等是低溶解氧条件下的主要硝化细菌. qPCR结果显示DO从2.0mg/L降至0.5mg/L时硝化细菌(主要是Nitrospira)得到富集, 保证了低DO条件下的完全硝化. 硝化反应动力学分析也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DO可以延迟细菌衰亡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硝化细菌的生物量. 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降低DO实现节能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溶解氧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置0.9,0.6,0.4,0.3m3/h4组曝气量,相应的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约为2.8,1.7,0.8,0.5mg/L左右.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0.5mg/L左右的低氧条件下,通过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氨氮去除率可达98%以上.同时,由于低曝气量下混合液从好氧区到缺氧区携带的DO量减少,并且在好氧区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使得TN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高曝气量的情况.另外,由于工艺结构的特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可长期在低氧条件下运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间歇曝气在MBBR反应器中成功实现一段式部分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PN/A)过程.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为35℃,进水氨氮浓度为150.00mg/L,进水氮负荷为0.24kg/(m3·d),DO浓度为(1.41±0.24)mg/L条件下,反应器总氮去除效率达到83.74%.生物膜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和氨氧化菌(...  相似文献   

15.
生活污水常温处理系统中AOB与NOB竞争优势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曾薇  张悦  李磊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09,30(5):1430-1436
常温(19℃±1℃)条件下,采用S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C/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氨氧化菌(AOB)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竞争优势的调控,在接种全程硝化污泥的系统中使AOB成为优势菌群,启动并维持常温短程硝化.通过控制曝气量为40 L/h使系统溶解氧处于较低水平(DOaverage<1.0 mg/L),同时结合好氧硝化时间的优化控制,即在pH值“氨谷"点前及时停止曝气的短周期定时控制,强化AOB的竞争优势.待AOB的竞争优势初步形成后(亚硝酸盐积累率NO-2-N/NO-x-N达到50%),每周期曝气时间随着NO-2-N/NO-x-N的提高由3 h逐步延长至4 h、 5 h,从而提高NH+4-N去除率,进一步增强AOB在系统中的竞争优势,短程硝化成功启动,NO-2-N/NO-x-N稳定在95%以上.FISH检测结果表明AOB大约占总菌群的9.97%.在线控制好氧硝化时间可以很好地维持短程硝化效果,NH+4-N去除率达到97%以上.研究还表明,对于全程硝化污泥常温下如果不限制溶解氧,单纯依靠短周期定时控制无法使AOB成为优势硝化菌群.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合理利用碳源,降低曝气能耗,有效解决低C/N生活污水的脱氮问题,采用2个串联的SBR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分别启动内碳源反硝化反应器(ED-SBR)和低DO硝化反应器(LDON-SBR),并按照厌氧(ED-SBR)-好氧(LDON-SBR)-缺氧(ED-SBR)的方式运行,综合考察各反应器处理性能,并探讨低DO硝化耦合内碳源反硝化工艺脱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LDON-SBR反应器在DO浓度为0.3~0.5mg/L的条件下能够成功实现90%以上的硝化并稳定维持,同时反应器存在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现象,SND率可达29.6%;ED-SBR反应器在厌氧阶段能够将进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内碳源并储存,在缺氧阶段能够进行内源反硝化,使NO3--N平均浓度从27.3mg/L降低至3.9mg/L,NO3--N平均去除率为86.5%;系统整体COD去除率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强化内源反硝化脱氮及污泥减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内源反硝化脱氮效率,在系统内部实现污泥减量,设计了水解酸化/缺氧/好氧(H/A/O)生物脱氮及污泥减量化工艺.试验采用连续流处理装置,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进水COD(220~410 mg/L)、NH4 -N(36~58 mg/L)、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1h、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无外加碳源和碱度条件下,COD、NH4 -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超过90%、95%和75%.在缺氧段碳源充足的条件下,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加,系统TN平均去除率升高;当碳源不足时,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加,系统TN平均去除率降低.污水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反硝化速率大大升高.水解酸化段利用水解酸化作用对回流剩余污泥的减量达到56.2%,污水、污泥经过水解酸化处理,大大提高了系统脱氮效率.以水解酸化作为传统的城市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既可有效地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系统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增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又可实现污水、污泥一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新型自动呼吸-滴定测量仪在线测量pH值、HPR等信号,进行了在SBR内实现短程脱氮的研究.采用SBR处理人工合成废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360,40mg/L,温度稳定在20℃,DO低于2mg/L,基于HPR在线监测控制SBR曝气历时.运行约60d后,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88%,COD和NH4+-N去除率均在90%以上,稳定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应用HPR估计硝化过程的NH4+-N浓度发现,NH4+-N实测值与基于HPR的计算值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22;计算值整体低于实测值,主要是由曝气初期的滴定启动滞后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为强化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SPNA)系统脱氮性能与稳定性,在间歇曝气条件下研究投加外源全程硝化污泥对城市污水SPNA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结果显示,空白组(SBR3)总氮去除率由35.5%升高至66.3%,短周期分批次投加外源全程硝化污泥(SBR2,投加周期为5d,投加比为2.5%)与长周期分批次投加(SBR1,投加周期为20d,投加比为10%)的SPNA系统总氮去除率分别由31.7%和36.5%升高至76.3%和67.2%,这表明,投加全程硝化污泥有利于提高SPNA系统的脱氮性能,且当投加总量相同时,短周期分批次投加的效果优于长周期分批次投加.功能菌活性结果与脱氮效果一致,SBR1~SBR3的厌氧氨氧化菌(AnAOB)最大活性分别由3.43mg-N/(L·h)升高至7.66,8.19和7.31mg-N/(L·h),氨氧化细菌(AOB)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比分别为8.79,9.83和8.78.在间歇曝气条件下投加全程硝化污泥,可选择性抑制NOB、富集AOB,提高AOB与NOB的活性比,利于稳定短程硝化效果,为AnAOB提供稳定的基质,且短周期分批次投加可降低外源硝化污泥...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的优化运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厌氧(180min)/好氧运行的SBR反应器,并通过联合调控好氧段溶解氧(DO)浓度(0.3~1.0mg/L)和好氧时间(150~240min),考察了该系统脱氮除磷特性.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系统优化过程中各功能菌群的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好氧段DO浓度由约1.0mg/L逐渐降至0.3mg/L,且好氧时间由150min逐渐延长至240min后,出水PO43--P浓度稳定在0.4mg/L左右,但出水TN浓度由14.3mg/L降至8.7mg/L,TN去除率由75%提高至84%.此外,随着好氧段DO浓度的降低,SNED现象愈加明显,SNED率由34.7%逐渐升高至63.8%.SNED的加强,降低了出水NO3--N浓度,并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性能和厌氧段的内碳源储存量.FISH结果表明:经127d的优化运行,系统内PAOs,GAOs和AOB(氨氧化菌)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全菌的29%±3%,20%±3%和13%±3%),其保证了系统除磷、硝化和反硝化脱氮性能;但NOB(亚硝酸盐氧化菌)含量减少了50%,为系统内实现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