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当前,环境风险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巨大瓶颈性考验。本期特别邀请南京大学毕军教授组织“环境风险管理”专题,就环境污染保险制度、环境风险规制成本、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以及特殊风险(Natech)管理等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 相似文献
9.
10.
石油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生产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流动性强、与环境关系密切等特点。根据石油企业生产的特点,正确把握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准确识别、有效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对于石油企业建立与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是通过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确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从而有效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减少其影响。重要环境因素被有效控制后,一部分一般环境因素上升为重要环境因素继续被控制,由此往复循环螺旋上升,促进环境绩效的持续改… 相似文献
11.
12.
13.
环境抗争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之一是,对于带有污染性的项目的兴建,大部分当地公众不知情。由于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缺少实质性风险沟通活动,公众的信任感逐年降低,不沟通导致不信任,不信任导致不配合甚至反抗,形成恶性循环。重建信任,构建风险沟通机制是当下环境治理的要务。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是环境问题,而环境保护的终极目标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这也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衡量发展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环境质量是否得到了改善,人们的健康是否得到了保护,生态安全是否得到了保障。我们开展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实现四个协调,就要改进环境管理的模式,逐步由基于工作目标的管理模式向基于环境风险的管理模式转变,特别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保产业》编辑部 《中国环保产业》2010,(5):47-47
环境保护部部长专题会于2010年4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环保部潘岳副部长主持,来自环保部办公厅、环评司、科技司、污防司、总量司、环境监察局、环境应急中心及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有关领导和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绿色和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化现象.为人类环境教育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彼此影响和互相渗透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北京正加快实现城市环保规划,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教育的碰撞和整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环境风险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提升,公众与专家和政府之间的风险判断差异是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为识别公众环境风险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11种环境风险的客观风险水平和公众感知到的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公众风险接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水平、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均直接影响公众的风险接受度;客观风险水平则通过风险影响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接受度。因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偏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除了通过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手段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生态科普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险场域的了解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以提升风险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多重社会转型同时进行的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阶段。在此背景下,结合从环境法视角对我国环境社会风险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不难发现现行规制体系尚无法周全应对我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环境社会风险呈现出阶段风险叠加、地区差异明显、科学不确定性增强、域内外风险交融的显著特征。应在整体系统观的指导下,立足风险预防原则,平衡行政权力的扩张与控制,识别风险差异的类型化预防,开展社会化协力防控,以为法律因应。 相似文献
19.
除被动地服从外在的强制性环境治理制度以外,企业也会主动地从事约束自身的环境行为,即实现环境行为的自律。环境认证制度的作用在于,它向市场提供了企业的环境行为自律的信息。环境认证制度是一种运行成本较低而环境治理绩效较高的非强制性制度,是现行其它治理制度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掌握了解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的基本情况,对存在环境风险隐患和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建设项目摸清底数,和龙市环保局对全市2008年以来由环保部门审批、验收的可能引发环境风险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建设项目,开展了环境风险排查:他们主要检查了各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办理情况,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