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灾害学》2020,(1)
为帮助受灾群众减轻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心理危机,对公众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分析。设计了公众心理干预支撑服务体系,通过认知模式、心理转变模式、支持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平衡模式识别公众心理危机。采用宣传教育、提出心理危机干预议题、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的方法完成公众心理危机干预。针对我国人口与重大灾害发生特点建议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法律法规、科学构建重大灾害发生后相关制度、重视发生次生灾难对公众心理产生的叠加冲击,以减轻受灾对象心理危机,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支撑,帮助受灾群众减轻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2.
灾后的自我心理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改变了数以万计的人的人生轨迹。灾难带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是生命上的劫难,更是精神上的摧毁。面对灾难,他们会恐惧、会焦虑、会夜不能寐、也会出现一些幻觉,但这一切都还没有到了影响他们正常理智的地步,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把自己慢慢带离灾难心理状态。首先,这时候的人一定不能离群,尽可能的多跟大伙在一起交流,多说话,甚至抱头痛哭也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20,(1)
为改善重大灾害后受灾人员的心理应激状态,提出一种个体面视角下重大灾害后心理干预行为教育对策,分析重大灾害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可知:重大灾害后受灾个体的认知会出现混乱,并且对自己心理异常问题会具有逃避心理。而我国重大灾害后心理干预起步较晚、认识存在误区、心理咨询医生专业水平较低、心理干预的持续性较差,并且灾害教育缺少法律保障;因此需要遵循正常性、协作与互动、区别对待的心理干预行为教育基本原则,基于阶段形式、整合形式以及特殊发展形式,构建心理干预服务体系,采用构建与使用灾害教育场地、心理倾听、疏导、宣泄、放松方法对个体进行心理干预,增强个体灾害意识;通过日常灾害教育媒体宣传与集中宣传,向个体实行有关的灾害教育知识和技能普及。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6,(5)
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灾难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灾难过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许还能弥补,然而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后果往往再也无法弥补了。灾难中死亡者不能复生、留下的生理残疾也将相伴灾民终生,此外还有给灾民留下的心灵创伤(心理创伤)也许会对他们终生造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03,(2):22
俄罗斯科学院和国防部的科学家运用最新研究方法共同进行的科学调查表明:海湾地区的战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重大地质物理性灾难。这里的灾难指的是由于使用超重型炸弹而产生的毁灭性地质灾难。  相似文献   

6.
王丹  王越  刘海霞 《灾害学》2021,(1):153-156,163
为分析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发生后公众对心理服务的认知和需求现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458名群众作为被试,使用“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后公众心理服务认知和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不同性别人群、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后心理服务”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X^2=9.82,p<0.05;X^2=33.99,p<0.05)。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民众开展心理服务的必要性态度存在显著差异(X^2=15.84,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不同性别人群对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后心理服务活动的参与意愿存在显著差异(X^2=7.20,p<0.05;X^2=6.78,p<0.05)。③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心理服务知识和技能需求存在显著差异(X^2=28.65,p<0.05),在接受心理服务场所的选择上也存在显著差异(X^2=16.44,p<0.05)。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接受心理服务场所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X^2=21.52,p<0.05)。分析结果显示:在遭受突发性灾难重大事件时,公众对心理服务的了解程度一般,但参与意愿和需求强烈,因此,国家和社会应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公众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14,(9)
正当今社会,心理战越来越为交战各国所重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结合军事手段,对敌对方国家军民的军心、士气施加不利影响。同时,在遭遇地震等重大灾难时,越是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就越是能够临危不乱、克服困难,所以就更有希望生存下来。因此,掌握基本的心理防护知识和日常心理强化训练要点,培养勇敢无畏的必胜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与生存安全有关的几种常见心理问题容易慌乱遇事手足无措、慌张盲目,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规模和功能的不断扩大与增强,特大城市在面临战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威胁时,遭受损失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世博召开在即,上海市民在遭遇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下,会有怎样的认知和应急措施?是否会出现异常的心理与行为?为此,上海市民防协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特大城市紧急情况下民众的社会心理及其行为研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本刊编辑日前就相关问题对课题组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灾难”,人们就会联系到火灾、水灾、地震、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然而我要说,人类最大的灾难是疾病,几乎有90%的人死于各种疾病。疾病是人类的大敌,也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逐渐认识到只要科学饮食,平衡营养,强身健体再加上健康心理就可以不生病,而不科学的膳食,淡漠的保健意识和不健康的心理都是身心健康的大敌。 在饮食中,暴饮暴食,饮酒过量,早饭不吃,晚饭吃得过饱,不吃粗粮,只吃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5月12日,是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解放军、武警、消防、医护、专业救援队等各种救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开展各种营救工作。而从事救援工作的这些人员,每天面对灾难场面和危险的境地,许多人都会出现情绪和情感上的压力或心理创伤,如何积极适时地为灾后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08,(3):58-61
前方的记者时不时传来灾害现场和紧急救援的图片和新闻,加之报纸电视上铺天盖地报道,如此惨烈的视觉冲击中,再坚强的人也需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每每画面中出现瓦砾灰土掩盖下的孩子,面对那经过灾难洗礼之下满脸稚气的笑容,你还是忍不住会放声哭泣:倒塌的教室里,露出了昂扬的头颅;  相似文献   

12.
《灾害学》2020,(3)
灾难发生后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是灾后心理建设的关键,分析灾难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以综合学生成长发展作为现实条件,研究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恢复灾害后学生群体的精神动力,然后建立一个归因方式的中介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压力、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数量关系,减轻灾难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灾难发生后学生群体的价值分布与思想政治状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重塑灾难发生后的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完成分析灾难发生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上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在自然与人为灾害频发的当下社会,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其心理援助、疏导与引导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它不仅有助于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复原和适应。另一方面,心理援助还能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预防长期后遗症,并培养弹性和全球公民意识,这些价值的实现有助于儿童在灾难后重建他们的生活,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即使各种各样的灾难片看得再多,但是在亲身体验之前,我们谁也不认为,它真的会来临,它会有多可怕。一旦它真的来临后,我们才发现,原来灾难真的可以来得如此毫无征兆,人类的力量在灾难面前是如此渺小。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就是最好的例子,灾难瞬间降临,惊慌失措的人们,乱作一团,慌不择路,胡乱逃生,不少人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5.
几次世界能源会议上都有专家提出开发新能源的急切需求.他们认为,眼前的能源趋势是严峻的,大约再过60年之后,现在广泛应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出现短缺危机.到时会制约各国丁农业的快速发展.从开源角度上说,一些专家寄希望于热核反应堆的工程开发,以解决这个制约发展的难题,但是这种获得电能的方法同时会产生大量原子放射性废料.核废料如果隐藏处理不当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政府花费巨资还是难以攻克这一难题,这让人们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的9月21日是我国第十三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上海市也在这天组织开展了人民防空警报试鸣。在之前的9月18日,我们这些在校的中小学生也已经开展了紧急疏散的演习。事实上,当灾难来临时,紧急的疏散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这些平时的演习也应当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然,在演习之前,各部门首先会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打开安全出口的门,清空在安全出口门前堆放的垃圾或者是楼道内的垃圾,同时也会向每家每户传达演习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如果真正的灾难来临时,是没有那么多"准备"工作可做的。那时候,在没有这些"准备"的情况下,人们必定会乱了阵脚从而无法安全地逃生,导致重大的伤亡与损失。  相似文献   

17.
去年年底,印度洋的一次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这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但人类自身研制的核武器,若不加以控制,同样会给人类带来恐怖的灾难。最近数年来,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对核爆炸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后,描绘出了大规模核战争将使地球出现“核冬天”的可怕景象。这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规模的核爆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03,(5)
地震,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然而,利用人造地震,却能帮助人们勘探矿藏。地震勘探的原理与雷达探测飞机有些相似。雷达天线向四面八方发射无线电波,碰到飞机不同部位时,一部分会被反射回来,雷达接收到这些反射波,便通过荧光屏显示出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能够在地下传播,碰到不同地层的交界面,也会有部分被反射回来,经过地面仪器接收  相似文献   

19.
<正>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国际减灾日致辞也说道"有史以来最大、死伤人数最多、最严重。这些字眼我们今年经常在头版头条上见到。……令人乐观的是,我们正在学习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轻灾难对人类造成的损失,42届联大169号决议确定从1990~2000年开展一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强化人的防灾救灾意识和提高紧急救护能力是减灾活动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灾害医学发展和社会备灾、训练、研究的需要,第一军医大学(驻广州同和,邮编:510515)卫勤教研室与有关单位协作,编著了《灾难脱险与救援》一书。该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多种灾难的防灾措施;人在灾难困境中脱险逃生和在恶劣环境下生存方法;灾难伤病员现场急救和早期治疗;急救组织与野外展开手术;抢救大批伤病员现场指挥方法与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