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环境振动主观评价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在我同五个城市进行的环境振动对居民影响的调查结果,本文分析了居民对环境振动的主观评价规律,表明烦恼率随振级的增高而升高,烦恼率随振级变化的整体趋势呈现出S形状。用u检验法、心理物理学原则及S曲线拐点法计算出居民烦恼阈限振级在70—76dB范围。本文的结果为制定我国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环境战略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焕英 《陕西环境》2002,9(3):31-32
论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有区域环境规划的价值观和自然观,阐述了生态城市的特征,提出了我国城市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红兵 《福建环境》1998,15(3):22-22
1 前言 由于石灰石矿山多地处山区,环境噪声和振动的本底值低,而爆破环境振动和空气冲击波强度大,传播距离远。自然生态条件下生存的野生动物对噪声和振动较敏感,而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只考虑噪声和振动对人和建筑物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理论计算评价爆破噪声和振动影响范围和程度。评价标准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相似文献   

4.
建立区域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区域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尚在探索阶段,通过对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想,讨论了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容,特点、运行模式以及绩效分析;提出小政府大市场的体制下,以区内企业的意愿为基础;用物业是环式管理区域环境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几个主要问题:区域环境风险水平的表征方法;区域环境风险的识别方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方法;以及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减少人为事故带来的环境灾害与经济损失。给区域环境生态和公众健康一个较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刘睿 《环境》2006,(11):97-97
近日,随着坍塌声,位于禅城区石湾镇街道佛山钻石陶瓷有限公司内一废弃烟囱上的砖块纷纷落地。这是石湾镇街道配合佛山的“创模”工作,遵照佛山市禅城区环境保护实现“一突破,两改善”工作计划中“两改善”中改善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城市容貌,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举措。另悉,近期,石湾钻石陶瓷有限公司还将陆续对另外8条废弃烟囱进行拆除。  相似文献   

7.
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以下简称《标准》)发布和实施以来,不少城市(如大连、苏州、福州等)在有关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在此基础上,国务院环办于八四年十一月在福建漳州召开了《全国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分区工作座谈会》。今后,在文件中对《标准》中各类功能区域的定义作了进一步解释,明确了划分区域的原则和依据。它对促进我国大、中城市噪声功能区划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保定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调查和评价及噪声功能区划工作的实践中,觉得不大好解决,要进一步研讨的就是对于“交通道路两侧”这一条状区域的处理。所谓“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标准》中系指车流量每小时100辆以上的干线道路两侧,本文要讨论的“交通道路两侧”既包括《标准》中的干线道路,也还包括车流量每小时不足100  相似文献   

8.
煤矿城市的环境与动态综合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过程中将产生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其中尤以对土地,水和大气的影响为甚。应用遥感和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配合常规的监测方法,是实现煤矿城市环境动态综合监测的有效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都匀市开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的基本思路,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的可行性分析。采用噪声冲击指数评价法评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在我省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0.
本是廊坊市实施ISO14001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实践总结。分析了区域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明确了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工作,重点阐明了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须对一些已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危害的污染点作必要的迁移,以求得区域环境的复苏和生态良性循环。在点污染向乡镇迁移中,是采取放“包袱”、转嫁污染的短期行为,还是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污染,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一个需要十分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应用环境跟踪管理技术,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实现区域环境优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熊伟 《环境与开发》1997,12(4):33-35
通过对南昌市环境现状的分析得知,环境质量指标TSP达国家二级标准,SO2接近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达国家二类标准,赣江南昌段局部污染严重,主要大气污染源位于城市上风向,城市布局不合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建成区的扩大和功能区类型的改变,"十二五"城市声环境监测点位的调整、优化是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浙江省"十二五"城市声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布设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城市声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布点原则、方法等进行了阐述.以"十一五"声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现状为基础,结合功能区环境噪声的普查数据,对优化选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选出具有空间分布适当,可以保证设备安全,方便操作,并且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的测点.优化调整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有效网格覆盖面积增加了80.8%,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总路长增加了67.0%,功能区定点噪声测点数量增加了129.2%,优化调整后的监测点位更能客观反映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区域环境规划是现代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新发展。区域环境规划对于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性内容,然后以河南省安阳市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区域环境规划中的城市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15.
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区域尺度上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探讨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险区划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主导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讨论了环境风险区划的步骤、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环境风险区划是开展区域环境风险预防性研究,降低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选取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地区之一的长江(江苏段)沿江经济带为例,以该区域的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区域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为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环境规划专家系统设计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隽  王红瑞 《环境保护》1994,(12):37-39
环境专家系统是环境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专家系统的发展过程,论述了环境专家系统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环境规划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德贵 《环境工程》1995,13(1):44-47
根据国家环保局关于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划分的规定,本文提出了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定量化划分的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城市自然因素和噪声污染因素。模型在南通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划分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程度、范围、分布、及构成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我国近期内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不会得到根本改善,目前除了应加强环境噪声的控制、管理和增加技术与经济投入外,也应修改我国现有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相似文献   

19.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并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为开展和编制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报告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区域环境承载力与工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对城市工业布局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工业布局合理度的概念,并将它应用于北海市的城市环境规划之中,对其工业布局现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