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目前,有些企业在向基层单位下达安全要求时,会因为基层单位对于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导致在执行过程中"走样",甚至与上级安全要求的本意大相径庭,致使各项安全要求无法有效落实。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更好地保障基层单位理解上级安全要求的本意,避免基层单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在执行时"走样"?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正为避免基层单位在理解上级安全要求时出现偏差、在执行时"走样",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全员参与,协调沟通"的原则,从制度规定切合实际、逐级集中学习、及时安全复核、奖罚分明4方面入手展开工作。首先,安全要求的条款应切合实际。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在制定任何安全要求前都应深入基层单位了解每个班组、每个岗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部分基层单位对上级安全要求理解存在偏差,甚至与本意大相径庭的问题,致使各项安全要求无法有效落实。笔者认为,应围绕"提升能力、落实责任、贯彻执行、有始有终"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安全要求有效落实。第一,提升能力。"能力"主要包括上级部门的沟通能力和基层单位的理解能力两方面。首先,上级部门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认为,想要避免上级安全要求在基层中"走样",企业应从避免安全要求被过度夸大,以及针对安全要求"提质控量"两方面入手。第一,应避免安全要求被过度夸大。在企业中,有时上级部门或领导一个本来很简单的要求,会被基层单位过度夸大,甚至奉为"圣旨",立即大张旗鼓地组织学习,结果把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认为,要确保上级安全要求在基层执行"不走样",应着力抓好责任制、安全会议、中层管理者这三方面工作。第一抓好责任制。清晰、科学的责任制可以构建企业从上至下各施其能、协同作战听指挥的高效安全管理体系。一方面,企业应从思想层面出发,明确"有责任才有岗位,有岗位必有责任""分工是为了更好协作"的理念,着力扭转职工惯常对责任制"划清界限、各自为战"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由于员工流动性强、安全技能有所欠缺、认识事物不够全面等原因,往往会导致很多人在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上有所偏差,在沟通上出现“偏差”,难以实现有效沟通。而这种非“有效沟通”往往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对此,本文提出通过“三向交流”来实现有效安全沟通,从而起到减少、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什么是沟通失误。沟通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因失误”之一。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来,安全管理制度已越来越完善,但执行制度不严格、落实规章不到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安全工作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价值取向和思维观念的转变,安全工作管理难、难管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时下,少数单位和管理者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理解为以"人情"为本,处理安全问题时束手束脚、跑调走样、轻描淡写、简单应付,看起来好像是什么"仁政"、"仁爱"、"仁心"之举,其实是坏了规矩、丢了章法、软了制度、害了群众.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认为,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通过给予基层单位一定的"自由度",转变"保姆式"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但"自由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高越好,要掌握好"度"。图为某企业设备维护现场。(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通过给予基层单位一定的"自由度",转变"保姆式"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但"自由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高越好,要掌握好"度"。第一,对于安全规章制度来说,在"执行层面",企业全员都必须严格执行"规定动作",严禁有"自选动作",不能有任何"自由度"。但在"制定层面",企业应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看待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对于企业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有人认为,企业高层应该减少干预,留给其一定的安全管理"自由度",以更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但也有人认为,"自由度"一旦把握不好,将很可能导致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失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需不需要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如果不需要,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对于企业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有人认为,企业高层应该减少干预,留给其一定的安全管理"自由度",以更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但也有人认为",自由度"一旦把握不好,将很可能导致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失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需不需要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如果不需要,为什么?如果需要,又该如何把握好"自由度",确保既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又能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安全理念的传播、安全行为规范的落实,都离不开安全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在企业内部,有效的沟通可以获得员工对安全工作的理解、合作和支持,提高全员参与安全工作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营造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员工之间团队互助的安全氛围。与此同时,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的渠道也正在通过"亲情助安全""国企开放日"等活动,拓展到企业外部,辐射出独特的安全文化温度。  相似文献   

12.
1概述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已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在许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3.1)、"目标"(4.3.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3.4)是GB/T 28001标准中有关"策划"的要素.笔者在审核中发现,部分组织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对这三个要素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实施时,偏离标准的要求,导致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较差.本文重点讨论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整体管控,张弛有度"的原则,从宏观调控、量身定制、鼓励创新、奖罚分明4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给予基层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一定的"自由度"。图为某企业基层单位心肺复苏术实操培训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整体管控,张弛有度"的原则,从宏观调控、量身定制、鼓励创新、奖罚分明4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给予基层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一定的  相似文献   

14.
近日,某石油化工企业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安全检查,抽调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检查。安监科长在带队出发前,发现了几名新面孔,当他得知这几位新面孔是基层临时抽调人员,不是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安全检查经验。他当即决定"打发"了几位新面孔,并要求基层单位重新安排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检查。安全检查是企业的常规和例行工作,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影响正常生产的各种物与人的因素如机械、设备、流程、人员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安全因素,以求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实改变企业安全生产被动管理的现状,解决企业以及基层单位(街道、村、社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不会管、不懂管的问题,真正落实管理上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目的.今年我区安委办在全区推行"三簿一档"制度,以进一步强化企业以及基层单位管理部门的基础工作,努力推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的安全战略需要有效的执行方可以体现其价值,企业的安全措施也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基层员工的执行力如何往往直接决定了企业整体的安全执行力水平,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安全战略和各项安全措施能否有效执行。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来提高基层员工的安全执行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导致基层员工执行力不强的常见问题,并从提升基层单位领导能力、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开展基层管理团队建设、提升各级安全监管人员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上级"单位或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保障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往往会对基层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有人认为,这种"上级安全检查",能够有效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基层安全生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上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避免交接班流于形式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基层单位履行好交接班制度,将能够有效确保企业的生产稳定、安全运行。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基层单位却存在交接班流于形式,"交得不彻底"等问题,给生产作业留下了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事故发生。那对于企业而言,应如何避免交接班流于形式,确保各基层单位履行好交接班制度,进而保证企业生产稳定、安全运行?希望大家积极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炼化企业基层单位HSE管理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基层单位HSE管理理念没有真正转变、HSE管理制度执行力差、HSE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HSE培训缺乏针对性、HSE绩效考核重结果轻过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形式轻根基等问题.提出基层单位HSE体系管理改进建议,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HSE管理理念、强化HSE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真正将HSE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强化HSE培训需求分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加强HSE绩效考核过程管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基层单位履行好交接班制度,将能够有效确保企业的生产稳定、安全运行。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基层单位却存在交接班流于形式,"交得不彻底"等问题,给生产作业留下了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事故发生。那对于企业而言,应如何避免交接班流于形式,确保各基层单位履行好交接班制度,进而保证企业生产稳定、安全运行?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如何避免交接班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