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目前,有些企业在向基层单位下达安全要求时,会因为基层单位对于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导致在执行过程中"走样",甚至与上级安全要求的本意大相径庭,致使各项安全要求无法有效落实。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更好地保障基层单位理解上级安全要求的本意,避免基层单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在执行时"走样"?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企业想要避免基层单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在执行时"走样"的情况,应从端正基层工作作风、发挥企业领导层指导或引导作用、提高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理解能力、增强相互沟通等方面入手。图为某企业各级人员沟通安全要求。(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目前,有些企业在向基层单位下达安全要求时,会因为基层单位对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在执行过程中"走样",甚至与上级安全要求的本意大相径庭,致使各项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有人认为,抓得越"紧"越好,企业抓得越"紧",员工的安全意识就越"牢固"。但也有人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抓得"不紧"固然不好,但抓得"过紧",很可能会导致员工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抵触情绪,甚至在作业中"出错",反而不利于安全。对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工作是否抓得"越紧越好"?如果抓得"过紧",哪些"过紧"反而  相似文献   

4.
<正>企业要抓好安全管理,避免安全被"抢行",就要做足"严、细、实、恒"4字文章。企业应把生产现场作为安全监控的核心内容,要通过加强现场监督力度,在第一时间把住安全源头,在第一地点防住事故苗头,在全过程中守住作业人头,从而实现安全管控目标。图为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井热电厂的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认为,要避免这种安全上的"不作为",企业应做到考核与引导并重。图为某企业开展的安全大讨论活动。(图片由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提供)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一些被发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有时会因相关责任人员的"不作为"得不到及时解决、整改,或解决整改得不到位,从而酿成生产安全事故。笔者认为,要避免这种安全上的"不作为",企业应做到考核与引导并重。首先,之所以会出现相关责任人员在安全上的"不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为避免基层单位在理解上级安全要求时出现偏差、在执行时"走样",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全员参与,协调沟通"的原则,从制度规定切合实际、逐级集中学习、及时安全复核、奖罚分明4方面入手展开工作。首先,安全要求的条款应切合实际。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在制定任何安全要求前都应深入基层单位了解每个班组、每个岗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企业应从"横向"上,采取岗位互换、岗位交叉设置;在"纵向"上,让安全成为任职的"必由"之路,加强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图为某企业基层单位开展的现场安全培训。(图片由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企业应从"横向"上,采取岗位互换、岗位交叉设置;在"纵向"上,让安全成为任职的"必由"之路,加强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第一,岗位互换。即让企业内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认为,要避免安全管理沦为"孤岛",企业应以"管理信息共享"为基础,构建"管理共享、人员互动、齐抓共管"安全管理格局。图为某企业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在线监测井下作业情况。(图片由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提供)目前,虽然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但在实践中,却有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与企业整体管理有机结合,甚至成为了独立运行的"孤岛",导致安全管理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要避免安全管理沦为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上的"不作为",企业就要敢于较真碰硬。图为某企业员工认真检修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上的"不作为",企业就要敢于较真碰硬。首先,要敢于较真。一些企业在安全检查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现问题和汇总问题上,而在整改过程中却缺乏一追到底的工作力度,致使安全"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企业应在安全检查流程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避免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流于形式企业通过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总结,能够更好地梳理、归纳、分析之前工作中的"不足"与"亮点",从而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但在实践中,部分企业仅仅将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作为简单罗列事项、数据的"流水账",并在总结后"束之高阁",致使安全生产工作总结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重大的战略问题.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抓住"牛鼻子",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同时避免掉入安全管理的"陷阱"之中,成为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目标责任书成为"一纸空文",企业应从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逐步提高标准两方面入手。图为某企业员工认真作业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目标责任书成为"一纸空文",企业应从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逐步提高标准两方面入手。第一,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每年的6—7月被称为"毕业季",这一时期,通常会有大批的学生走出校门,步入企业。目前虽然大多数企业都会针对新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但却往往存在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致使新员工难以达到岗位安全要求,甚至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隐患"。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做好新员工安  相似文献   

14.
正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检查要真正起到发现问题、整改隐患,提高安全工作水平的作用,就要做到"一个坚决、四个避免"。"一个坚决""一个坚决",即企业要坚决落实"有感领导"的各项要求。首先,领导干部要亲自带队开展检查。这样既能体现出安全检查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又能体现出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还能够从检查中直观地感受到基层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及主要工作的推动和落实情况,为进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通过明确关系、做好协调沟通、强化监督和奖罚3方面实现安全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的有机融合,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从而切实保障企业生产处于安全状态。图为某企业安全员演示灭火器的使用。(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应通过明确关系、做好协调沟通、强化监督和奖罚3方面实现安全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的有机融合,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从而切实保障企业生产处于安全状态。第一,明确关系。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让"高科技"转化为"高安全"对于企业来说,引进科技含量、安全性能相对较高的"高科技"设备,是提升整体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部分企业由于引进的"高科技"设备不符合自身实际、相关人员素质未能同步提升、缺乏配套措施及制度等原因,致使"高科技"未能转化为"高安全",甚至有些企业的员工自恃"设备安全性能高",反而忽视安全操作。对此,企业在引进"高科技"设备时,应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如何才能切实让"高科技"转化为"高安全"?希望大家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设备安全     
<正>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备"安全先进"的设备设施并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是企业确保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为了分析目前我国企业设备安全现状以及在配备使用各类设备设施时存在的问题,探讨设备设施对于安全生产的作用,以及企业应如何做好设备安全管理,保障设备设施处于"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本刊特策划"设备安全"专题。在本期专题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副司长施卫祖针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确保安全培训"教过"且"教会",企业可从需求分析、计划实施、效果评估三方面入手展开工作,用"正确的人"教"正确的人",确保所开展的安全培训不仅"教过"而且还能"教会",避免安全培训流于形式,让安全培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隐患排查可以说是安全生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践过程中,有的企业认为,应给隐患排查"下指标",比如规定每月至少排查多少,只有定量,员工才会重视,才能避免隐患排查"走马观花";有的企业认为,隐患排查是为了消除隐患,保障安全,不应"下指标",如果定量,将会导致为查而查,甚至为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日臻完善,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愈加严格。面对安全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改善生产作业条件,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努力把事故伤害和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对此,笔者认为,企业要通过"正向激励",建立"要安全"的动力机制,通过"负向激励",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