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水样中硫化物的含量时,用全下蒸馏器蒸馏法对样品进行预蒸馏处理,可消除干扰,得出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JIS方法对总氰化物测定的某些改进。就多种还原剂及添加剂对消除测定总氰的干扰的作用进行了试验。按JIS方法,在NaNO_2,盐酸羟铵或二盐酸化肼存在时,加入EDTA进行蒸馏会产生HCN,因此测定总氰化物用MgCl_2及H_2SO_4取代EDTA和H_3PO_4作添加剂,用SnCl_2取代L—抗坏血酸,亚砷酸钠和Na_2SiO_3作还原剂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土壤、肥料中的氨氮测定常用2mol·L^-1KC浸提一蒸馏法一酸滴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中蒸馏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污泥堆肥样品为例,利用统计学原理,研究了汽提蒸馏过程中pH对氨氮检出量的影响。结果显示:pH值在6.5—11.0范围内与氨氮的检出系数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91);回归方程在0.05的水平下是非常显著的,拟合度很好。进一步做残差和预测分析可以得出:pH值在6.5~10.0范围内,预测值和测定值的符合度更好。  相似文献   

4.
通常水中氨氮的测定均通过蒸馏预处理,并规定分取300ml或250ml水样,移入蒸馏烧瓶中,调节pH至7左右,加热蒸馏,至馏出液达200ml时,停止蒸馏,定容后再以滴定法或纳氏比色法测定。此一操作费时费电费水,不利于大批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5.
废水中氰化物氧化水解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含氰废水在常压回流条件下的氧化水解反应,以氰化钾溶液试验,证明氰化物在常压回流条件下的氧化水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进而测定了不同pH下氰化钾溶液及含氰造气废水氧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在不同铁氰比条件下,对氰化物氧化水解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试验,证明在一定量亚铁离子存在下,可通过控制适当的处理液pH来提高氰化物氧化水解反应速度,也可按原来的pH,用调节亚铁离子浓度的方法来提高氰化物的氧化水解反应速度,从而为提高含氰造气废水处理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染料废水通常含有硝基苯和苯胺类化合物。本文选择了预处理条件,在酸性常压下,蒸馏废水样,以分离苯胺与硝基苯,采用还原—偶氮比色法测定硝基苯。最低检出浓度为0.08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1%~1.5%。 1 预处理条件本实验主要考察了pH对预处理蒸馏率的影响。取400ml含有100μg硝基苯的水样,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蒸馏实验。每次取100ml流出液,共蒸馏4次。测定回收量,结果列于表Ⅰ。由表Ⅰ可知。pH在1~12之间,硝基苯的第一次蒸馏率,均达80%以上,且较相近。而实验观察到,pH为  相似文献   

7.
离子交换法预处理──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挥发酚朱明(江苏省江都市环境监测站江都225200)前言用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光度法测定度水中的挥发酚时,常会遇到色度干扰。文献[1]中认为通过蒸馏枕可以消除色度干扰,而在实际测定时,有些水样的馏出液有一定的色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压蒸馏方式对DMC废水中的DMC进行回用和减排实验,通过测定废水中COD浓度的变化情况,考察了在不同pH值、蒸馏温度、转速、水量、蒸馏时间条件下,对DMC蒸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6、蒸馏温度为99℃、转速100 r/min、水量为700 mL、蒸馏时间为1.5 h条件下,常温蒸馏产生的高浓度DMC水样可直接回用于生产中,低浓度的DMC水样体积最高可以达到减小了60%,实现了回用和减排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DMC废水合理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测定水中挥发酚时,需进行预蒸馏处理,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规定:预蒸馏时,取250ml水样,在加热蒸馏出约225ml馏出液时,停止加热,放冷,向蒸馏瓶中加入25ml水,继续蒸馏至溜出液250ml为止。该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并浪费能源,不利于水样的批量分析。为此,采用了水样与水同时加入,然后进行一次蒸馏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实验室自行保藏的一株高效降氰菌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DN25中提取降氰酶,并研究其降解特性。通过分别测定胞内酶、胞外酶和细胞碎片对氰化物的降解率,初步判断该菌株降氰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所提取的降氰酶具有较好的保存稳定性和pH稳定性,降解最适条件为温度35℃、pH7.0,并测得该降氰酶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分别为267.8mg/L和6.71mg/(L·min)。检测出该酶降解氰化物的产物之一为NH3,降解完全;尿素对酶活有抑制作用,初步可断定此酶中存在氰水合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氰化物测定中的蒸馏、显色和消除干扰的方法提出三点改进意见。一是在蒸馏时用分液漏斗加入酒石酸溶液;二是在显色时先在碱性溶液中加氯胺T,并放置3~5分钟,使氧化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磷酸盐  相似文献   

12.
测定水中挥发酚时 ,需进行预蒸馏处理 ,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规定 :预蒸馏时 ,取250ml水样 ,在加热蒸馏出约225ml馏出液时 ,停止加热 ,放冷 ,向蒸馏瓶中加入25ml水 ,继续蒸馏至溜出液250ml为止。该法操作繁琐 ,费时、费力并浪费能源 ,不利于水样的批量分析。为此 ,采用了水样与水同时加入 ,然后进行一次蒸馏的预处理方法。通过实验 ,在取得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经过统计检验 ,该法不仅克服原法存在的缺点 ,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而且与原法无显著性差异。1实验部分1 1仪器与试剂与《…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氰化物的测定方法中,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国内大多数采用酒石酸—Zn(NO_3)_2或Zn(Ac)_2预处理蒸馏法,也有采用磷酸—EDTA预处理蒸馏法,以去除高沸点干扰物,这种方法国内外都用来测定“总氰化物”,由于预处理方法不同,测定结果所代表的组分就不同,所以必须明确选定统一的预处理方法,我们对几种络合氰化物用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络合物分解率的比较实验。 一、酒石酸—Zn(Ac)_2预处理蒸馏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含量严加管理,需要有一种快速而可靠的定量测定方法。用Konig型分光光度法报告因pH和氯胺T反应而引起变化之后,用蒸馏和滴定相结合的一种费时的方法似乎是分析PPb级氰化物的唯一可靠方法。测定氰化物的普通离子色谱法是使用一根银电极的电流检测器。但是,离子色谱法的多数用户分析一般的无机离子时均采用普通的电导检测器,因当只测定一、二个离子时,电流检测器是相当昂贵的(2900美元)。近来的研究表明,用电流检测器和离子色谱分离测定1 ppm氰化物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消除镉的污染,我厂将原镉锡合金功能性镀层,改为锡锌合金新工艺。但锡锌工艺采用氰化镀液,为了防治氰化物的污染,采用次氯酸钠槽内处理废水的处理工艺。经几个月的生产运行,证明效果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环境效益。一、废水处理工艺含氰废水处理方法有碱性氯化法、电解氧化法、硫酸亚铁-石灰法、生物处理法等。其中碱性氯化法应用较广,具有技术可靠、设备简单、投资少、适用于高浓度含氰废水处理等特点。其基本原理是含氰废水在碱性条件下(pH值为8.5~11)氰被氧化成为氰酸盐,氰酸盐的毒性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在有足够的氧化剂时,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根据我厂的场地、设备等具体情况,决定采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了CN ̄-浓度在0.01~1500mg/L范围内用微库仑碘量法测定水与废水中简单氰化物、易释放氢氰酸的氰化物及总氰化物CN ̄-的方法。简单氰化物CN ̄-勿需预蒸馏,毕分离与测定于一次进样,列表比较了其它二种氰化物的分离与测定时,本法,GB法,ISO法、ASTM法及原苏联标准方法在试剂耗量、能耗、时耗等方面的优劣;简易的自动补液,成功地使本法测200~300个水样不更换电解液,用本法与GB法对各种类型水样中氰化物监测,所得结果均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蒸馏法分离、富集水中丙稀醛,用环己烷纯化4-己基间苯二酚,可使混合试剂和丙烯醛显色稳定。4-己基间苯二酚法可用于测定地面水中的微量丙烯醛。  相似文献   

18.
多菌灵生产废水经沉淀、调节pH值并预热后缓缓加入薄膜蒸发器,在700毫米汞柱下减压蒸馏、浓缩.蒸馏废水用泵送至生化处理工段供碳生物法处理使用.浓缩残液收集后待脱钙(氨)处理.  相似文献   

19.
张群  姜军  殷粉红 《环境科学》1993,14(5):90-90
用预蒸馏-重氮偶合比色法测定印染废水中的苯胺时,蒸馏过程中大量的泡沫出现,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色泽很深,含酚量较高的废水加入消泡剂硅油Ⅰ以抑制蒸馏产生的泡沫。结果表明,在100ml水样中加硅油Ⅰ0.05-0.5ml即可收到理想效果。硅油Ⅰ性质稳定,不随水蒸汽蒸出,对测定无干扰。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1.6%=97.3%,蒸馏得率平均为96%。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CN浓度在0.01~1500mg/L范围内用微库仑碘量法测定水与废水中简单氰化物,易释放氢氰酸的氰化物及总氰化物CN的方法,简单氰化物CN勿需预蒸馏,毕分离与测定于一次进样,列表比较了其它二种氰化物的分离与测定时,本法GB法,ISO法,ASTM法及原苏标准方法在试剂耗量,能耗,时耗等方面的优劣,简易的自动补液,成功地使本法测200~300个水样不更换电解液,用本法与GB法对各种类型水样中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