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的政治流亡者不是一两个人跑的,而是跟着一大班人马,有时是举族尽室而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鲁国的执政者季武子想废长立幼,但这是违反封建嫡长继承制度的严重行为,于是便和家臣申丰商量。申丰不应而退,回家后就准备全家出走。过了几天季武子又咨询申丰,申丰说,“如果这样做,那么我将准备车子就走。”  相似文献   

2.
车与政治的关系除了形式政治和实质政治之外,还衍生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学说或理论,不妨暂时称之为"车政治论"。  相似文献   

3.
<正>车与政治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外交活动、政变、政治流亡与政治学说上。古代特别是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外事活动非常频繁。诸凡国君新即位、两国修好、邀约、贺庆、告请、问疾、弔灾、恤祸、弔丧、送葬、交涉、调解等,皆需派遣使节处理,往返都要乘车。古代无今日的常住大使和常设外交机构,所以国际间的外交事务,均由外交人员随时随事前往解决,有时甚至是国君亲自出马;最常见的就是朝聘会盟。  相似文献   

4.
车与政治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外交活动、政变、政治流亡与政治学说上。 古代特别是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外事活动非常频繁。诸凡国君新即位、两国修好、邀约、贺庆、告请、问疾、弔灾、恤祸、弔丧、送葬、交涉、调解等,皆需派遣使节处理,往返都要乘车。  相似文献   

5.
6.
车!车!!车!!!     
走私、盗窃、抢劫机动车的犯罪,近年来愈演愈烈,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群众眼中的一颗“毒瘤”。现在,该是动刀割“瘤”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不少城市(包括福州)在交通管理上倡 导"三让"文明行为,这是令人欣喜的。 机动车与行人相遇,是"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是"人让车",而不是"车让 人"。不言而喻,车应该让人,人也应该让车。出国访问, 走在大街上,我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正在行驶的机动 车,遇到前面有人横穿马路,便放慢速度,让人从容不 迫地走过去;或有人(特别是老人)要过马路,看到机 动车来了,他们举手示意车开慢些,这时,车便会减速, 甚至停住,让行人先通过,既安全又讲文明。显而易见, 在他们的观念里和行动中,行人与车辆相遇时,首先, 是"车让人"。  相似文献   

8.
车的随想     
车和房子都是高消费品。但房子是保值的,车却是消费的。车是移动的房子,你不能把房子背在身上炫耀,却可以开着车子四处显摆。车是个念想,车不再是手里每期必读用以解渴的杂志,它已从冰山一颠来到你家坡前,让你觉得再努力一把就可以据为已有。说它是个念想是没错的,哪一位买属于自己的第一辆  相似文献   

9.
马与车     
古车的动力主要是马,故沿用至今尚称汽车的发动机为“马力”,各种电器的发动机、电动机功率还有几“匹”之说,而公路也叫“马路”。可见马是构成古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车也就成为古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民间车谣     
如果有一辆车,前面看像奔驰,后面看像宝马,这一定是吉利。如果有一辆车,样子一直没变,但名称一直在改,这一定是桑塔纳。如果有一辆车,三厢和二厢卖一个价, 这一定是POLO。如果有一辆车,小排量反而比大排量  相似文献   

11.
文人与车     
文人对许多事物总喜欢上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对于车也不例外。拿苏洵来说,他为儿子苏轼、苏辙取名,就全与车有关,且煞费苦心,专门作了一篇《名二子》来说明为两个儿子取名的目的。车子的轮子、辐条、车厢,都各司其责,只有用作扶手的那条横木——轼,好像没有用处。然而,去掉轼,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也就是说,轼的职责是隐含的。  相似文献   

12.
上文说过,车战的灵魂是车士。车士这个概念是指古代战车上的战斗人员:车左(弓箭手,同时也是一车之尊位)、御者(驾驶员)和车右(护卫斗士,又称骖乘)。《汉书·文帝纪》骖乘注曰: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一人处车之右,以备倾侧。是以戎事则称车右,其余则曰骖  相似文献   

13.
前日,看到某电视台推出“我为车狂”的新栏目,总觉得有些刺耳。 我也是个为成为有车族而狂的人。没驾驶证时,就去学,考试的“移库”不过关就走关系;有了驾照就想开车,不管公车私车,只要有车就开。结果呢,进车退车,前碰后撞;转弯拐角,撞围栏冲花带……你说这能狂吗?  相似文献   

14.
<正>你爱车的颜色安全吗?近日,一条微博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该微博内容是:根据研究,深色车事故率较高,而浅色车事故率要远远低于深色车辆,白色车辆因事故率最低,被称为"安全车辆"。交通事故与车辆颜色有关吗?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研究结果:黑色车事故率是白色车3倍据微博介绍,黑色汽车在公路交通事故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特别是在黎明前和黄昏后,黑色车的事故率比白色车高47%。除黑色外,最不安全的汽车色依次为灰色、银色、红色和蓝色,而最安全  相似文献   

15.
车距报警器     
日本富士辆与前面的车距小于安全值时,报警器就会通天有限公司根据车距的大小给出两种不同的信号,一是最近生产一种警告信号,二是危险信号。用于车距报令这种报令器的外形尺寸是140毫米X的激光报警105毫米X70毫米(长X宽X高),重量约为器,这种报警1公斤,装在轿车上能测量的车距为80米,器体积小,重这种报警器今后将用于卡车和公共汽车上。量轻,易于安(摘自《世界科技译报))1995.9.13·刘庆装。当装有这/译)种报》器的车车距报警器@刘庆~~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等级分明的礼制社会。礼是贵族社会的产物,它的核心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包括风俗习惯、行政律令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等。在这种社会中,礼文化渗透于各个领域,贯彻到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物质文化中去。作为“行”的主要部分,车这种战略性物资自然体现了礼制的种种特点,  相似文献   

17.
境界车品     
在我看来,开车是有境界的。从技术造诣来讲,开车境界大致可分成三个等级: 三等境界会打方向。遇到情况,总是把打方向作为主要手段,把车开得如同蛇行一般, 还洋洋得意。  相似文献   

18.
与车情缘     
孩提时候,我就随着父母亲到省城读书了。那时的我,老是梦想着如果有一天能开个汽车回到家乡看望爷爷奶奶,那该多么神气!那是我第一次对汽车的憧憬。  相似文献   

19.
我不开车的噢,是指不会开小汽车,但是会骑自行车和电动车,也不会骑摩托车。可是就这样一个不会开车,也不敢开车的我,却整天在幻想着有一天开车上高速,跑到天涯海角去领略世界的自然美好风光。可如今多少美女都是那样时尚,有一辆可以不必太大的小车,布置得很卡哇伊(日语的可爱),如一间温馨的小卧  相似文献   

20.
车在英伦     
到达伦敦希思罗机场的那天是早晨六点。前来接我的朋友王先生正在向我们招手,原本以为他会开自己的车来接我们,寒暄之中方知他们家的两辆车没有一辆能容得下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