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风中  刘亿 《环境保护》1991,(10):6-7,15
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方针是,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不等于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生产力。曲格平局长最近谈到,环保科研管理工作必须把工作的中心转到科研规划、计划和科研成果的评价、筛选、推广工作上。这也就是说必须加强“转化”这一环节,环境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让环境科技工作尽快为改变我国的环境状况服务,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服务。一、借鉴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来我国环境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环境科技人员,勇于攀登,取得了许多成果。有些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就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来讲,距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方针是,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不等于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生产力。曲格平局长讲,环保科研工作必须把工作的中心转到科研规划、计划和科研成果的评价、筛选、推广工作上。这也就是说必须加强“转化”这  相似文献   

3.
简讯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已决定参加一九八五年三月至九月在日本国东京筑波举行的国际科技博览会。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居住环境和科学技术”。为了配合这次展览的举行,国家科委贸促会决定在八四年十二月中旬在北京农业展览馆进行预展。城乡建设环保部环保局正在积极筹备。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与政策研究所于1984年9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国际学术讨论会”。美国等一些国家的专家们介绍了“在评价和规划中经济估价的作用及应用”;“以效益角度估算环境质量的价值-理论、方法与实例”;“EAPI环境经济评价方法提要”;“用多种话动经济——环境质量模型制订地区性发展规划”。我国一些学者也介绍了“回收法烟气脱硫的损益分析”;  相似文献   

4.
铅,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种金属,铅作为原料及其制品广泛见于工交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查考历史,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我国就有炼铅业并开始使用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铅的用途日益广泛,甚至连现代的交通工具也与铅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家知道,汽油是现代交通工具的“粮食”,如果没有汽油,飞机就不能起飞,汽车就不能行驶。由于汽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因此在作燃料用的汽油中都要添加一种叫做“四乙基铅”的抗爆剂。据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进步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人类文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危害。目前,高科技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倍受困扰的严重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鹏 《环境导报》2003,(9):26-2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刻揭示了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样也离不开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创造力的环保科技人才对现代技术与环境保护科学的发展及环保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怎样调动和管理好科技人才,并加强其培养是当前推进现代化环保建设的动力。为此,环境保护应当抓好环保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1合理使用环保科技人才的意义环保科技人才的合理使用,对环保部门来说,能够提高环境保护质量,促使环境保护科学更快地发展,使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环保部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着眼于…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水环境形势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我国水污染防治问题的严重性和制约我国水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提出“十五”期间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把水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 调整的重要手段;大办发展水处理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制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层次分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九五”开始,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的特点,污染源密度也不断增大,浓度控制已经不能满足环境质量管理的要求。因此,污染控制战略逐步由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正同步进行,发展的势头很好,改革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全国科技情报系统也正在进行改革的探索,机械部情  相似文献   

10.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5):30-31
过去的传统意识,往往就经济论经济,就环境论环境,传统的经济伦理加剧了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以至于传统的科学技术也缺乏与生态的联系,造成人们的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社会和生态是“两张皮”,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而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经  相似文献   

11.
在“绿色发展”理念践行过程中,要做好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保障。土壤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土壤监测技术也取得极大进步,不仅能及时发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与含量,还能为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与处理提供可靠支持。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强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是我国十余年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指导我国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回顾天津市近些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坎坷历程,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环境建设不能同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3.
崔凤山 《环境导报》2003,(15):38-3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一种新的污染源已经逐步形成,这就是因经济与环境发展失调等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以光线、射线、视线为主的“线污染”。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反增长”的产物,如不能很好治理,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光照不足的污染问题光线的照射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人的皮肤接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能产生维生素D,可预防小儿佝偻病发生。太阳光还可以杀灭室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室内光线环境的好坏,不仅对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情趣有影响,而且还直接…  相似文献   

14.
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得以发展的条件。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 我国是一个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社会生产力水平仍比较落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但发展不能只顾眼前,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为子孙后代着想,必须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破坏环境,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 条件下的第一个绿色经济计划,突出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是一个“绿色的生态发展观”。作为哲学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其内涵:一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二是发展必须保持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建立以“人为中心”,依靠人的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腾…  相似文献   

16.
<正> 铅,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种金属,铅作为原料及其制品广泛见于工交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查考历史,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我国就有炼铅业并开始使用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铅的用途日益广泛,甚至连现代的交通工具也与铅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家知道,汽油是现代交通工具的“粮食”,如果没有汽油,飞机就不能起飞,汽车就不能行驶。由于汽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因此在作燃料用的汽油中都要添加一种叫做“四乙基铅”的抗爆剂。据测定,每升汽车用油中的含一克左右的四乙基铅;而航空用油的四乙基铅含量  相似文献   

17.
环境管理的必由之路──关于推进环境科技发展的回顾与思考淄博市环保局毕作廷,纪华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而迅速的发展,作为体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矛盾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从企业微观层次上看,循环经济是如何处理废物的一种技术选择方案。企业的目的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应用创造利润。企业是否选择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生产,取决于循环经济模式是否有效率,即是否能够获得利润。此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过低的资源价格和环境使用成本,必然导致循环经济产品不具有市场优势,仅靠行政管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不能持久的,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如何重新构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算好循环经济的“经济账”,使循环经济真正摆脱“不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齐建国为我们进行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9.
现在,“低碳”这个词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了。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负碳”这个概念,同样很新颖。所谓“负碳”,是经济活动主体狠抓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不仅通过“控制”实现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零排放,“吸纳”并消除本身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全部二氧化碳,还额外消耗二氧化碳,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负碳时代”。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号召我们抵制和消除精神污染,大家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抵制和消除这种“公害”。可是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已经存在而且可能要更严重地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倒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认真汲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惨痛教训,在社会、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才能少走弯路,预防和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设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美好的生活环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倡导和亲切关怀下,我国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已经出现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七十年代初期,我国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不足,只能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