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超声波CT一种热测量方法,具有不接触、对温度场不干扰的优点。本文发展一种新的超声波CT再现方法,用于解决受限透视角度所产生的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新的超声波CT再现算法建立在逆矩阵变换的基础上,它不同于通常的采用SL过滤器的所谓FBPCT再现方式。论文中描述了三种CT迭代再现算法,用计算机模拟结果和三维温度场测量实验数据验证了再现算法的可靠性。同时根据计算和实验结果,建议在受限的透视角度情况下,迭代方法采用修正的正则最小二乘法CGM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CT作为一种热测量方法 ,具有不接触、对温度场不干扰的优点。本文发展一种新的超声波CT再现方法 ,用于解决受限透视角度所产生的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新的超声波CT再现算法建立在逆矩阵变换的基础上 ,它不同于通常的采用SL过滤器的所谓FBPCT再现方式。论文中描述了三种CT迭代再现算法 ,用计算机模拟结果和三维温度场测量实验数据验证了再现算法的可靠性。同时根据计算和实验结果 ,建议在受限的透视角度情况下 ,迭代方法采用修正的正则最小二乘法CGM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空气幕送风角度是影响其隔断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依据动量定律建立循环型空气幕隔断巷道风流的理论模型,分析送风角度对隔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利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可视化不同送风角度下的巷道流场特性,模拟计算不同送风角度下的隔断压差及漏风量,并与相似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相似实验数据基本一致。循环型空气幕隔断能力随送风角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送风角度为10°~15°时,隔断能力最大;当送风角度在10°~30°时,隔断能力受送风角度的影响较小;当送风角度大于30°时,随着送风角度的增大,隔断能力有较大幅度的减小,结合实际安装条件,循环型空气幕送风角度应为10°~30°。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声波CT的容器内温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应用超声波CT原理测量容器内温度分布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为了详细描述超声波穿过铝管的传播过程(铝管内装满水),基于FDM(有限差分方法)编制的计算机源码用于计算机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测定的超声传播时间相当吻合.同时,建立了一套温度测量的实验装置,以测定管道内的平均温度和温度分布,在温度分布测量中,CT技术被用于测量管道内的对称温度分布.结果显示整个测定系统的测量误差不超过±2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分级研究,介绍了神经网络的模式聚类即分级法的自组织学习过程和算法,克服了以往危险源分级方法的某些局限性。在计算机上进行的模拟计算表明: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大空间火灾烟气流动的动态显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火灾烟气流动过程的计算机动态模拟方法。利用Delphi可视化编程工具,建立了一个融区域模拟计算和计算机动态显示于一体的火灾发展的模拟软件,并以中国科技大学的大空间建筑火灾实验厅为对象,对典型火灾羽流及烟气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动态显示。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煤矿井下人员身份识别率,在局部保持投影(LP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监督局部映射(SLP)算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数据的局部和非局部信息及类别信息,对数据进行维数约简,使特征空间同类数据间的距离更小,不同类数据间的距离更大。该方法能够克服煤矿井下艰苦、空间受限环境中人脸、虹膜和指纹识别率不高的问题。在真实步态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步态的煤矿井下人员身份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入侵检测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入侵检测作为一种动态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对计算机网络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入侵检测技术。遗传算法具有计算简单、优化效果好的特点。利用遗传算法来避免BP算法的局部极小点,从而达到均方根误差全局最小点,也解决了BP算法的收敛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单独利用GA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接近最优解的这一问题。通过计算机实验验证了入侵检测的效果,提高了识别率,使得误报率和漏报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针对施工作业人员不佩戴安全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嵌入式智慧工地安全帽检测系统并进行了实用性的算法改进,解决了人力检测效率低下、标准不一的问题,同时提升了在目标检测领域小目标检测的精度。介绍了人工和传统算法在安全帽佩戴监管方面的弊端以及嵌入式系统的优势,详细介绍了算法优化的方法以及本系统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走廊型通道中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网络模型方法,将建筑物走廊型通道合理地划分为多个节点,在火源为10kg木材的情况下,利用已开发成功的烟流性状预测软件对四川消防科研所的一座实体建筑物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各节点烟流性状的发展变化规律。经比较,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十分符合。证明走廊型通道的多节点划分方法正确、预测软件实用可靠。根据烟气侵入走道中两节点的时间差及两节点间距,提出了烟气弥漫速度的计算方法。该算法与实测结果间的相对误差小于3%,实例应用及研究的成果,为建筑物火灾时安全疏散动态模拟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解决二维电法在探测异常体空间形态上的不足,基于有限差分算法,建立溶洞与跨孔电阻率组合模型,探讨溶洞剖面投影位置及偏移距与电阻率响应变化特征,将跨孔电阻率数据体进行跨孔三维联合反演成像。结果表明:溶洞模型距跨孔探测剖面较近时,实际投影至剖面上位置不同,导致探测效果差异较大;随溶洞模型偏移距增大,溶洞投影中心位置电阻率整体表现为前期缓慢、中期迅速、后期减缓并最终趋于稳定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溶洞模型旁侧效应影响范围约8 m。三维联合反演结果能立体可视化展示溶洞空间发育形态,在城市地铁超前地质灾害精准探测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进行环境监测优化布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处理各单项环境监测指标优选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出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RAGA)进行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新方法.利用该模型可把监测点多维环境指标值综合成一维投影值,投影值越大表示该监测点的环境综合质量越差,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就可对环境监测点样本集进行合理分类.采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进行PPC-RAGA建模,简化了投影寻踪技术的实现过程,克服了目前投影寻踪技术计算复杂、编程实现困难的缺点,为投影寻踪技术在各种系统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工具.应用实例表明,直接由样本数据驱动的PPC-RAGA模型用于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简便可行,计算结果稳健,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在非线性、非正态高维数据分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验室加工人造板的情况,针对人造板的工艺加工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运用模糊判别与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神经网络实现模糊逻辑,同时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动态调整隶属函数,采用反向传播算法和最小二乘法的混合算法,设计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的仿真模型,根据输入输出数据自适应调节隶属度函数的各种参数,从而调整隶属度函数的形状,保持规则的完整性,避免出现人为规则空档,使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用未经训练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得到较理想的工艺数据效果仿真模型。该模型有利于人造板加工过程的优化控制,为提高人造板质量与产量提供可参考的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9轴IMU的智能安全帽姿态估计算法,实现智能安全帽实时姿态估计。通过对IMU采集到的物体加速度和物体所在地磁感应强度数据进行分解,得到物体静态四元数数据;然后根据物体角速度数据和四元数的微分关系对动态四元数进行估计,实现物体的姿态估计。同时,文中提出修正转轴补偿的方法,解决由于物体俯仰角为±π/2时分解四元数计算横滚角时出现的奇异值问题。实验结果显示,文中算法可以实现智能安全帽的姿态估计,在估算精度和实现性上均有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地下工程爆破掘进对地表建筑震动影响,采用TC-4850型爆破测振仪对地表周围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振动速度监测数据与爆源距以及装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地表振动特性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掘进前方地表振速监测数据进行拟合,相关性较好,而掘进后方则相关性较差;爆源距与掌子面在水平面投影夹角越小,监测数据相关性较强,而该夹角越大监测数据相关性较差;在掌子面后方,爆源距在水平面投影越是接近于垂直掌子面,地表振速越高,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估铁路弃渣场的综合风险,建立基于改进投影寻踪聚类(PPC)模型的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建立了6个维度共19个因素的指标体系,并制定相应评价标准;然后借鉴K均值聚类思想来确定PPC模型关键系数-密度窗宽R,以解决传统方法造成的聚类效果差等问题;同时将遗传算法(GA)作为模型优化算法得到最优投影方向和样本投影值等关键数据;最后以贵昆线铁路的10座弃渣场作为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弃渣场边坡条件”和“地形与地基条件”2个维度对弃渣场的综合风险影响最大;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科学性,评价结果能够规避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更加与实际情况相贴合。  相似文献   

17.
化工储罐爆炸后将产生大量碎片,这些抛射碎片一旦击中相邻罐体容易引发多米诺效应。碎片的抛射方位和抛射距离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已有研究多采用概率模型来描述碎片抛射的各分过程。通过总结和发展已有的分过程模型,建立了求取多米诺效应的综合概率模型,并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编制了模拟软件,可对化工储罐多米诺效应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计算。选取若干常用化工球罐为相邻目标储罐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储罐间距和体积是影响多米诺效应发生概率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距离的增大,多米诺效应发生概率不断减小;目标储罐体积越大,多米诺效应发生概率将越大。其中,爆炸碎片对目标储罐的击中概率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该文工作对化工储罐区的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