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属于轻微污染,生态质量总体较好,沉积物中As、Cu相对于Hg、Pb、Cd污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
九龙江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分析测定了九龙江39个近岸表层沉积物中26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各金属在九龙江不同区域(北溪、西溪和河口)分布存在差异,其中Mn、Zn、Cd、Mo、Sb、Cs、Y、Th和U元素的高含量出现在北溪和西溪,Fe、Ni、Cr、V、Co、Sc、Li、Rb、Sr、Tl和Ga元素的高含量出现在河口区域.大部分金属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地质累积指数法表明Cd的污染程度最高,10.3%的采样点达严重污染.10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 >Hg >Cu >Pb >Ni >Co >Cr >Mn >Zn >V,Cd和Hg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最大,分别为78.1%和12.1%.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九龙江近岸表层沉积物中,Fe、Mn、Zn、Pb、Cu、Cr、Cd、Hg、Mo、Sb和Bi元素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和采矿活动;Ni、Co、Sc、Li、Rb、Sr、Be、Ga和Tl元素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Ba、Y、V、Th、U和Cs元素主要来源于流域花岗岩等岩石风化.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广东茂名主要水系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合理评价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对茂名市8条河流和3座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 Hg、 Cd、 Co、 Cr、 Cu、 Mn、 Ni、 Pb和Zn)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潜在生物毒性效应评估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解析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ω(Zn)(147.56mg·kg-1)和ω(Hg)(0.20mg·kg-1)水平较高,分别超背景值3.72倍和2.25倍.Cd、 Co、 Cu、 Mn、 Ni和Zn含量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中部>西部>东南部.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Zn为偏中度污染,76.6%采样点的Hg为轻度-偏重度污染,其余元素整体上为无-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和潜在生物毒性评估结果均表明高州水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毒性效应较其他水系高,且Hg为主要贡献元素.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提取的3个因子分别代表自然源、农业面源和工业源.因此,为降低沉积物中重金属带来...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对粤东近岸海域153个表层沉积物样本中重金属(Cu、Pb、Zn、Cd、Cr、Hg和As)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重金属排放特点解析了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了背景值,入海河口及其附近区域是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区。地累积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Cu>Hg>Zn>Cr>As>Cd。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整体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生态风险,Hg和Cd是主要的贡献因子,需加强监测。分析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自电子垃圾拆解、化石燃料燃烧、涉重金属企业排放、农业生产活动和船舶排污。 相似文献
7.
分析厦门西港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14种重金属元素(Sc、V、Cr、Co、Ni、Cu、Zn、Sr、Cd、Sb、Tl、Pb、Fe和Hg)的垂向分布特征、污染历史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 1795年之前,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趋势较平稳;1795~1849年间,Sc、Cr、Co、Ni、Cu、Sr、Cd、Tl、Pb和Hg含量有明显增加;2001~2011年间,Sc、Cr、Co、Sr、Tl、Pb和Hg含量又有增加趋势.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柱中重金属元素主要有3大来源:交通和工业活动、自然源、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贡献率分别是72.87%、12.20%和10.99%.柱状沉积物中铅同位素示踪分析表明,铅同位素组成从底层至表层由工业活动及污水排放逐步向机动车尾气排放漂移,厦门西港近岸海域中铅污染主要受交通和工业活动、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为了探讨多重环境因素变化下黄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了2011年7~8月黄河口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u、Pb、Zn、Cr、As和Hg等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Cu:(16.5±2.7)mg.kg-1,Pb:(16.0±3.4)mg.kg-1,Zn:(21.0±3.3)mg.kg-1,Cr:(17.4±3.1)mg.kg-1,As:(6.5±1.2)mg.kg-1,Hg:(0.044 4±0.030 7)mg.kg-1.与我国近海其它区域比较,研究区域重金属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表层沉积物中河口南侧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比北侧高,并随河口向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此分布趋势在莱州湾西南部尤为明显.重金属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重金属含量与细颗粒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之间亦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受到汛期黄河上游复杂来源的影响,且粒度、TOC皆非主控因素;TOC与黏土的相关系数达0.724(P<0.05),显示TOC更易富集于黏土中.与多种背景值及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比较,黄河口部分站位Pb含量超出背景值,但该含量水平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尽管重金属含量偏低,生态风险较小,但近年来Hg、Pb的风险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深圳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深圳湾表层沉积物中的Zn、Cr、Cd、Ni、Pb、Cu等6种元素的重金属分析可知,所测样品指标的平均值已全部超过广东海岸带沉积物背景值.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6种重金属的评价结果为Cd>Zn>Pb>Cu>Cr>Ni,其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以偏中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部分区域出现偏重污染.参照<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Zn的平均值超过背景值的6倍,已属于超Ⅱ类沉积物.Cr为超Ι类,Cd为近Ⅲ类,其均值已超过背景值的9倍;Pb属于Ι类沉积物.Cu的均值显示其已属于超Ⅱ类沉积物.结合粒度分析,其在空间分布上,重金属有沉积物中的富集程度与粒径大小密切相关,其在粒径较大的深圳湾河口区污染程度最小.而在时间尺度上,在近20多年中与背景值相比,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增加则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渤海湾天津海域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重金属和核素放射性活度测量,结果显示,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其粒径在研究区横纵向上分别呈由南至北、由东至西逐渐变粗的分布特征.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u:25.6~35.1mg/kg、Pb:44.1~67.7mg/kg、Zn:60~73.5mg/kg;210Pb活度为13.2~35.3Bq/kg,137Cs活度为0.05~1.28Bq/kg,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总体上呈由北至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在中部和南部分别呈由西北至东南和由西至东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细颗粒组分对Cu、Pb、Zn、210Pb和137Cs的吸附作用大于粗颗粒组分,因此,其分布受渤海湾水流及其所导致的粒径变化所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是海洋沉积物中一类主要的污染物,其累积和释放能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针对2007年在广西北海近岸海域获得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数据首先分析了它们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然后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最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推断了各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广西北海近岸海域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与前人研究相比总体变化不大,仅有Cr和As两种元素在部分区域超过沉积物标准第二类和第一类指标值。Pb、Zn和Hg之间相关性显著。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边中部偏高,明显受到了陆缘输入和北部河流入海效应的影响。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较低,为低潜在生态危害等级。有机物贡献及沉积物对海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是Zn、Pb、Cd、As和Hg元素在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主要来源,Cu和Cr可能更多来源于本地沉积物自身。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苏沿海条子泥围垦区90个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测试数据,分析其分布特征,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重金属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r > Zn > Ni > Cu > Pb > As > Cd > Hg,高值区分布于梁垛河口,低值区分布于用作淡水养殖的滩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88个样品为一类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地质累积指数小于0,污染程度为无污染;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然沉积,Cr、Cd、Pb还受到一定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重金属是沉积物中一类非常典型的污染物,开展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0—5 cm)中24种元素含量、粒度、有机碳含量(TOC)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受干旱区强蒸发作用的影响,博斯腾湖沉积物Ca、Sr、Mg含量高于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Al、Fe、Mn及重金属元素等低于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Al、K、Fe及重金属等元素主要受陆源细颗粒物质影响(4μm、4—16μm),Ba、Na受粗颗粒含量(63μm)影响,Ca、Sr、Mo、TOC主要来源于湖泊内生作用,与16—63μm颗粒组分相关。Q型聚类将采样点分为3个区域,第Ⅰ区为包括河口区、湖心区及东部湖区的大部分湖区,第Ⅱ区为湖区西侧黄水沟区,第Ⅲ区为湖区东南角。在空间上,重金属元素与细颗粒组分分布基本一致,而第Ⅱ区部分地区沉积物重金属已受到流域农田排水的影响。总体来说博斯腾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基本不构成污染。本研究可为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参考,对博斯腾湖流域环境管理与规划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集金川铜镍矿区及周边表层土壤样品26个,基于环境磁学方法对样品开展了金属元素(Cu、Ni、Cr、Fe、Sr、Ti、Pb和Mn)的含量分析及相关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域表土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区域表土磁学特征与金属元素含量呈明显空间分布差异,体现为:矿区源地 > 加工区域 > 繁忙路段 > 门岗区域 > 其他区域;受Cu和Ni元素污染的土壤样品为重度污染,Cr、Pb、Ti、Sr等金属为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χlf、SIRM、χARM和HIRM数值相对较高,表明研究区域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研究区表层土壤样品磁晶粒度特征以较粗的假单畴(PSD)和多畴(MD)颗粒为主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u、Ni、Cr、Fe、Pb和Mn元素之间皆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中Cu、Ni显著(R=0.91);χlf和SIRM、χARM与各金属的相关性较为突出(0.52≤R≤0.78),表明磁参数可有效监测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状况,快速圈定重金属污染的区域与范围,为城市表土污染监测工作提供快速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抚河南昌段流域水体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2019年08月在抚河南昌段共采集了23个地表水样及8个地下水样,对水体中的重金属V、Mn、Ba、Fe、Sr、Zn及类金属元素As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不同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趋势一致,即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污染特征空间差异性为中等及以上.地表水中V、Fe、Mn的平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特定项目标准限值;地下水中类金属元素As平均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水质标准.多元统计分析表明Sr、Ba、Mn可能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污染物的排放,Fe、V、Zn可能主要来源于农业渔业及交通污染,类金属元素As主要来源于沿岸及河流底部淤泥及岩石碎屑. 相似文献